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的排洩物竟然還能入詩


粵語的排洩物竟然還能入詩

粵語的排洩物竟然還能入詩

人類的排洩物都是大俗,平時難登大雅之堂,但在詩詞方言俗語裡面卻處處少不了。

以不雅的“屁”、“屎”二字入詩,可以追溯到唐朝。《全唐詩》載有顧況的《續茅山秀才吟》,僅有一吟一續兩句。

茅山秀才吟道:“駐馬上山阿。”

顧況續道:“風來屎氣多。”

前句說秀才上山拉屎(阿屎),隱去“屎”字,續句明說的“屎氣”,即“屁”,一句之中“屁屎”兼備。

以“屁屎”入詩詞,而又深得風雅之旨的作品,當推毛澤東的“不須放屁”與蘇軾的“但尋牛矢覓歸路”。

“不須放屁”是毛澤東的詩詞裡面的句子。

據說這大概是中國人第一次把“放屁”這樣的詞運用到詩詞上。不須放屁:出自《何典》的一首《右調如夢令》作“定場詩”:“不會談天說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噴蛆,且向人前搗鬼。放屁放屁,真是豈有此理。”

蘇軾《被酒獨行》三首之一:“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蘇老先生喝得迷迷糊糊的,認不得回家的路,幸好記起家在牛欄的西邊,牛出欄或歸欄,沿途會拉一兩泡屎,找到牛屎,就能找到家。所以有“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矢通屎。

屁乃屎的附庸,屁可附庸風雅,屎當然不在話下。

回過頭來說“屎”詩。毛主席詩七律•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遺矢”,矢同屎,“遺矢”就是拉稀屎。

在粵語中,屎不單純指糞便,它更經常用來作喻。還能入詩。如:

廣東才子何淡如的白話七律《垓下弔古》:若使烏江唔鋸頸,漢兵追到屎難痾!

又如:

1919年,廖恩燾和胡漢民旅居日本,閒中無聊,用粵語作詩,詠論漢代人物,據跋文所載,胡只是讚賞而已,亦許間中唱和一二首,卻沒流傳。如——

詠“蘇武”:

麒麟犽乍後生哥,磨利張刀去講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龍頭柺杖甩毛多。(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