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才是蘇東坡的真正“鐵粉”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在今天已經是人所共知,然而對這一點的認識及得到社會的尊崇,卻自蘇軾晚年起有過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卻或許不是人人皆知的了。

由於深陷新舊黨爭和洛蜀之爭的漩渦,早在北宋末期的崇寧黨禁時期,蘇軾就“有幸”名列於元佑黨籍碑中,作為對其身後最大的打擊,就是他的文集、詩詞作品被銷禁、毀版,一時之間,雖然遠至遼國,蘇軾的作品尚且洛陽紙貴,而在北宋境內,卻幾乎被人為湮滅了。

那麼今天我們熟知的蘇軾的眾多作品又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呢?(要知道,僅兩宋時期的許多當時有名文人的作品,今天都已經失傳無覓了),這就不得不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南宋王朝的開國君主——高宗趙構了。

宋高宗早在還是康王的時候,就私下喜愛蘇軾的作品,加之朝野上下對以蔡京為首的宋徽宗時期的宰執團體,爭權奪利、以致誤國喪邦的憤怒,使得高宗在大權在握後,即公開表示“最愛元佑”,積極推動了對崇寧黨禁的徹底廢止,元佑學術全面解封,蘇軾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在文學上更是重新被樹立為“文壇領袖”,徽宗年間三令五申要禁絕之“蘇學”,不但成了遺人笑柄的一紙空文,反倒因曾經的查禁,使得蘇軾的作品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學習,以至於南宋初期上至太學研習、下到私塾授課,蘇軾之文皆為重心,誦讀、效仿一時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