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什麼是真正的勇敢?成為大勇之人,你還缺少哪些條件?

什麼是勇敢?這是一個問題。

說到勇敢,很多人會聯想起司馬遷寫的《史記·刺客列傳》。

他筆下的刺客,個個勇猛異常,視死如歸,令人敬畏。

有關勇敢,孟子也曾有過專門的描述;但是在孟子看來,勇敢卻遠不止這麼簡單。


1 不懼死亡

孟子談到三種勇敢,第一種就像《史記》中描寫的刺客一般。

我們可以通過孟子描寫的一位勇士來感受一下:

“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候,惡聲至,必反之。”(《孟子·公孫丑上》)

北宮黝這樣培養勇氣:肌膚被刺不退縮,眼睛被戳不逃避;

他覺得受到一點小挫折,就像在公共場所被人鞭打一樣;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國君主的羞辱;

把刺殺大國君主看成刺殺平凡小民一樣;毫不畏懼諸侯,聽到斥罵的聲音一定反擊。

北宮黝是古代的勇士,他培養勇氣的方式很殘忍,肌膚被刺不退縮,眼睛被戳不逃避,一般人很難做到。

而且,絲毫不懼怕死亡,聽到有人斥罵他,必定要反擊。

這樣的人確實很強悍,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你就對他毫無辦法了。

但是這種勇敢,一聽就好像要同歸於盡,而且需要的條件太多,武功要過人,身體要強壯,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2 自我激勵

第二種勇敢,孟子以另一個勇士孟施捨為例:

“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子·公孫丑上》)

孟施捨這樣培養勇氣,他說:“對待不能戰勝的,就像對待足以戰勝的一樣;

如果衡量敵得過才前進,考慮可以勝才交戰,那是畏懼眾多軍隊的人。我怎能做到必勝呢?不過是無所畏懼罷了。”

孟施捨培養勇氣的方式,是一種心理建設。自我鞭策,自我激勵,心裡認為我一定可以勝。

就像現在很多推銷員一樣,推銷東西之前,會先跟自己說:“我一定可以成功,別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這種心理建設有時候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效果。

相對北宮黝的勇敢,孟施捨的勇敢比較內斂,是一種自我要求的勇敢。


傅佩榮:什麼是真正的勇敢?成為大勇之人,你還缺少哪些條件?


3 自反而縮

但是,這兩種勇敢都不是孟子欣賞的。他欣賞的是第三種,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勇敢。

孔子的話經由曾參傳下來,孟子引用曾子的話說: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從前曾參對子襄(曾子的學生)說:“你愛好勇敢嗎?我曾經聽孔子談過大勇的作風:

反省自己覺得理屈,即使面對平凡小民,我怎能不害怕呢?反省自己覺得理直,即使面對千人萬人,我也向前走去。”

原來勇敢並不只是外在的行為表現,而是有其內在的基礎。

“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多麼動人的氣魄啊!

這種氣魄在兩軍對陣、沙場激戰之時,最為明顯;但是在堅持理想、拒絕妥協之時,體認才真正深刻。

然而,我憑什麼認為“千萬人”是錯的,而我所堅持的就是對的呢?

所憑的只是“自反而縮”四個字。

“縮”是“直”,指正直有理。當我反省自己,發現自己正直有理,行為合乎正義,那麼就不必懼怕外力的壓迫。即使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也是死得其所。

這句話對於現代人的啟發實在很大,尤其是處在領導崗位的人。

很多領導人一看到群眾意見,就覺得我應該尊重;

但不要忘記,群眾意見像流水一樣,經常變化,如果你本身沒有原則,只看外在的人多人少,最後恐怕會無所適從,失去道義。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略前半句話,當我們“自反而不縮”時,怎麼辦?

總不能所有的道理、每一次的正義都站在我們這一邊啊!我們也可能由於認識不清、判斷錯誤,或動機不良、意志不堅,而偏離了正義之途。

這個時候,不必考慮是否有“千萬人”,只要對方是一個人,即使是像“褐寬博”這種沒有任何地位、權勢、財富的販夫走卒,我們照樣覺得內心惴惴不安。


4 以道義為依歸

換言之,真正的勇敢是以內在的自我判斷為標準的。

天下人都說我有理,我未必真的有理。反之,天下人都起來反對我,我也未必是錯的。

在此,我們必須避免陷入“自我中心主義”的誘惑,即以自我作為萬事萬物的唯一權衡標準;

而必須以開放的心胸與謙虛的態度,真誠地反省。

所以,“自反”二字非常重要,提醒我們要嚴格地自我檢討,時常設想自己可能犯了故意或無意的錯誤。

通過這一關考驗,才能產生自信和勇氣。

孟子所說的三種勇敢:

第一種勇敢向外發散,我反正一條命,拼了算了;

這種勇敢有時會太過莽撞,有點像匹夫之勇,雖然可以當刺客,但是下場不會好。

第二種勇敢是心理建設,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比較有自信,有自我要求。

第三種勇敢是孔子的思想,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

因為真正的勇敢就是不問對方人多人少,弱勢還是強勢,只問自己有沒有道理。

如果我是憑良心,有道理,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就不要在乎別人;如果我做錯了,道義上輸給別人,就要勇於認錯,向別人道歉。

因此,真正的勇敢是以道義作為依歸的,是由內心對自己的期許開始,求其表裡如一,知過能改,並且對一切人以平等之心,互相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