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山西爭“醋都”引熱議,消費回暖趨勢下 陝西醋產業如何借力塑品牌

江蘇山西爭“醋都”引熱議,消費回暖趨勢下 陝西醋產業如何借力塑品牌
江蘇山西爭“醋都”引熱議,消費回暖趨勢下 陝西醋產業如何借力塑品牌

最近,江蘇和山西的城市因為爭搶“醋都”稱號引熱議。而目前我國共有食醋相關企業6498家,山西省以812家位列第一,陝西排名第四。擁有傳統工藝和悠久歷史的食醋產業,正在引發資本佈局。陝西醋業也需儘快塑造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江蘇和山西爭“醋都”引熱議

日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聯合授予鎮江市“中國醋都鎮江”稱號。

消息一出,山西人坐不住了,有網友說:“不服,建議鎮江人民來山西嚐嚐老陳醋”,中國晉商俱樂部還建議:在中國醋都被搶後,山西可申請中國酸都,真是“酸爽夠味兒”……

由於各地釀醋工藝和風味的不同,形成了“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紅醋”和“四川保寧醋”,在業界有“四大名醋”之稱。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食醋相關企業6498家,山西省以812家位列第一,甘肅、山東分居二三位。而在兩大“醋都”中,鎮江有60家相關企業,太原市的清徐縣則有85家。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以來我國食醋產量呈穩步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食醋消費量444萬噸,同比增長1.75%。

企業註冊量是觀察產業變化的一個方向。企查查數據顯示,從食醋企業成立時間看,2010-2019年我國食醋相關企業的註冊量呈波動增長趨勢。2020年1月至10月,食醋相關的企業一共新註冊了649家,同比增長8.3%。

岐山成為陝西醋的主要產地

陝西醋主要產地在寶雞、西安等區域,尤其是岐山漸漸成為陝西醋業的重鎮。那麼,陝西醋業的知名企業目前發展如何?

岐山天緣創始人、董事長張宗科表示,天緣醋業面臨著兩個板塊的競爭壓力,第一是國內大型食醋企業的區域開拓,第二是內地兄弟制醋企業的同質化競爭。天緣在發展中沉澱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二十多年來,立足陝西,深耕西北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客群基礎、經營哲學和顯著的產品個性。

西安市釀造有限公司紫燕食品分公司負責人楊炯介紹,在主力消費市場不斷變換和更替中,紫燕不斷迭代更新自我及產品,積極深度融合互聯網,在自有品牌的帶領下,全力打造古法釀造給予產品的“老味道”,開拓年輕化市場。

醋產業分散而規模小

地域特點突出

除了“醋都”名號眾說紛紜,各地的產業鏈佈局差異較大。有的地方圍繞醋從上下游產業進行延伸,開發了保健食品和相關非遺、文創產品。以江蘇鎮江為例,除了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自身產品種類齊全外,還先後讓產品在一些大型會議、宴會上亮相。從企業來看,鎮江有恆順醋業等上市公司,還建有醋文化博物館。

從企業規模來看,釀醋行業集中度並不高,相關醋產品在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有率方面無法全部覆蓋,具有一定的地域特點。中國調味品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食醋產業增長平穩,經營狀況普遍良好,品牌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海天味業、恆順醋業已上市。山西紫林醋業正在向資本市場發起第三次衝擊,若能成功,山西老陳醋產區在資本市場將實現零的突破。

張宗科表示,醋有著強烈的地域性,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風味醋,許多菜系對當地醋有著強烈的依賴。

振興陝醋或需更多要素加持

陝西醋業已向健康多元化發展,不過跟醋產業發達區域相比仍有不少差距,需要講好陝醋故事,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那麼,在消費回暖趨勢下,如何讓陝西醋產業“舞起來”?

張宗科認為,“沉下心來,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很重要。張宗科的規劃是,圍繞產品和服務兩個維度,推進科技進步和管理迭代,形成以有機農業種植保證原糧的生態化、機器手工雙軌保證品質定位的精準化,立足陝西,拓展全國,激發品牌的潛在勢能,完成全產業鏈的綠色戰略。總結並探索出天緣特色的“工業旅遊+文化+主題研學”的旅遊研學新模式。

談到陝西醋業的發展,楊炯表示,必須要深度融合互聯網,用文化來賦予產品新的活力和動力,用傳統工藝把老產品做年輕,嚴格把握產品的品質和質量,用行動打造新紫燕人對釀造事業的熱愛。帶著工匠精神,走在捍衛食品安全的大道上。

張宗科建議,相關部門針對陝西醋業制訂戰略,在為行業、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同時,通過資本、品牌等要素組合,形成強勢的企業品牌。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分析,食用醋的製造比較分散,需要從家庭作坊、中小企業逐步提升品牌集中度、擴大規模,加上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增強盈利空間。對於陝西醋產業來說,抱團、聚焦,做大規模、做強品牌是方向。當然,這也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在政策、資金、配套等方面予以加持,適時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獲得更大的發展。 華商報記者 曲麗莉 黃濤 實習生 張佳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