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對於晚清來說,自來水是一件很稀罕的“舶來品”。不過,從1879年大連通了自來水以後,上海、天津、長春、青島、哈爾濱、廣州、武漢、成都等城市,陸陸續續地開通了自來水,過上了“龍頭一開,清水就來”的生活。

不過,作為清朝的都城,北京一直沒有開通自來水。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是因為北京不缺水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北京位於北方地帶,常年降水量很少,比較缺水。紫禁城裡的皇室每天從玉泉山上取水,用水車運回紫禁城使用。普通人們的飲用水只能靠井水解決。

可是,北京城內外大多數水井裡的水含鹼度高,水質硬,無法作為飲用水使用。只有極少數水井打出的水清冽甘甜,能夠作為飲用水。這些水井被圈起來售賣——於是大街小巷出現了一種專門賣水的店鋪:井窩子。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由於井窩子的老闆和送水的工人大多數是山東人,北京還流傳著一首詩:“草帽新鮮袖口寬,布衫上又著磨肩。山東人若無生意,除是京師井盡幹。”

清朝末年,隨著北京城市的日趨擴大,人口逐漸增多,對水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人口和飲用水的缺口越來越大。

其實,當上海、天津等城市開通了自來水後,農工商部也曾經籌備引入近代供水設施,在北京開通自來水。可是,這需要一大筆資金,也沒有懂行的人來具體操辦,因此就無疾而終。

1907年,直隸總督袁慰亭奉命調入京城,擔任軍機大臣。慈禧太后因此京城經常發生火災,詢問處理辦法:“防火有何善政?”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當時,天津早已開通自來水,自來水不但能夠用於飲用,還很方便滅火。袁慰亭便根據天津的經驗,回答:“以自來水對。”

慈禧太后深以為然。

1908年3月,清廷批准了農工商部請求在北京開通自來水的奏摺,並任用周學熙為總辦(總經理),全權負責。

周學熙,字緝之,生於1866年,是安徽至德(今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人。周學熙的父親叫周馥,曾經做過李鴻章的幕僚,官職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周學熙16歲考中秀才,26歲考中舉人。按照這種進度,要考中進士得猴年馬月。於是周學熙選擇了一種“捷徑”,花錢買了一份官職,進入官場。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周學熙的父親與李鴻章關係很好,因此他很快就被李鴻章招來,幫助辦理洋務。周學熙最初任職開平礦務局會辦,第二年就升任為總辦(總經理)。1901年,周學熙創辦了山東大學堂,並親自擔任首任總辦(校長)。1905年,周學熙出任天津道,興辦了天津鐵工廠、灤州煤礦公司、天津造幣廠等一系列洋務企業。

周學熙是一名洋務派干將,辦事能力非常強。他雖然不懂自來水,但憑藉多年創辦企業的經驗,很快就提出了籌建自來水公司的《大概辦法》。《大概辦法》被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批准後,周學熙選定了自來水公司的辦公地點,啟動了兩個自來水廠(孫河水廠和東直門水廠)的建設,並著手在城內外鋪設自來水管道。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以前農工商部籌備開通自來水的計劃功敗垂成,主要是因為缺乏資金。現在周學熙照樣面對這個難題。周學熙在報刊上刊登廣告,向公眾發行300萬股,募集資金。由於京城老百姓早就受夠缺水的苦頭,此時踴躍買股。只用了3天時間,30萬股全部賣出。

有了錢,好辦事。周學熙只用了22個月,就完成了京城的自來水工程,於1910年2月10日向公眾開通自來水。

百年前他讓老北京人喝上了自來水,大家為何不敢喝?

當然,對於京城的許多老百姓來說,自來水還是一件新鮮事物,他們將自來水稱為“洋水”,“洋水”從水龍頭出來時會伴有氣泡,他們以為這是肥皂水,不敢喝,“喝了會死人”甚至“斷子絕孫”。同時,井窩子的老闆又百般刁難,使得自來水的推廣困難重重。

怎麼辦呢?周學熙一方面在京城的《愛國報》《白話報》等報刊上刊登普及自來水知識的文章,向公眾宣傳自來水方便、衛生;另一方面,又採取免費、降價等手段,讓更多民眾嘗試使用自來水。

在周學熙的極力推廣下,自來水逐步進入京城的千家萬戶。曾經壟斷了京城飲水行業的井窩子,最終被浩浩湯湯的歷史所淘汰,永遠地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