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對於中國的大企業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曾經有一個諧音梗的比喻——中國的大多數企業是“偽大”,而非“偉大”。


劉俏的言下之意是,一家企業要真正稱得上“偉大”,在營收規模、員工數量、產品創新等維度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關鍵要素?他的答案是,創造足夠偉大的價值。


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一書中也曾經描述了一個標準,“企業要有核心的價值觀和超越賺錢之上的使命感”。


在大洋彼岸,1993年,一家中國公司從創業的第5年開始,就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從更多的維度思考“偉大”的內涵。


27年過去,這家名字叫中國平安的公司已經從一個小保險公司,成為全球企業前21強,市值列居世界金融集團第一位,蟬聯世界保險集團首位。


無疑,平安是一家大公司,但平安已經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了嗎?時間正在給出答案。


10月17日,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之際,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這背後是中國平安近30年的公益行動中折射出的利他品格,而從2018年開始的宏大鄉村改造計劃“三村工程”和目前已經達266億元的鉅額投入,則愈發凸顯出這家企業與國家共振的使命感。


這些,無疑是中國平安走在從大到偉大之路上的佐證。平安不僅是中國扶貧的企業樣板,也是中國企業如何以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踐行,深深融入國家命運的樣本。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每年元旦,馬明哲都要寫一篇致辭。


2018年是中國平安成立30週年,但在這一年的致辭中,他罕見地完全沒有提平安的業務發展規劃。整篇致辭全文都用來描述一個大計劃——“投入100億元幫助貧困農村地區,實現根本性脫貧”。


這在平安內部被簡稱為“三村建設工程”,即通過“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中國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和美麗鄉村的建設。


“一個宏大的計劃。”員工們私下議論。雖然在平安,二十多年來的公益歷程讓公益意識已經成為員工的重要價值觀,但“三村工程”的投入金額之大,輻射範圍之廣,參與人數之多,還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這是一個舉平安之力的超級扶貧工程——集團號召和統籌,下屬各子公司則集體總動員,發揮各自優勢,一個都不能少。


以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為例。2018年3月29日,中國平安與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簽訂“三村建設工程”扶貧戰略框架協議書,希望通過“三村建設工程”在當地的落地,利用3~5年的時間,大力提升烏蘭察布的經濟發展、醫療健康和教育發展水平,將烏蘭察布打造成“三村建設工程”扶貧的樣板和保險精準扶貧的典型。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烏蘭察布


“村官”工程主要由平安產險負責實施,通過“保證保險+全額貼息”等手段,撬動首期3300萬元免息免擔保的“平安扶貧貸”,重點扶持烏蘭察布市奶牛養殖和燕麥種植兩大地域優勢產業,為貧困戶購置代養奶牛和燕麥育種資料。


“村醫”工程由平安好醫生、萬家醫療、平安租賃以及平安養老險等負責實施,通過村衛升級、村醫幫扶、醫視平臺、醫療援助以及為村民建立專屬健康管理檔案的“4+1智慧醫療”的綜合行動,用科技賦能村醫,做好村民健康管理,減少烏蘭察布貧困地區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村教”工程則將通過“4+1智慧教育”綜合行動,用科技賦能鄉村教育,提升當地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助力學校教學水平提升和師資能力建設,幫助貧困學生成長成才,切斷當地貧困的代際傳遞。依託於平安先進的AI、大數據科技優勢開發的線上智慧教學平臺,在當地試點打造“雙師”課堂,與頂尖學校、知名教師合作,讓優質教育資源一觸即達,全面提升內蒙古偏遠貧困地區教育水平。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烏蘭察布市的扶貧經驗被複制到全國各地。


在廣西百色,中國平安“村教”扶貧線上智慧教學平臺——“三村暉”App上線,而在現場專項課程上,歌手李健作為品牌大使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三村工程”的村教首課,並專門為本次公益活動改編創作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新《山歌好比春江水》也成為中國平安“三村建設工程”的推廣曲,隨著歌曲的傳唱,中國平安的“三村建設工程”在廣西、江西、內蒙古、雲南、重慶、甘肅等中西部省市的貧困地區落地開花。


平安人的扶貧腳步踏遍了中國大地。一大批平安的高級管理人員紛紛到各地貧困村縣,走進課堂、走進醫院,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行動,努力改變當地的貧困現狀。


2018年8月,平安銀行昆明分行經濟師趙古花開始任駐黑嚕村扶貧幹部一職。現年50歲的趙古花,從昆明省城的精緻“白領”,變成了樸實的“大山的女兒”,勤勤懇懇地駐紮黑嚕村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9年5月初,平安高管陳心穎為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洋頭小學的孩子們講解《水稻豐收的秘密》。


2019年6月,蔡方方及其他五位平安HR高管組成的支教志願隊伍來到甘肅省臨洮縣太石小學,為學生們講授 “夢想啟蒙課”,用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引導他們建立自我認知與展現價值的獨立能力。


2019年9月,平安首席稽核執行官葉素蘭來到銅川北梁紅軍小學,在法治課上扮法官,與學生審“校園丟筆案”。


在平安集團黨委和全公司1000多個基層黨組織的號召下,累計近百萬平安人參與扶貧工作。


更多的力量也在平安這雙大手的聚攏下不斷匯聚。


2019年1月,中國平安在廣東佛山舉辦第一期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為來自全國各地貧困縣的39位致富帶頭人傳授產業政策、互聯網營銷等課程。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魚壩村黨總支書記萬吉祥,是39位致富帶頭人之一。接受培訓回村後,萬吉祥和班子成員拓深當地特色紅糖產業,搭上平安“由產地直達餐桌”的扶貧快車,紅糖銷量大增。


平安集團與美麗中國聯合派遣項目老師張弛,目前支教於廣西南寧馬山縣加方鄉大陸小學(平安智慧小學),教授五年級語文、科學、音樂、信息等科目。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30歲的曲木阿依原本在城裡醫院打工,在平安“三村建設工程”的感召下,來到深山裡的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瓦子村,成為一名村醫。她的微信簽名這樣寫道:“我們要做的,就是拉著彼此的手,走到最後,其他的交給命運”。


但中國的貧困地區不能交給命運安排。平安現在所的一切,都是要拉住他們的手,共同創造和改變命運。


通過“村官”計劃,實實在在幫助村集體做實產業,幫貧困戶自力更生;通過“村醫”計劃讓“病有所醫”,讓鄉村家庭健康有託付,讓鄉村居民看病不再難;通過“村教”計劃讓“學有所教”,讓農村孩子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三年時間裡,平安交出了階段性的答卷。截至2020年8月末,平安已在全國21個省或自治區落地“三村扶貧工程”,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援建升級鄉村衛生所1210所,培訓村醫11,175名,開展移動健康檢測609場;援建升級鄉村學校1,054所,培訓鄉村教師14037名;消費扶貧3.5億元,其中平安內部採購2.3億元,扶貧專區協助銷售1.2億元。


村官工程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貧困人口73餘萬;村醫工程體檢義診覆蓋貧困地區人口9萬餘人;村教工程受益學生約30萬人。


近三十年的扶貧公益經驗積累,使得平安的三村工程系統而縝密,同時平安擁有170餘萬名員工分佈在全國各地,熟悉瞭解、並可適應不同地區的扶貧工作環境。


平安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眾志成城,參與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精準扶貧攻堅戰中。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作為中國的根基,鄉村的振興程度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三村工程”不僅僅是平安作為一家企業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產生共振,更是一家企業與家國命運的主動融入。


但如果僅僅是輸血式的扶貧,並不能真正改變鄉村的命運。


如果說平安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個切入點切中了當前中國鄉村發展的要害,那麼,平安在在實踐中將“三村建設工程”升級為“三村智慧扶貧工程”的調整,則是平安對中國鄉村需要持續內生動能的深入思考。

  • 《中小企業最全工具寶》是由我司股權投資專家整理出來的,涵蓋公司股權、商業模式、融資方案、內部管理、企業運營、績效考核等工具資料!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現福利給到粉絲,點擊左上角頭像私信回覆“資料”領取!

“智慧”體現在何處?


村官工程推動產業扶貧,實現自我造血。作為一家擁有保險、銀行和科技公司的科技企業,平安集團在產業扶貧中,聚焦當地優勢產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支持當地產業項目發展,帶動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造血式扶貧,開啟了一個產業扶貧新模式。


首先是平安和當地政府共同挑選、培訓致富帶頭人,以應用技術培育為主,配套財務、電商、現代農業管理等課程,注重扶志與扶智並舉。目前,平安已經完成24期、18省、 85縣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養出 3441個致富帶頭人。


其次是產業造血,平安通過開發多種扶貧貸、水電扶貧、平安扶貧保、參與地方政府扶貧債券等多種方式,從“一次性輸血”向“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轉變。


平安還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利用內部和外部電商平臺,發揮內外部O2O互聯網電商平臺優勢,協助扶貧合作企業入駐平安E採、好醫生健康商城,專門搭建“精準扶貧專區”,協助帶貧企業做好產品銷售,形成產銷閉環。平安聯合當地政府、合作社及貧困戶,建立“金融+科技+產銷”合作模式,挑選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或產業,集中創造品牌化、特色化產業鏈,為村集體與貧困戶增產增收。截至目前,平安已累計上架扶貧農產品126種,覆蓋17省的28個貧困縣,總銷售額達3.2億元。


村醫工程以科技賦能醫療,智慧護航健康。

一方面是通過每年的百場義診、送藥下鄉和免費體檢,通過捐贈和指導使用可進行多種常規健康數據檢測、與政府公衛系統及平安智慧健康檔案對接的好醫生村醫版APP檢測一體機,幫助貧困地區加強健康管理和村衛升級;另一方面是依託於好醫生村醫版APP以科技賦能村醫,村醫通過使用“智能助手”對接平安好醫生智能問診系統,利用“語言+圖文”問診方式,輔以基於海量案例知識庫的“智能導診+專業醫師”人工輔助,同時整合各級醫院優質資源,實現培訓、問診、初診、會診、轉診的綜合性提升,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三村工程·村醫項目“健康體檢活動承德站


村教工程用科技智慧補齊農村教育短板。2019年,平安響應國家建設創新科技人才強國號召,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支持下啟動了“AI不孤讀—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面向全國1000所偏遠的鄉村小學,借科技之力,開展一系列科學主題課程、教師校長培訓與科普實驗室的援建等公益助學行動,重點提升鄉村學生的科技素養,補齊鄉村科技人才教育的短板。


在硬件援建方面,平安面向全國1000所村小援建科普實驗室,搭建同頻互動直播平臺等智慧教學設備。在軟件資源導入方面,依託AI、大數據、雲平臺等,搭建智慧扶貧平臺“三村暉”APP,調動一線城市重點小學開展名校名師結對幫扶,並邀請優秀科技教師向學生們提供“平安雙師課堂”,用遠程方式連接城市名師資源到鄉村學校。


平安還通過支教行動有效填補鄉村師資不足。線上以名家課堂為主,邀請中科院專家及相關專業頂尖大學教授定期在“三村暉”平臺上直播科普課堂,同步配套課程資源,並帶動更多志願者加入遠程支教;線下挖掘美麗中國支教團隊、師範院校大學生及公開招募志願者,開展長期駐村支教和短期支教。


通過整合金融、科技資源,平安變“輸血”為“造血”,努力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科技的連接,使鄉村並不孤單,在進入城鄉融合發展的場景同時,中國的鄉村從脫貧,也進入了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新語境。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2017年7月19日,馬明哲當了一天老師。


在安徽六安順河鎮平安希望小學的課堂上,馬明哲為孩子們講述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只有在逆境中的成長才更紮實。關鍵要保持積極心態,永不言敗,艱難困苦都是暫時的,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把苦難當作鍛鍊意志、磨鍊品格的好事,現在多吃苦不是壞事。”這是他想向孩子們傳達的意義。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馬明哲給孩子們上課


六安順河鎮平安希望小學,是平安援建的114座希望小學中的一座,也是第一座。


平安的公益之路從1993年就已經開始邁出步伐。這一年,平安這家年輕的公司才剛剛5歲。


“教育好一個貧困的孩子,可以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在馬明哲的倡議下,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組,開始落實“中國平安希望小學建設項目”,幫助失學兒童重返課堂。同年9月,“希望工程”救助小組派三位工作人員前往安徽六安開展為期5天的學校選址的實地考察。


1994年9月8日,經過各方大力支持,安徽六安順河平安希望小學順利落成並剪綵開學,1000多名失學少年兒童在平安的捐助下重返校園。自此以後,周邊鄉村的兒童都有學可上,有書可讀。


從這一年開始,平安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教育精準扶貧之路。20多年來,平安已陸續在全國30個省市的偏遠貧困地區援建了114所希望小學,幫助逾30萬貧困兒童能上學、上好學。平安建立起一套規範化、系統化的幫扶模式,通過教育精準扶貧,用教育挖掉“貧根”。


2007年,平安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指導下設立明園基金。目前已援建了十三所明園學校,開展支教活動、獎學金、獎教金、豎笛特色培訓等公益項目;2016年,平安成立了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委員會,由馬明哲擔任委員會主任;2017年初,中國平安教育公益理事會正式成立。


《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平安,馬明哲對儒家思想也很有浸潤。他的外祖父是馬來西亞華僑,從1938年開始就一直捐資家鄉修學、架橋修路,老人家的善舉對馬明哲也有很深的影響。


另一方面,馬明哲對於鄉村也有著一種樸素的情感。


平安集團駐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扶貧工作組連塘村工作隊的兩名平安扶貧幹部隊長楊慶豐、洋頭村工作隊隊長鍾軍,曾給馬明哲寫信匯報他們一年多時間紮根河源,從種養殖門外漢摸索成“農業專家”的經歷,以及兩個村1000多戶貧困家庭的面貌轉變。


馬明哲收到信後,在第一時間寫了回信。在信中勉勵兩位扶貧幹部的同時,他還回憶了自己18歲高中畢業後那段下鄉當知青的經歷。馬明哲深知,農村工作難免遇到很多問題,精準扶貧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但廣袤的中國鄉村,需要有人去全身心投入地予以改變。


平安近三十年的持續社會公益,也是企業對社會的回饋。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馬明哲於9月28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平安,與時代同行》的署名文章,稱“平安的每一次突破,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推動”。


但不管是兒時外祖父的影響,個人對鄉土的樸素情感,還是因時代紅利而對社會進行回饋,都不能完整地描述平安的動機。


近三十年的公益之路,是平安的使命感使然。


在馬明哲看來,企業發展的使命感不僅僅是參與構建商業文明,作為一箇中國的企業家,使命感可能還要更為遠大一些,能夠成為國家命運中的一個推動者。


從“大”到“偉大”,企業與國家命運共振的平安樣本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呼喚偉大企業同時也能造就偉大企業的時代。中國的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展示出胸懷國家民族未來的特質。惟其如此,方能稱為偉大。


中國發展的背後,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優秀民族企業作為支撐,平安是其中的一員,也是佼佼者。


馬明哲在啟動“三村建設工程”這一年的新年獻辭中,有一句話可以視為對詹姆斯·柯林斯的一個呼應——“一家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才能基業長青。”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不僅是馬明哲的個人榮譽,背後是一個從大走向偉大的中國企業的價值觀與情懷。


對於32歲的平安來說,這只是前行道路上的又一個標記點。


而平安的公益之路,也永遠沒有終點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