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2019年是5G元年,好戲今年才開始上演。

我曾經承諾給朋友們寫一篇如何抓住5G時代財富逆襲機會的文章,因為比較忙一直沒有成文。

其實不著急,我們可以先來關注一下,5G基站這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前日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截至3月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19.8萬個,套餐用戶5000多萬;今年預計將新建50萬個5G基站。

截止到2020年4月22日,已經有96款5G手機終端獲得了入網許可,去年12月底是39款。5G手機的價格也快速下探,銷售價格在兩千多元的5G手機已經開始在市面出現。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聞庫司長在新聞發佈會上通報建設情況

看到新聞以後,我非常疑惑,50萬夠嗎?杯水車薪啊。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5G基站?

先來對比一下4G基站的數據,還是來看工信部的數據。

4月21日工信部發布的報告《2020年一季度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中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4G基站總數為551萬個,佔總數的64.7%。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2018-2020年3月末移動通信基站數

目前4G基站的覆蓋,從使用感受來說,還是比較密集的,偶爾會有一些信號盲區,偶爾的掉線、卡頓情況,比如我和朋友邊走邊微信語音聊天,走到某個區域就會出現“對方網絡狀況不佳”之類的提示,談話卡頓上一會兒,繼續走一段就好了,基本是處於兩個基站的交界處,或者叫盲區。但是大部分區域都還是體驗比較好的。

如果參照4G,那麼至少得建551萬個,和4G基站同等數量,才能有目前的覆蓋和使用效果。

為了測得一個具體的數據,我們還要先來確定兩件事情:

1.5G與4G基站的覆蓋面積對比

4G基站的覆蓋半徑,結合覆蓋用戶數量的話,城區大約是500米,鄉村可以到1000米。

5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100-300米。

粗略計算一下,5G基站的覆蓋半徑只有4G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覆蓋面積是4G的四分之一到二十五分之一。加上5G技術對於低時延的要求,不能有信號盲區和高時延地帶,

5G基站的總需求數量會超過4G的25倍。

2.5G基站能夠多大程度上利舊?也就是是否可以利用原有的4G基站升級改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著名通信專家鄔賀銓給出了很肯定的回覆:基站有一些基本的組成部分,比如天線、站內的電源設備等,當4G基站升級成5G的時候,這些設備是不需要更換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尤其是現在有了鐵塔公司,這些資源都可以整合起來綜合利用。

然而,仔細算下來,能夠利舊的只是一小部分資源,5G基站還需要在基站內或基站附近,新增海量的邊緣計算機房,

3.新建一個5G基站需要多少費用?

根據最新的《2020中國5G經濟報告》,國內2020-2025年的5G網絡總投資額是0.9~1.5萬億元。這筆投資的最大一部分,將花在5G基站的建設上。

網上有人計算過:

除了硬件費用之外,再加上(主設備)軟件費用,安裝耗材等等,七七八八加在一起,不算租金和人工的話,如果新建一個5G宏基站,大約是30萬。如果把租金和人工算上,平均下來估計是40~50萬。

如果這樣計算,5G基站的總投資規模可能要突破恐怖的10萬億了。

不過目前來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相關供應鏈的完善,建設的成本會逐步降低。

並且,2018年成立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將3家運營商的基站建設歸攏了起來,實現一處建設、三家甚至多家共用的格局,也是大幅提升了建設效率、降低了建設成本,避免了各自為政、重複建設的浪費。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中國鐵塔公司將承建大部分的5G基站

4.原有的4G基站還有沒有用處?

我詢問了我們當地聯通和移動的管理人員,據他們描述,目前還是存在2G、3G、4G並存的情況,各自的基站不能混用。有些運營商已經拋棄了2G,有些拋棄了3G,而移動目前還在繼續支持2G、3G這些老套餐、老用戶,以及背後的老齡化人群和老年機,不得不為移動公司點個贊。

不過5G的建設需要一個不短的週期。

現存的4G基站起碼還能發揮5到10年甚至更久的作用,甚至在5G成熟以後,4G還會在較長的時間內與5G共存。

5G建設困境:運營商叫苦不迭

前幾天我興沖沖地諮詢了我們市、縣兩級級的運營商,問他們5G建設的咋樣了。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當地聯通運營商的含糊回覆

基本給出來的答案都是:

  1. 還在等上級的計劃;
  2. 投資很大,勒緊褲腰帶也要幹
  3. 我們縣只建了兩個基站,象徵性大過實用性;
  4. 因為基站不到位,現在開了5G套餐的,大部分地段也只是用4G的流量。

我總結了5G基站建設的一個特點:

5G基站是屬於基建的層面,而幹基建本身是不太賺錢的,其目的是為了釋放經濟發展動能的。

在4G時代,三大運營商建了500多萬4G基站,有沒有收回來投資還難說;國務院多次敦促運營商減速降費,運營商剛投入了大把的錢,卻只能過苦日子,內心委屈啊,但是此舉卻大大釋放了移動互聯網的活力,引爆了一大批移動互聯網獨角獸的誕生,比如抖音,快手,小紅書等。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抖音的發展其實是4G時代的紅利帶來的

因為工作原因,這幾年我和電信運營商交流特別多,一個個叫苦連天,言辭卑微,為了搶奪一點市場份額,那姿態讓我恍惚覺得是在和民營小企業談買賣,往日2G時代的高高在上、財源滾滾已經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基站的建設是最燒錢的項目

和基建有關的行業,其行業利潤是呈現一個倒金字塔型的,最基礎的基建是最燒錢也賺錢最少的,其衍生出來的行業或者業務才是賺錢的主力軍。

比如,我們免費用微信、QQ、電子郵箱,花很少的錢用4G流量去看抖音和快手,但是微信、QQ、電子郵箱和4G基站的建設都是很燒錢、很不賺錢的,但是其衍生的廣告、移動支付、遊戲收費、用戶流量和視頻直播等才是利潤的主要來源。

其不同之處是,前者是自己燒錢,自己賺錢;電信運營商是自己燒錢,自己賺小錢,別人賺大錢,有點像變異的“二八定律”,運營商投入了80%的錢,卻最多隻能賺到20%的生態利潤。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四種基站裡,最常見的鐵塔宏基站

作為運營商來說其實很尷尬——要硬著頭皮去花這個錢:

  • 花吧,賺錢不多,花錢不少;
  • 不花吧,5G是大勢所趨,自己不辦後面就要被甩開了。3G時代聯通一枝獨秀,錯過了3G時代的中國移動到了4G才實現了追趕。

就像高鐵行業一樣,中國的高鐵研發建設費用過萬億,僅僅依靠車票收入是肯定難以短期回本的,但是其對中國國內交通、物流和對外文化、經濟輸出的戰略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中國高鐵早就成了中國的名片,陸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國高鐵是戰略性武器。也只有中國,能這樣“集中力量辦大事”。

50萬新增5G基站夠不夠用?運營商卻受困於“二八定律”

高鐵已經成為了中國名片

5G的建設也應該借鑑高鐵的發展路徑,國家給予大量的資金、政策支持,解決運營商的後顧之憂,畢竟今年計劃新建的的50萬基站,理論上只能覆蓋14萬平方公里,大概相當於安徽省的面積。

國家應該是更多考慮了經濟性的因素,讓“一部分城市先用起來”(武漢、杭州、雄安、北京、上海等),“一部分行業先用起來”(工業互聯網等),等待大數據中心、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5GAPP(超高清視頻、雲遊戲、AR、VR)等配套設施和商用資源的跟進,以及相關終端產品的成本下降等,逐步的推進,節約資源,避免浪費。

在事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在疫情中率先企穩復產、經濟需要更多投資拉動、國家希望在5G彎道超車、國民渴望更多財富逆襲機會的當下,我們的呼喚是:

“讓5G來得更猛烈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