揭祕“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中宗第二次登基,從此重見天日,又開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而這次與第一次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母親的道具,卻成了妻子和女兒的玩偶。起伏波折的帝王生涯,使他的精神遭受極大刺激,稱帝以後,李顯政治上無所作為,生活上窩窩囊囊,這倒成就了一個強悍的皇后韋氏。韋后擅權也許是唐朝特殊的開放風氣的緣故,武則天死後不久,竟然有人想效法她,再創造出一個女皇來。然而,此人既無其才,又無其德,剩下的只是野心。她便是中宗的妻子韋后。韋氏出身名門,頗有靈氣。中宗被廢,韋氏自然也榮辱與共,隨之一起被廢。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他們先是被幽禁於皇宮別院,繼而被流放到房州,在房州亦被軟禁。在武則天當皇帝的15年裡,他們夫妻倆的確是膽戰心驚地過日子,李顯惟恐什麼時候厄運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每當京城有詔書傳來,李顯都惶恐地要自殺。這時候,妻子韋氏總是勸他說:“人世間禍福無常,最多也不過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為什麼要急著自殺呢?”就這樣,夫妻倆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十五年的惶恐歲月。中宗從內心感激這位患難與共的妻子,在房州時曾經心血來潮地對韋氏說:“假如有一天,你我夫妻重見天日,一定讓你隨心所欲,我絕不加阻攔。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韋后本來就是個爭強好勝的女人,只是由於武則天的存在,抑制了她的野心。在長期的幽禁生涯中,她代替李顯成為一家的精神支柱。高貴的出身和艱難的生活經歷使韋氏養成了強悍的性格。中宗第二次登基復位以後,政治上毫無主見,對韋后言聽計從,尤其是當年在房州曾有誓言,也不好拒絕韋氏的要求。中宗復位不久,邊患不斷,災荒也接連發生。公元705年,陝西降特大冰雹,傷禾稼無數,個別地方顆粒無收;過了兩年,山東、河南、陝西一代發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計其數,再加上朝廷內的武氏勢力仍很強大,所以,唐朝的政局應當說很不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韋后竭力慫恿中宗享樂,不問國政。她對中宗說:“十多年的苦難我們已經受夠了,現在就要過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韋后有意效法武則天,想讓中宗不問朝政,以便自己伺機掌權。在韋后的慫恿下,中宗不顧民間疾苦,即位當年十一月,他們就一起到洛陽城南門樓觀看了潑水胡戲。當時天氣嚴寒,北風凜冽,北方胡人裸身揮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韋后身穿輕裘,從早到晚,不知疲倦。次年春天,中宗又和韋后一起登上玄武門,觀看宮女大瘋(即聚會飲酒)。韋后還覺得不過癮,又請求中宗命宮女左右分隊,互相毆打,以決勝負。他們還派遺宮女開辦集市,令百官公卿扮作商人前往交易,因買賣不公,大臣和宮女們互相辱罵,言詞卑猥,中宗和韋后看了以後卻哈哈大笑。又過了一年,正值正月元宵期間,中宗和韋后脫去龍鳳袍,換上百姓裝,帶領大臣們夾雜在長安市民中間,在化度寺門前的大街上觀賞花燈。這一夜,中宗還依照韋后的意見,放出幾千名宮女看燈,致使一半以上的宮女都跑掉了。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中宗沉迷於享樂,韋后就像當年高宗時代的武則天,堂而皇之地垂簾聽政、干預朝政了。當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未能觸及武三思等武氏勢力。事後武則天遷居上陽宮,中宗對武三思並不在意,還時常去這位親家家中。張柬之等多次勸他將武氏等人誅殺,中宗也沒有聽進去。武三思知道張柬之等人對他仇視的態度,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先將舊日相好上官婉兒推薦給了親家翁中宗皇帝,並藉機親近韋后。上官婉兒是上官儀的孫女,早年因罪配入掖庭,由於她聰明伶俐,能言善辯,又明習吏事,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武則天當年就十分喜歡她。上官婉兒的美貌與才學名聞朝野,中宗一見她,十分喜歡,當即封為婕妤,不久又封為昭容,所以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中宗對這位風流才女十分寵重,還讓她專掌制命,委以重任,同韋后一起居中用事。而韋后自從上官婉兒人宮,不但不覺得反感,反倒覺得多了一個好幫手,上官婉兒也果然經常為她出謀劃策。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上官婉兒畫像


這樣一來,武三思和韋后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了。不久,兩人就發生了越軌之事。《舊唐書》就有這樣的記載:“武三思蒸於後。”中宗耳邊經常聽到韋后、上官婉兒說武三思的好話,也就對他更加信任,對他同韋后的關係,中宗也不介意。一個春日困人的日子,午後無事,韋后心中記念武三思,便懨懨地打不起精神,中宗瞭解她的心思,便命太監宣召武三思進宮,韋后見了武三思,頓時笑逐顏開,命宮女擺上賭具,和武三思玩兒起賭雙陸的遊戲來,中宗則在一邊手握籌碼,替他倆計算輸贏。韋后故意撒嬌弄痴,逗著武三思玩笑,把中宗可憐巴巴地撇在一邊。這時,內侍進來奏稱,丞相李嶠有要事進宮來面聖,中宗聞報連忙出去了。這裡韋后見中宗身影剛閃過門口,就倒在武三思懷裡,兩人手拉著手進寢宮去了。中宗對韋后與武三思的關係十分清楚,卻並不覺得武三思對自己不恭。他覺得韋氏年已半老,仍有人對她感興趣,反倒替她高興。儘管唐代貞操節守觀念極為淡漠,但像中宗這樣的皇帝實在也是“氣量不凡”了。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愛女安樂公主,便有了靠山,而武三思又與韋后私通,更是有恃無恐了。武三思在韋后的支持下,設即將擁立中宗的張柬之等五位大臣貶出朝廷,不久又將他們殺死。這樣,在中宗身邊,結成了一個以韋后、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為基點的弄權鐵三角,中宗成了一個傀儡。韋后的女兒、武三思的兒媳安樂公主是中宗和韋后在前往房州的途中生下來的,她從小被中宗夫婦嬌慣壞了,極其驕橫不法。她曾經對別人說:“阿武子尚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阿武”指的是武則天。為了得到皇位,安樂公主與其公公武三思密謀串通,一心要廢掉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這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如同兒戲的異想天開的想法,但在無奇不有的唐代,也難保沒有實現的可能。皇太子李重俊感到了極大的威脅和恐懼,他要先下手為強,擒殺韋后和安樂公主。

景龍元年(707)七月,太子與左羽林軍大將李多祚、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偉等人,假借皇帝的命令,率領羽林軍騎士三百人,衝入武三思的家裡,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及其親屬黨羽十多人,然後又自肅章門斬關而人,企圖一舉殺掉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當時,中宗夜宴剛剛結束,忽聞太子作亂,就連忙與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一起來到玄武門,並急命右羽林軍大將劉景仁率百餘騎前往護衛,又急忙宣佈赦免一切跟從起事的人員。眾人一聽太子原是矯詔,又聞皇上的赦免令,就紛紛棄戈投降,最後只剩下三兩個人跟隨太子逃走。後來逃到今陝西的戶縣,在林中休息時,太子被隨從殺掉。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左羽林畫像


李重俊政變清除了實際掌握朝政的武三思,這對武氏集團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韋后集團的勢力和氣焰卻絲毫未減,反而更加肆無忌憚起來。他們與宰相宗楚客密謀,誣告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參與了太子李重俊叛亂的策劃,要求中宗將他們問斬。對這種過分的苛求,中宗甚感驚愕。他實在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吏部尚書兼御史中丞蕭至忠商量。蕭至忠淚流滿面地對中宗說:“難道陛下就容不下一弟一妹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才算免了殺頭之禍。

韋后還乘機誣陷宰相魏元忠與太子有勾結,驅逐他出京,從此獨攬了大權。東宮虛位,進一步刺激著韋后攫取最高權力的慾望。景龍二年(708)春,宮中有人阿順韋后的意思,說她的衣箱中有五龍飛出,中宗便命畫工繪製下來,出示朝廷,大赦天下。景龍三年(709)冬,中宗要於城南行郊天大禮。在國子祭酒祝欽明、尚書右僕射韋巨源等親信的鼓譟下,韋后更以非同尋常的姿態參加助祭,並於皇帝之後為亞獻。這表明,韋氏的權勢也是極為顯赫。中宗的懦弱和傀儡地位,為韋后的專權打開了方便之門。她千方百計地擴大韋氏家族的勢力,企圖造成韋氏家天下的形勢。她首先追亡父韋玄貞為上洛王,又改為邦王,建廟稱為“褒德陵”。對這種越行為,朝臣敢怒不敢言。隨後,韋后借中宗之手,封堂兄韋溫為魯國公禮部尚書,韋溫的弟弟韋前為曹國公左御林將軍,又將成安公主嫁給韋奇之子韋捷。外戚韋氏一族的勢力開始膨脹起來。


揭秘“和事天子”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是如何一步步擅權的


由於韋后把持朝政,不少大臣都看她的臉色行事,根本不把中宗皇帝放在眼裡。景龍四年(710)正月,吐蕃使者迎娶金城公主人藏,中宗派侍中紀處訥護送金城公主前往,但紀處訥以種種藉口推辭不去。中宗又命中書侍郎趙彥昭出使,誰知他也同樣不聽調遺。紀、趙都是韋后的黨羽,中宗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派了左驍衛大將軍楊矩為使者送金城公主出發,自己還親自送到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