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有無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幸福感有無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幸福感有沒有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嘗試從生物學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對五官的適當刺激以及對不安感消除的基礎上,他甚至認為幸福感或許已經寫入了人類的DNA中。唯有這樣的幸福“獎勵”,人類才得以生存至今。


幸福感有無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諾獎得主本庶佑,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


撰文 | 本庶佑(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諾獎得主)


自古以來,許多賢人和哲人都異口同聲地承認,幸福感是建立在快感基礎上的;但是與此同時,他們又說,基於本能快感的幸福感是低層次的,人必須追求更高層次的、真正的幸福感。


對生物來說,本能的快感與生殖欲、食慾、競爭欲這三種慾望的滿足密切相關。這些慾望又與生命的根本價值——“生存”,有著本質上的聯繫。為了生存下去,生物必須留下後代,必須獲取能量、自主活動,也必須與外敵鬥爭並適應環境。如果生殖行為不能帶來快感,生物就不會熱衷於生育後代;如果好吃的東西不能帶來幸福感,它們就不會拼命進食;如果在競爭中獲勝得不到快感,它們也就不會勇敢地面對困難而生存下去。


幸福感有無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2018年,本庶佑和艾利森因腫瘤免疫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如此看來,可以認為在進化過程中,很可能只有那些把“對生存所必需的行為給予快感獎勵”編入了DNA的物種,才能夠生存到今天。


問題是為什麼人們一直都說,這樣的幸福感是非常低層次的,如果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就體會不到真正的幸福呢?其中的原因在於一個自古以來人們就知曉的事實:一旦慾望得到滿足,人很快就會厭倦。喝到了美味的葡萄酒,就會想要更好的葡萄酒;得到了權力,就會渴望更大的權力。慾望飽和也有其生物學基礎。


所有的快感都是由感受器接受刺激而獲得的。對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所謂五感的感覺器官來說,如果反覆給予其相同程度的刺激,它們就會變得麻痺。這就是“慾望滿足型幸福感”最終會達到飽和的生物學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快感被稱為“不安消除型幸福感”。不安感從何而來?恐怕也是被寫入DNA中的。生物感知到前面提到的三種生存要素受到了侵害,就會感到不安。譬如,當生命受到威脅時,生物就會減小留下後代的可能性。許多有毒有害的食物都有奇怪的味道。看到外表高大強壯的動物,人類會本能地感到恐懼,根本不想嘗試與之戰鬥,而是一溜煙地逃跑。此外,就像柏拉圖的寓言所描述的那樣,人會因孤獨而感到不安,這大概是因為人類和很多其他動物都會因群居而感到安心。


既然我們不可能消除這個世界上所有可能引起不安的因素,又該如何獲得安定平靜的心境呢?宗教學家說,這是一種了悟的境界,是經歷過不幸才能獲得的。據說,惡人、因作惡而感到痛苦的人,以及陷入極端困境的人,最為接近心靈安定的了悟境界。但是,沒有遇到過巨大不幸的凡人也不必擔心。通過偉大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我們也可以充分體會人生的苦惱和他人的痛苦。或許可以認為,宗教的作用就是為人們提供可以消除煩惱和不安的“萬能軟件”。


幸運的是,不安消除型幸福感不會變得麻痺。由此看來,雖然慾望滿足型幸福感和不安消除型幸福感的來源都與生存相關,但它們受到不同的機制調控。


在生物學上,不安的感覺受到怎樣的調控呢?在人的大腦中,信息會從感覺器官傳遞到知覺中樞。看到好吃的東西,人就會產生想吃的條件反射。但是,大腦中有更高一級的高級控制中樞,可以通過控制學習和記憶的反饋來調節行為和感情。經歷過各種悲慘的體驗之後,與那時相比,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就會顯得幸福——高級控制中樞就是這樣提高了神經迴路中不安感的閾值。神經中樞可以控制由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的強度,從而影響行為和感情的表現,有多個證據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遺傳性耳聾–視網膜色素變性綜合徵是一種嚴重的遺傳病,患者出生之後,視覺和聽覺會逐漸變得麻痺。但是據說在完全失去視覺和聽覺之後,患者的嗅覺會變得非常靈敏,甚至可以只憑化妝品的氣味就分辨出對方是誰。


與許多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嗅覺異常遲鈍。但是,從上述疾病患者的情況來看,這可能並不是因為人類嗅覺受體提供的信號太弱,而是因為人類通過視覺獲得的信息格外多,所以高級控制中樞在進行信息處理時會專注於處理視覺信息,而沒有充分感知嗅覺信息。但是,當來自視覺和聽覺的信息輸入停止時,嗅覺就會全面解放。另外,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認真看書時,你會完全聽不見有人在背後叫你。這同樣不是因為沒有聽覺信息的輸入,而是神經中樞在信息處理階段進行調節的結果。


幸福感有無生物學基礎?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本文節選自本庶佑創作的經典生命科學普及讀物《生命科學是什麼》,該書在日本已重印24次。本書是在原書基礎上的改訂新版,修訂增加了許多近30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重大突破。從孟德爾的豌豆實驗到規模宏大的人類基因組工程,從分子細胞遺傳學基礎知識到諸多前沿熱點話題,本庶佑闡述了生命科學的影響和貢獻,展望生命科學家將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總而言之,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要充分品味幸福感,不能僅依賴於慾望滿足型幸福感,而應該將重點轉移到不安消除型幸福感上,通過其閾值調控方式來更好地品味幸福。因此,通往穩定幸福感的最理想道路應該是,首先獲得永久性的安定感,然後加上適當的快感刺激。也就是說,保持輕鬆的心態,再偶爾喝一杯美味的葡萄酒,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