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多人陷朋友圈“賣口罩”騙局--法治--雲南--地方--首頁

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等防護物資成為生活必備品,需求量暴增,防護物資因此變得緊缺,於是一些不法分子就動起歪腦筋。近日,普洱市思茅區就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設置“口罩”騙局,想趁機發一筆國難財,導致不少人上當受騙,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案例一:

2020年2月9日,袁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動態看到一條出售車釐子的信息,便與對方交談價格,在交談中對方告訴袁女士有口罩現貨3萬個,單價0.8元/個。

袁女士就想著購買來捐給社會各界戰“疫”人士,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便通過微信轉賬給對方5000元定金,次日又將尾款19000元轉給對方,對方稱運費需自理,袁女士又轉了200元運費。

2月16日,袁女士領取快遞單號後,在查詢物流信息時,發現收件人不是自己的名字,收穫地址也不對,便與其聯繫,均無應答,經多次與對方聯繫後,被對方拉黑,袁女士這才發現被騙,便到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刑偵大隊報案。

3月20日,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偵查民警在瀾滄縣將犯罪嫌疑人鍾某某(女,29歲,瀾滄縣人)抓獲。經查,犯罪嫌疑人鍾某某用其親戚身份購買的手機號註冊多個微信,用這些微信在朋友圈發佈售賣口罩的信息,在收到受害人袁女士等多人的預付款後即將對方拉黑,把錢轉進自己持有的親戚名下的銀行卡,之後再把錢從銀行卡轉入自己的支付寶佔為己有。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目前,犯罪嫌疑人鍾某某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已查明的4名受害人被騙資金27325元已追回並予發還,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例二:

2020年2月下旬,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先後接到受害人李某和許某的報案,兩人分別稱被一名姓鮑的女子利用網絡代購口罩為誘餌,詐騙人民幣40000元和33050元。

2月26日,偵查民警將犯罪嫌疑人鮑某某(女,30歲,思茅區人)抓獲。經查,犯罪嫌疑人鮑某某在自己沒有固定的進貨渠道情況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上發佈售賣口罩的信息。2月中旬,李某和許某看到信息後即與鮑某某聯繫,並通過微信轉賬和手機銀行轉賬的方式支付40000元和33050元向鮑某某購買口罩。鮑某某收到貨款後,並未將兩人的貨款用來進貨,而是直接把貨款拿去賠付自己之前的欠賬。

目前,犯罪嫌疑人鮑某某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追回被騙資金40000元,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溫鑑入 馬恩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