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上海的简称

沪申名称由来: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较晚。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4-5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一带下游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简称“沪”由此而来。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弄堂

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上海的里弄建筑始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弄堂的宽度在早期石库门里弄住宅群中一般只有三米左右,后来人力车普及,便放大到四米左右。后期的一些新式里弄,放大到五至六米。亭子间和过街楼是里弄的两大建筑特色。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老城厢

被称为“上海的根”。老城厢拥有着明清风格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老街以及独特的市井文化。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是名园、名人住宅、会馆公所的汇聚之地。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沪剧

上海的地方戏。起源于江南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剧,富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音乐比较柔和、优美。传统剧目有《十不许》《杨乃武与小白莱》《啼笑姻缘》等。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上海绒绣

中国工艺美术品之一。产品分欣赏和实用两大类,以色彩丰富、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而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上海雕刻

上海雕刻分玉雕、牙雕、木雕、漆雕和石雕五大类。玉雕分炉瓶、人物、飞禽、走兽四类,尤以炉瓶最具传统特色;牙雕品种有镂花细刻、皮雕、圆雕人物三类,造型别致、雕工细腻,尤以镂花细刻最具特色。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本帮菜

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主要特点是油多、味浓、糖重、色艳。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本帮菜诞生之初平民化色彩浓重,多使用普通、廉价的原料。后来,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莱的口味。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南翔小笼包

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因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而称“小笼包”。上海市内有两家有名的制作小笼包的店家,分别是位于豫园商城内的南翔馒头店和位于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古猗园点心店。

北上广光芒下的诗和远方,上海的民俗文化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