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本文共計2400個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昨天,朋友又火冒三丈的在群裡吐槽:“才花了1個小時,和老公男女混雙治理了兒子。簡直氣死了!”起因是3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又扯小女孩的頭髮,女孩家長快要上門討伐了。

為什麼用“又”,因為經常聽朋友說在家懲戒孩子,孩子也經常惹是生非,俗稱“熊孩子” !

這可能也是很多父母遇到的棘手問題:孩子越懲罰越皮實,越打越不聽話。甚至犯的錯越來越不可理喻。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所以,懲罰是教育孩子不可缺乏的部分。(李玖瑾教授曾在節目中表達過這種觀點) 但是,懲罰的真正目的和正確方式,在日常育兒中,常常走偏走極端。

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黃荊棍兒出好人,不打不成器。懲罰孩子就是棍棒伺候,簡單而粗暴。長期這樣,就會出現文中開頭朋友家孩子的狀況,打已經沒有懲罰的作用了。那怎麼樣的懲罰才是有效而對孩子有益的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理解懲罰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當孩子犯錯時,讓孩子改錯從而受益,而不是為了成人的報復。

網上有個故事,因為兒子熬夜玩遊戲早上賴床不起,媽媽一怒之下,刪除孩子玩了一年的遊戲,根據媽媽的敘述:“我兒子在遊戲裡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城堡,他非常自豪地向我展示過。”

刪除遊戲,兒子的“世界”瞬間垮塌,整天都在哭,而且拒絕吃任何東西了。

這真的是在解決問題嗎?這樣的懲罰完全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滋生出更嚴重的問題。

這種懲罰的心態是完全背離教育的,更像是大人對小孩子的報復——看你把我氣成這樣,我必須要報復你,讓你也難受也痛苦。

本質上就是讓孩子屈服於體力智商都高於自己的父母“暴力”,讓孩子產生心理恐懼。

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其次,懲罰的方式是否“因材施教”?

口頭警告、罰站、禁止娛樂、皮肉之苦……家長再沒招,就剩崩潰。

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長迷信棍棒教育,一上來就直接用最難逆轉局面的——抄道具,上演母子、父子大戰,連個過度都沒有,孩子一上來皮就最厚了。

你下次再想糾正他的行為,用說的根本不管用,只能做hard模式了。

這樣的懲戒沒有激發孩子對錯誤行為的認知,同樣是利用武力的恐懼心理來壓制他。 長期這樣,一是訓練出更偏激暴力的孩子,一是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愛,三是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另外,孩子錯誤行為有沒有懲罰的必要?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吃飯、穿衣服動作拖沓,孩子爸媽就各種恐嚇威脅言語懲罰,其實這種完全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是沒有懲罰的必要的。那什麼錯誤行為是大人要行使懲罰義務的呢?

打人、罵人、撒謊、拿別人東西、破壞他人財物……等等類似的行為,是需要大人拿出權威正確導向的,懲罰的用處就是讓孩子明白,以上的行為習慣後的惡果。

讓孩子在心裡樹立敬和畏的,幫助孩子知敬畏,守規矩, 達成社會意識的成長!

為何要對懲罰行為進行區分呢?其實這是為了大人好。

一、避免大人太累!什麼東西都嚴管,你會累到崩潰!

二、幫助大人建立懲罰的原則。避免家裡成天都是兇巴巴的氣氛!

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家長搞明白以上3點後,再來說說哪些管教孩子的辦法是可行的。豆子認為:懲罰中的行為限制要可行、懲罰方式要孩子可理解、懲罰的結果是孩子有實際的影響。這3點非常重要。

那何為行為的限制要可行?

比如:有些家長說,你不聽話就警察叔叔來抓你(其實不可能),你再不吃飯不給你買玩具了(後面有買,等同於無效。)

對孩子的懲罰必須是明確的,此刻此地。

比如,暫停遊戲10分鐘,或者,與孩子共同進入一個安靜的空間,讓他做出必要的道歉或反省。這就能夠讓孩子不產生敷衍的問題。豆子這裡強調一下,在懲罰孩子之前,家長對孩子到底有沒有做錯,需要耐心詢問的。比如,說孩子在學校打人。家長有必要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能一頓懲罰後,發現誤解孩子了。

懲罰的方式要孩子可理解!

懲罰切記過分複雜。比如,暫停孩子一個禮拜的冰淇淋。這種延時性那麼強的懲罰,其實孩子很難感受到。而且即使父母能夠做到,對於孩子的體驗來說,就是,一週裡面要冰淇淋的時候,要不到冰淇淋很不爽,但不會和他的錯誤關聯起來。

而且,孩子要是再犯了,怎麼弄?再疊加?孩子幾乎在成年之前都很對這種長時間的延時產生積極的反應。

對孩子來說,簡潔明瞭的懲罰更有警示作用。

比如:安靜的場合,你大聲尖叫,就直接帶出去,然後找一個不打擾他人的角落,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

比如孩子在公眾場合推搡打鬧,如果一次警告不聽的情況下,直接喊停孩子所有動作。將其請出。告知孩子必須認真的表示出不打鬧的態度了!

懲罰的結果對孩子有實際影響

每個孩子在意的點不同,每個階段孩子能夠接受的懲罰也不同,要根據自己的孩子進行靈活的調節。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有的孩子家長音量一增大,就乖了,有的靠吼娃兒甩都不甩你。

懲罰的內容不足,孩子就會覺得,我願意接受懲罰,而不在意自己犯錯,這就起不到調整作用;而過度的懲罰,也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反正都要犯捱打的罪了,犯多犯少都一樣,而且捱打這個還有不確定性,同樣起不到調整的作用。

比如,在孩子打滾要玩具的時候,家長堅定的告訴孩子:你可以告訴爸媽為什麼想要這個玩具,但你不能通過打滾的要挾父母。要挾父母是一定不會有玩具。這樣的警告懲罰就很明確,實際影響就是孩子不敢出現要挾父母的行為。

再強調,懲戒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我們父母私慾的發洩。關於懲罰管教孩子要講的東西還有很多,核心方向只有一個字“愛”,就是你對孩子做出的反應,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傷害孩子?

偶爾做錯了還能理解,父母不完美,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一直是豆子堅持的觀點。但父母對懲罰的理解,確實很重要的,像文章開頭的朋友,夫妻二人有必要學習學習怎麼懲罰孩子。天下沒有不挨罰的孩子,只不過有的家人從一開始就錯了!

靠“打罵吼”懲罰孩子的家長,不要再做情緒的奴隸了

關注親桔親子(微信搜Qinjuqinzi),陪伴萬千孩子和家庭成長。

關注親桔親子已開通寶媽奶爸來稿專欄,歡迎粉絲寶寶們投稿,一經採用稿酬豐厚。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