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诗之《竹林夏日》

竹林夏日 黄庚

不受炎光玉万竿,仙林便作晋林看。

此君长带冰霜气,醉卧绿阴诗梦寒。

入元后的黄庚有过一长段的教馆生涯,也曾与友朋漫游于钱塘、兰亭山水间,到晚年则撤到社会边缘,开始了隐居乡野的清贫生活,只以读书作诗、饮酒品茗作为消遣。

其中陶渊明、林逋二位诗人的超然精神也成为了黄庚和其他由宋入元的文人的精神避难所,他们一边寄情山水作为对元朝的消极抵抗,一边在这些诗里的精神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这之间,抒发身世黍离之悲和坚贞气节,以及追慕二位先生的隐逸之情,成了当时这些文人中两方面最主要的话题。

庚很善于描写山间和幽村小景,选景设色总以清冷寂寥、澄淡凄迷为主,且工于推敲,颇得江湖诗人妙趣。常用的松、月、风、竹等意象都是他追求“清隐”的淡泊孤寂心灵外化的体现,也正因为其真实,所以能给读者以真切细腻的感受。他诗歌中的冲淡、慎独、寥廓的诗境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承陶渊明、林逋而来,在这个接受过程中,他的诗也逐渐获得了一种洗净浮华的朴拙或高洁的美。在这首《竹林夏日》中诗人同样借吟咏竹子不染尘泥的高洁品质以抒自己追慕坚贞情怀之心曲。

陪你读诗之《竹林夏日》


双调 殿前欢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曲有人有景,通过捕捉描写农村忙里偷闲的闲适生活片段,歌咏了劳动人民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淳朴愉悦,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和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该曲是一首非常具有口语特色和元曲风味的本色作品。

三、伴哥是元曲中常见的诨名,形象多为农村的毛头小伙子,粗劣、冒失、缺乏教养。但这支散曲却是表现他们的顽皮可爱,“沙三、伴哥来嗏”,让他俩风风火火、大大咧咧地登了场。作者交代他俩适才“只为捞虾”,顺手带出了农村夏日闲暇中的一则生活镜头,是忙中偷闲之笔。两人还是满腿子捞虾沾上的青泥,言“两腿”而不言两手,可知手已洗过。顾手不顾脚,其冒失、急迫的情状如在眼前。两名小伙子直奔杨柳荫下,取出揣着的西瓜,磕破便捧着大快朵颐。这当然有天气炎热的因素,但从上下文的蛛丝马迹来看,这西瓜恐怕也如“捞虾”一样,都非得之于正途,元无名氏〔寨儿令〕有“沤麻苎斗摸泥鳅”,“偷甜瓜香喷喷”之句,写的也是伴哥、王留这些小伙儿的生活故事,可为注脚。

陪你读诗之《竹林夏日》


由沙三、伴哥的分食西瓜,引出了第三者小二哥。这个小伙子趴在碾场的大石碌碡上,尽管垂涎三尺,但想到西瓜“来之不易”,故只能隐忍不发。只是因为西瓜的吸引力,把个颈子伸得好长。作者将这一形状比作碌碡上倒扣着一面琵琶,真是形象万分。从人物姿态动静各别的画面中,也可见到小二哥的憨厚。

在对人物画面作了生动写照后,作者的诗笔转向了田野的夏景。“荞麦开花,绿豆生芽”,处处是一派葱茏的生机。这虽是平凡的田间景色,但在农村质朴、怡和的生活气氛下,却显得亲切可爱。于是作者心中油然生起了艳羡之情。农村生活虽然陋朴,却“无是无非”,轻松而充满人情味。末两句的赞美,实际上隐含着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及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是在描摹农村夏日的一角生活小景后所得的感受,故有水到渠成之感。

这支小令细腻亲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语言的俚俗。这样一位大文士也不辞用俚语村言写作,这就见出早期曲家对学习民间语言的兴趣。民间语言和风调的养料,对于散曲花圃的繁荣,确实关系极大。

作者真觉得与险恶的官场相比,这儿就是桃花源了。厌倦机心,才会深感“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