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粕 維持低位振盪

南美大豆集中收穫上市,美豆播種正常,國內油脂油料未來供應充裕,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擴散,油、粕需求不容樂觀,菜粕期貨將繼續維持低位振盪走勢。

菜粕 維持低位振盪

圖為顆粒粕庫存年度變化對比

日前,一則政府即將開展大豆、豆油等農產品收儲的消息在坊間流傳。受此影響,菜粕期貨下跌行情被按下暫停鍵,連續強勁反抽,一度再次攀升至前期振盪區間上沿。但油、粕需求不容樂觀,菜粕期貨難以上行。

國際豆類利多難覓

南美大豆收穫已接近尾聲,雖然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產量略微下調,但整體增產已成定局。由於巴西和阿根廷貨幣貶值加劇,刺激豆農積極出售大豆,3月巴西大豆出口達到1260萬噸的歷史高值,且4月有望再次刷新單月出口紀錄。其中,出口的大部分運往中國,這將擠佔美國大豆出口市場份額。

美豆播種已經開始,由於機械化程度高,以及天氣適宜,播種進度絲毫沒有受到疫情影響。據美國農業部每週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4月26日,美豆播種進度已達8%,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以及5年均值4%的水平,CBOT豆類短期內很難掀起天氣炒作熱潮。

但疫情擴散造成油脂油料需求下降卻被不斷證實。原油價格下跌使得植物油生物柴油生產難以為繼,隔離措施導致肉類、油脂消費下降,養殖業萎縮,美豆壓榨量可能低於預期。據悉,近期歐洲大豆進口也出現大幅下降。

菜粕供應預期增加

去年以來我國油菜籽進口量大幅下降,導致港口油廠油菜籽庫存長時間處於偏低水平,油廠因原料匱乏,開工率維持低位,相應地,菜粕產出量較低,菜粕庫存不高。據監測,截至4月24日,沿海油廠菜粕庫存僅為0.7萬噸,周環比下降0.7萬噸,降幅為50%,較去年同期的4.3萬噸下降83.72%,為歷年來同期最低水平。但近期隨著進口油菜籽到港量加大,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增加,在較好的壓榨利潤刺激下,沿海油廠油菜籽壓榨量上升,菜粕供應量趨增。據監測,4月油菜籽到港量將達到37.3萬噸,為今年以來單月進口最高值。5月將達到24萬噸。隨著進口油菜籽到港,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有所恢復。據監測,截至4月24日,國內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為25.3萬噸,周環比增加6.3萬噸,增幅達33.16%。

另外,由於菜粕進口量高於往年,目前沿海地區進口顆粒菜粕庫存量較高。據監測,截至4月24日,沿海地區進口顆粒菜粕庫存為15.13萬噸,周環比減少2.84萬噸,但較去年同期增加0.43萬噸,高於4年均值的11.57萬噸,為近4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菜粕需求仍不樂觀

隨著氣溫回升,水產養殖開始投產,主要用於水產飼料生產的菜粕需求趨增。但受疫情影響,魚類消費量大幅下降,春節期間的大面積隔離措施使得湖北、南方淡水魚出塘量下降,導致目前新苗投放延遲。油廠菜粕成交量難以明顯增加。據監測,截至4月24日當週,沿海油廠菜粕僅成交0.34萬噸,周環比減少0.17萬噸,降幅為33.3%。

除此之外,受疫情影響,國內餐飲業營業仍未完全恢復,營業額較往年大幅下降,肉、蛋、魚類消費大幅減少,豬肉、禽肉、魚類、蛋類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養殖利潤率走低,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養殖戶的擴養熱情,給菜粕、豆粕等粕類消費蒙上一層陰影。

當然,如果收儲計劃落實,的確可以提振疲弱的國內外油脂油料市場,但在傳言證實前,因需求恢復慢,而供應增幅大,加之南、北美豆類市場無明顯利多提振,菜粕期貨短期內恐繼續維持低位振盪走勢。

(作者單位:金期投資)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