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缴费年期,选择长还是短好?

用户68886090


以重疾险为例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需要再次强调重疾险工具的核心价值:转移未来的未知重大健康风险的后果。正因为是“未来的”,所以要发挥“杠杆”的优势,即用最小的实际保费支出来撬动大额的保障;正因为是“未知的”,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出现给付条件,所以一定要发挥“对冲”效应,即只要一辈子健健康康,将来随时退保拿回储蓄金。明确了这一核心价值后,就很容易理解有关缴费年期选择的问题。

一款重疾险的保费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呢?首先是投保年龄,年龄越小保费越低,因为年龄越小出现满足给付条件的风险概率就越低,所以通过精算模型评估得出的保费也相应越低,且重疾险保费是均衡保费,投保时的保费金额便是锁定了整个缴费期的保费,所以年龄越小整体保费总额也越低。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父母会为刚刚出生的孩子(即以0岁为保费计算年龄)投保重疾险的原因;其次是保额,投保多大保额直接决定对应保费的高低,如何计算多少保额更合理请参看昨天的第十八讲内容;其三便是缴费年期,在同年龄、同保额的情况下缴费年期也直接影响保费金额;最后还有其它因素,诸如是否因健康状态欠佳而额外增加保费,或是否选择了一些附加险等。

这里需要适当展开讲解均衡化保费的这一特点,通俗来说,就是投保时确定的保费金额将锁定为每年恒定不变的保费贯穿整个缴费期。因为是转移未来的风险,就必须事先考虑通胀因素,由于均衡化保费的特点,就使得投保人的保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一定是呈现边际递减趋势的,这进一步体现了重疾险工具的“对冲”效应。因为是转移未来的未知风险,在同等的保额下,一旦发生满足给付条件的风险,那么前期累计付出的保费越少,对于投保人而言一定越有利(当理赔金额达到或超过原保额,后续的保费将被豁免),这进一步体现了重疾险工具的“杠杆”效应。举个例子说会更容易理解,一位12岁的孩子,不同保额对应不同缴费年期的保费情况分别如下:

可见同等保额不同缴费年期对应的保费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50万美金10年缴费的保费为1.362万美元/年,30年缴费的保费仅为0.635万美元/年,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6.6%。当然也会有人看到10年缴费的10年累计总保费支出远小于30年缴费的30年累计总保费支出,的确是这样,这两者的差异也非常鲜明,后者相当于前者的1.4倍,似乎并不“划算”。

从两者最终累计缴付总保费的角度思考此问题,属于简单计算投资回报的逻辑,而不是出于对风险转移的考虑,重疾险虽有复利储蓄功能,但首先应该看重其作为风险转移工具的杠杆价值——用最小的保费支出撬动最大保障,所以不应优先及过分看重“是否划算”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疑问,读行剑在面对面咨询中通常会抛出一个灵魂拷问,“请问谁能保证自己只有在缴完10年保费后才会出险呢?”,这不符合重疾险工具转移未来的未知重大健康风险的底层逻辑。所以,“杠杆率”才是我们选择重疾险工具缴费年期时的核心考虑因素。

以上就是读行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


讀行劍


以重疾险为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是其他险种,缴费期的问题并不重要。


在金融学上,金融产品的供款年期是基于“摊销原理”Amortization;但是在不同人选择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的年期的时候,应当依次考虑如下因素:

1、保费豁免条款及杠杆率

香港主流重疾险的所谓保费豁免条款,包括下面几种:

  • 受保人不幸确诊重疾获得理赔,剩余保费豁免;
  • 受保人不幸身故,保单理赔,剩余保费豁免;
  • 受保人不幸确诊轻症,保单可以豁免下一年的保费;
  • 儿童保单,大人不幸离世,儿童保单的剩余保费豁免等。

由于有如此多的保费豁免条款的存在,让大多数投保人都会选择较长的缴费年期。因为,一旦保单较早发生理赔,则剩余保费都会被豁免,提高了保单的杠杆率水平。

以30周岁,不吸烟男士为例:如果在投保之后的第五年就不幸发生了理赔,不同年期下的杠杆率如下表:

可以看出:如果在缴费期内就不幸发生了理赔,选择较长缴费年期,所交保费最少,杠杆率最高;

同样获赔15万元:

  • 选择25年缴费,只交了12110元,有12.4倍的杠杆率;
  • 选择10年缴费,交了24320元,只有6.2倍的杠杆率。

在第一次理赔之后,后续的多次理赔条款,则完全相同。

由于重大疾病在30-60岁这个年龄段,是较为高发的;

所以,如果成年人士选择香港重疾险,一般都应选择18年以上的缴费期。


2、保障增长与投资收益

另一个方面,如果给小孩子投保,或者投保时年龄比较小,20来岁左右,则可以选择较短年期。

较短年期的前提,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理赔的概率很低。孩子年纪小,或者投保时年纪轻轻,在缴费期内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是较低的。由于在整个缴费期内发生理赔的概率都很低,之前所有的保费豁免条款,用到的概率都是很低的。

所以,可以采用缩短缴费年期的方式,获得两大好处:

1)减少总保费:由于缴费年期短,虽然每年交的多,但是总保费就会少;

用1岁小男孩作为例子:从下表可以看出,10万元的基本保额,10年缴费,比25年缴费,便宜了约24%。如果换算成100万元的基本保额,可以总共减少6万元左右的保费。还是省了不少的。

2)由于香港重疾险的保额,均会随着年期不断增长。由于缴费时间短,每年交的多交的快,虽然总保费少,最后的保额反而高。

用1岁小男孩作为例子:从下表可以看出,如果始终都没有发生理赔,到孩子65岁、75岁等时候,最短缴费年期的总保额,反而最高。

所以,如果给小孩子配置香港重疾险,在预算合适的前提之下,选择最短缴费年期,会最为合适。


总结起来:由于香港重疾险本身的特点,不同人士或者家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缴费年期。

1、成年人士,一般选择18-25年的缴费期,优选20年缴费;

2、小孩子,最优选择10年缴费期。


周小淇Colin


这个问题也是我很多客户经常碰到的难题,下面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抛出观点:不能一刀切!看险种,看投保人情况!


1、保险分很多险种,不同险种情况不一。

这里的香港保险,假定只讨论长期寿险。一般我们可以笼统地分成几类:医疗险,危疾险(即重疾险)、储蓄寿险、投连险等。每个险种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下面以内地旅客最热衷购买的重疾保险和储蓄寿险为例(这两块也是最有可能产生交费时间的困惑),说明不同险种如何考虑。

(1)重疾险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重疾险类似赌场里的赌大小。重疾险合同的缔约,就是你跟保险公司约定,你每年按时交一定的保费,然后在保障期内发生合同约定的大病,保险公司按合同保额进行赔付。这里可以看出来,你肯定希望每年能尽可能交少的钱,这是符合你的利益的。当然保险公司也不傻,10年交和20年交的合同,保费肯定不是一分为二的事情,需要考虑到钱的时间价值问题,因此,选择越长年份供款的重疾,总交的年费肯定比短年份的要多。这里,你就需要博弈了:(a)、你认为在供款年期内出险的概率有多大;(b)、你认为未来钱会贬值到什么程度。很明显,如果你认为在供款期内出险的概率相当大,或者钱会贬值得相当快,那毫无犹豫选择最长年份。

(2)储蓄险

储蓄险,简单可以理解为“在保险公司存钱”,当然这个存钱跟银行有点不一样,是具有长周期性的。所有储蓄产品的核心,就是长周期性获得平稳收益。我们可以简单想象一下,一共10万保费,每年2万分5年交完,或者每年1万分10年交完,你认为哪个投资收益更好呢?而且配置储蓄险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对抗通胀,交款年限拉得太长了,意义就不大了。

但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考虑长年期的,那就是是保障意味比较重的产品,例如提供高额的人寿理赔,那这个时候,考虑的要点就不是收益了,而是一样的钱理赔额做高点。思路就可以重疾配置的思路了。


2、说完物,来看人。

人的情况不同,选择也不一样的。人的情况,又何不同呢?主要考虑这几点:年龄、经济状况、从事职业。年龄方面

,大人和小孩的考虑点是不一样的。以重疾为例,大人和小孩哪个短期内的风险会更高呢?按一般的概率,大人的短期风险肯定比小孩要高,从费率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了。因此,即使年期长会导致总供款多,大人尤其是三十岁以后的,选择较长年期供款,把杠杠增大是一个惯常选择。而孩子的话,因为供款期内出险的概率一般比较低,而且孩子保费也比较低,选择长年份供款和短年份供款都可以。

第二个是经济状况和从事职业。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所在行业都大不一样,原则上每个家庭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的。这里主要简单划分两类人,一类是做生意或个体户;一类是上班族。一般来讲,上班族的特点是钱不多但每个月有稳定流水,比较合适选择年份长的供款方式;而自己创业的,可能当下现金流很充足,但不能判定未来是否如当下,这个时候选择短年期来规避将来的不稳定性也是一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