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信息面,決定你的人生面!

傳播學研究告訴我們,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我們“吃到”頭腦裡的信息有著重要的關係。一個智商相對高,但長期被低質、單一的信息包圍的聰明人,其視野與見識很有可能遠不及一個智商相對低、但懂得挑選優質信息來源、博採眾家之長的普通人。

我們只所以會看到一些受過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也算成就不凡的中、老年人天天轉發網絡謠言乃至被一些低級騙局騙走錢財,正是因為他們沒能建立起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的媒介素養,與時俱進。因此陷入了由低質乃至欺騙性的資訊織就的“信息繭房”。

顯然,絕大數人都不願意被困在這樣的“信息繭房”之中。而是希望能夠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瞭解外部世界。為此我們時時都要認真審視我們選擇的信息來源,衡量其是否足夠優質、足夠廣闊、足夠多元,並及時對其不足之處做出調整。做到這一點,也才算擁有了相對完整的媒介素養,而不至於在信息洪流中迷失了方向,犯下一些低級錯誤。

想要判斷某個特定的信息來源(我們日常的閱讀介質)優質與否,可以從其提供的信息的專業程度、豐富程度與信用水準三個方面加以審視。

因為一位物理學博士撰寫的科普文章顯然比一個自媒體小編講述的科學奇聞值得閱讀;一本能夠在報道中引用大量參考資料與背景知識的新聞刊物,顯然比一本只會煽情而缺乏調查能力的“新聞”刊物值得訂閱;一家一貫信用良好,在業內有口皆碑的媒體,也顯然比那些一貫以標題黨見長的八卦小報值得信賴。

而在關注信息來源質量的同時,確保我們的信息來源足夠廣闊,同樣非常重要。在能力範圍之內,獲取的信息越多,便能夠擁有更多的知識資源,供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使用。

再怎麼優質的單一信息源,也不可能獨自支撐起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大腦。倘若不想讓自己的頭腦被他人所支配,決不能對單一信息源偏聽偏信,而必須建立起一個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資料庫”,如此才能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強調,我們不僅需要儘可能多的信息,更需要儘可能多元而不同的信息。閱讀100篇觀點相同的文章為我們帶來的知識增量,可能還不及閱讀兩篇觀點不同的文章。

唯有充分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存在的諸多差異與衝突,才能夠對事物的複雜性有更真切的理解,為此我們必須隨時做好走出“舒適區”的準備,放棄故步自封,去閱讀和理解那些我們在本能上可能不願接觸和相信的信息,如此才不至於作繭自縛。

閱讀的信息面,決定你的人生面!


閱讀的信息面,決定你的人生面!

閱讀的信息面,決定你的人生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