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指标!五一假期重庆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4月28日发布会 |硬指标!五一假期重庆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重庆之声4月28日讯 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十场新闻发布会4月28日上午举行,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就市民“五一”期间外出旅游相关注意事项,作了详细介绍。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今年的“五一”假期时间较长,加上疫情期间应该说几乎没有出游,预计市民和游客出游意愿会有明显增加。目前全市253家A级景区,已开放241家,在疫情期间我们对防疫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全市的文化旅游部门、景区、企业提早谋划,防疫复工多措并举,能够确保市民和游客安全出游。但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广大游客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平安回家。具体讲有四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也是我们文旅系统对广大游客的温馨提示。

一、坚持防控第一。按照重庆市当前疫情防控要求,除重点疫情地区来渝人员应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外,其他省区市来渝人员只需出示有效健康证明。出游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信息,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在乘坐交通工具、入园入场游览参观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安全间距。注意就餐距离,使用公筷公勺,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侥幸心理。

二、选择错峰出行。为控制游客流量,各景区将严格按照国家文旅部确定的接待游客量控制在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因此建议出行前要及时了解各个景区的交通、住宿、人流等状况,合理规划时间和线路,尽量避开一些热门景区或者景区的高峰时段,注意提前查询景区、文博院馆等场所开放、限流、门票预约、分时段入场等管理措施,间隔入园入场、错峰游览参观。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身份证等有效健康证明和证件,到达目的地后,快速实名登记、扫码入园入场,避免聚集拥挤。

三、倡导文明旅游。配合旅行沿途防控管理,自觉服从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分时限流、保持间距等要求,对于由此产生的排队等待给予充分理解。尽量选择使用自助导览服务,如确需人工讲解,提前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或窗口预约等方式实名预约。注意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四、牢记安全至上。避免前往不具备开放接待条件的区域,不选择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旅行社、酒店、车辆、导游,加强人身和财物安全防范。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遵守交规,控制车速。注意防灾避险,不在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场所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避免前往涉水旅游景区、低洼地区、山洪易发区等自然灾害多发区、易发区活动。

游客出游遇到问题要及时拨打旅游投诉电话,重庆的旅游投诉电话是023-96111。

各个景区是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所以景区的防控措施以及假日对游客的接待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启动了假日综合协调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景区、旅游企业、旅行社全面联动,全员上岗,坚守岗位,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二是强化流量管理。今年的流量管理是我们的管控重点,因为我们想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不出门那么长的时间,大家确实有压力,春天来了,往年这个季节正是出游的高峰,所以我们预计会有大量的市民出游。因此,流量管控是重中之重,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每个景区的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这是一个硬指标,任何景区不得突破。昨天我们也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反复作了强调,任何景区不得突破这个数据指标。如果突破将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停止售票、关闭景区等形式,妥善地疏导引导游客出游。所以这就是要加强严格的流量管理,确保有序观景观赏。

三是防止人员聚集。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景区都设置了1.5米的间隔线,同时对有关的人行通道、步行道、车流道进行了合理的管控,设置了大量的单循道。同时加强了监控,现在的景区都是智慧景区,哪个地方出现梗阻、出现人员聚集会立刻发现并进行处置。

四是加强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常规的安全防护工作,节前对所有景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增强了一些安全设施,强化了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疫情防护要求,景区要定时进行巡查、消杀等各项防疫工作,并且要求市民在进入景区时要出示“健康码”,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重庆之声记者叶爽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