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樣修訂

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樣修訂


文丨薛睿傑

落實新版城市總規和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兩大重點區域的整體保護。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保護利用。開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恢復老城內街巷衚衕歷史風貌、改善人居環境。完成天壇、社稷壇、太廟、皇史宬、景山公園等騰退修繕工作,加快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北京交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亮麗答卷。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立法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繼2019年1月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之後,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了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工作。今年10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並於11月25日進行第二次審議。


建立“衚衕——四合院建築形態”保護機制,保護傳統文化特色


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不僅讓北京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也給北京留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62.5平方公里的老城。


走進老城內的草廠四條衚衕,這條340米長的衚衕裡看不到“開牆打洞”、堆物堆料和私搭亂建,映入眼簾的是充滿古韻的歷史文化街區、恢復風貌的文物古建、乾淨整潔的四合院,為老餐廳、水果菜店、綠地花園、共享車位等便民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衚衕居民過上了現代生活。


“現在看來,北京還是摸出了一些路子,將來衚衕都能改造成這個樣子,那確實是好。”2019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時,對衚衕保護情況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北京的傳統文化特色在哪裡?就是衚衕。如果北京的衚衕都消失了,都變成高樓大廈了,還怎麼記得住鄉愁?我們搞現代化建設,既要把這個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又要讓衚衕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要把二者結合好。”


北京胡同主要分佈在老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及傳統平房區。在條例修訂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市人大代表深入東城區、西城區,調研老城衚衕保護工作。代表們認為,衚衕是北京的傳統特色文化象徵,要通過立法加強對衚衕的保護。要處理好保護、利用與宜居的關係,注重衚衕的居住功能和有機更新,保護好衚衕的人文元素和“煙火氣”,煥發衚衕活力。


條例修訂草案明確將老城的“衚衕——四合院建築形態”納入立法保護對象,明確“東城區和西城區政府應當推動歷史文化 街區和成片傳統平房區的保護和有機更新,保護傳統風貌,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開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更新和人居環境改善。”修訂草案還規定,歷史文化街區除必要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改擴建活動。成片傳統平房區進行新建、改擴建建築物、構築物,應當保護歷史格局、街巷肌理和歷史風貌。


老城的四合院有不少屬於政府直管公房,過去由於政策缺失,長期缺乏有效管理。“十三五”時期,北京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則,在南鑼鼓巷、雨兒衚衕、菜市口西、磚塔衚衕、東直門外北二里、雍和宮、西板橋、觀音寺地區試點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經過騰退修繕整治,外遷居民通過共有產權住房和公租房改善了居住條件。


雨兒衚衕30號院三百平方米麵積內曾經“擠著”14戶人家。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來到這裡,聽取了居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建議。如今,12戶居民已通過直管公房的申請式退租政策外遷,留下的2戶居民生活設施得到了改善。在冬日暖陽下,這裡紅門銅環、青磚灰瓦、藍天映照,宛如置身畫中。條例修訂草案明確了直管公房騰退後的管理責任,要求公房管理機構按照風貌保護要求,對受託管理、申請騰退的直管公房進行保護性修繕,逐步恢復原有院落格局,完善市政基礎設施。


加強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明確責任主體和保護機制


歷史建築,是指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西四北二條59號院建於清朝年間,歷史上曾居住過佟麟閣等重要歷史人物。由於不屬於文物保護單位,住戶並不熟悉院子的歷史,也不清楚如何進行保護。2019年6月,經市政府批准,北京市公佈第一批429處歷史建築,西四北二條59號院名列其中。此次條例修訂將歷史建築納入了立法保護對象,歷史建築進行保護與修繕將有法可依。


“歷史建築物的所有權人為保護責任人,所有權人下落不明或者權屬不明的,使用人為保護責任人。”修訂草案規定,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對歷史建築履行保護責任。應當進行日常維護和修繕,保護原有的歷史格局和傳統風貌。應當保障建築安全,確保防災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發現安全隱患或者險情,及時採取隱患或者風險排除措施,並向主管部門報告。轉讓、出租、出借歷史建築的,與受讓人、承租人、使用人書面約定雙方的責任。


根據修訂草案,歷史建築保護責任人對歷史建築進行維護和修繕的,應當按照歷史建築保護圖則和修繕技術標準編制保護設計方案,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依據批准的保護設計方案編制施工方案,報區住房和城建主管部門審批。保護責任人按照規定維護和修繕歷史建築的,區政府可以給予資金補助,區住房和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提供技術指導。


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樣修訂


通過修訂,回答了“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的問題


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市司法局負責人從“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等方面報告了條例修訂主要內容,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負責人從加強保護工作統籌、完善相關保護措施、強化相關活化利用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明確保護範圍,實現市域全覆蓋。修訂草案落實新版城市總規、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形成更全面的保護體系。明確保護範圍涵蓋本市全部行政區域,包括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兩大重點區域和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同時,擴大保護對象,實現應保盡保。以新版城市總規9個保護方面為基礎,充分結合核心區控制性詳規確定的11類保護對象,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包括10類,包括世界遺產和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蹟,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山水格局和城址遺存,歷史街巷和傳統地名,風景名勝區、歷史名園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對象。


(二)明確保護責任,分類設定保護責任人。修訂草案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贈、資助、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名錄認定、保護利用等工作。修訂草案設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負責名城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納入首規委工作體系。


同時,實行“保護責任人制度”,根據不同保護對象,分別明確各區政府、街道鄉鎮和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使用人等保護責任。以三山五園地區為例,海淀區政府應嚴格控制地區建設規模和建築高度,保護景觀視廊和空間格局,逐步開展環境整治、生態修復。


(三)明確保護措施,細化保護要求。修訂草案提出構建保護規劃體系、明確保護規則、實施分類管理等保護措施。根據不同保護對象,分別明確相應保護要求,如革命史蹟保護要維護本體安全和特有歷史風貌,防止過度商業化、娛樂化。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保護要儘可能維護河道原有形態和傳統堤岸,控制使用強度。


(四)明確利用規範,確定“先保護後利用”的原則。要求保護利用要符合正面或負面清單的要求,合理控制商業開發規模,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傳承傳統文化。


此外,擬實施“保護名錄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申報、推薦保護對象。對尚未納入名錄,但確有保護價值的,創設“預先保護制度”,由區政府於7日內向所有權人、使用人發出預先保護通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擅自遷移、拆除預先保護對象。(來 源:《北京人大》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