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本文3265字,内容涉及:1.老人情感特点;2.老人带孙子的具体方案。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的,可以共阅,期许受益于点滴。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生活节奏快,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大,使得年轻父母没有时间带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关心孩子是共同的,角度和方式却有不同,于是引出了一些尴尬。于是乎,祖辈们普遍感叹:孙子比儿子更难教。为什么会这样呢?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对于老人来说,把孙辈留在自己身边照顾,不仅支持了儿女工作,也能排遣自己的失落和孤寂。“我们是过来人,抚养、教育过几个孩子,有经验,对孩子也耐心细致,他们整天忙着工作,自己都照顾不过来。”面对“隔辈人”,昔日在儿女面前的“威严十足”,变成了“惟命是从”、“百依百顺”。其实老人也有难处,“怕儿媳妇责怪,毕竟隔着一代”,而且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新信息多了,头脑也越来越复杂,不少老人觉得“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深感费力不讨好。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心理感觉上的原因,孙子比儿子难教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老人们自身具有的一些情感特点。

一般老年人都具有以下一些情感特点: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1.自尊感与自卑感共存

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在传统社会中,“老”意味着至高的权利。在社会上是“长辈”、“老法师”,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尤其是一些资深老人自尊感更为突出:自尊感过强的老人容易在家里独断专行,盛气凌人,造成代际冲突与对立,给孙辈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老人在社会上与家庭中角色地位的变化、优势的丧失,又容易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我封闭、自我孤立、自我退缩,甚至自我封闭。这种自卑心理自然会对培养具有自强不息的第三代带来一定困难。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2.空虚感与孤独感共生

老年人离退休之后,由于空闲时间增加,如果不加合理安排,会倍感百般无聊,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与热情,对人生悲观失望。在老年人中孤独感也是极为明显的,他们容易寂寞、缄默寡言,严重的甚至会使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身体健康。空虚感与孤独感的解脱良方是银发伴童年,在培育第三代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乐趣。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3.吃亏感与妒嫉感并存

老年人年轻在职时,国家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退休时个人并无足够的养老储备,与在职职工相比,工资、福利待遇明显下降,因此常感“生不逢时”。与吃亏感相关联的是妒嫉感: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物质生活、才能乃至年龄、相貌都是可能引起妒嫉的客观因素。他们常常会埋怨社会不公,世道无情,这无疑对晚辈正确看待现实社会,对未来充满理想,带来消极影响。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4.抑郁感与焦虑感相伴

老年期是角色转变最频繁的时期,从劳动角色转变为被供养角色,从父母角色转变为祖辈角色……从而引起角色冲突;由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上的窘迫;由于健康不佳、周围人缺少对老人的尊重与理解等等,都会使老人产生抑郁感与焦虑感.使老年人的身心产生重大伤害,如不加以调整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祖辈心理不健康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5.衰老感与怀旧感同在

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了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产生短时记忆明显下降;在态度和行为方面背离常态,变得固执、敏感、怪僻。大多数老人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有怀旧的情结,逢人就唠叨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业绩;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极度思念之中,常常触景生情,睹物思亲,悲观失望。老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一代成长宝贵的财富,但成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也会使孩子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对孙辈的教育。

以上这些情感特点让老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与自卑,在对待孙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感觉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无论是抚养儿子还是教养孙子,都是在教育孩子,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老人们方法正确都可以教育出一个优秀的人才。那么,孙子应该怎样教呢?

吃喝,这是孩子的第一需要。

怕孩子饿着而不怕撑着是普遍的现象。唯恐营养不足,想尽办法变着花样为孩子做饭,买营养品,买各种零食,甚至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孩子不吃,就撵着逼着喂。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伤胃厌食或得了肥胖病;更严重的就是养成了孩子的挑食和任性,甚至产生逆反或我想吃什么你就必须给我买什么的小少爷的习性。其实应该在一般情况下让孩子同我们一起吃饭,吃相同的饭,并教会孩子自己吃喝,自己洗碗。并要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如果平时饿了,最好让他忍耐一下,引导他做别的事,或先吃点水果,直等到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打乱吃饭的规律。不要把吃饭当做整天的主要任务。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穿戴,这是孩子的第二需要。

怕孩子冻着而不怕热着是普遍的现象。唯恐伤风感冒,总是多多穿衣早早戴帽,天还不冷,外出就围围巾戴口罩配外套。结果是常常感冒,越感冒越多穿,身体越来越弱,成为温室的花朵。不但身体欠坚强,性格也懦弱。其实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和我们穿得差不多,或者略少,因为孩子好动,多到室外跑跑跳跳,经经风霜,才能培养出坚强体壮的孩子。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住宿睡觉,这是孩子的第三需要。

孩子常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还要爷爷奶奶搂着才睡,这样会养成坏习惯和依赖性。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独立睡觉的好习惯和能力。

行走,这是孩子的第四需要。

生有两条小腿,只有在经常行走跑跳中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可不少爷爷奶奶老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走跑,总爱抱着背着。这就失掉了孩子锻炼身体的机会,不但不利身体的成长,还养成了依赖任性和懒惰的思想。在平常情况下,坚持让孩子自己行走,大胆跑跳。跌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这才能培养出坚强勇敢的性格和独立的能力。

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孩子由爷爷奶奶养着,就离不开这四大生活内容。正确教导培养这四大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做事,这是人的立生之本。

不能做事,不会做事,人就失去了独立生活的基础。因此,从小就开始指导孩子学会做事,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从生活小事做起,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走路,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睡觉起床叠被……一边教一边夸,孩子就会高高兴兴地做,能力也就会一步步增强了。但不少的爷爷奶奶,疼爱过分不忍心让孩子动手,或是不懂教育不耐心教育,总是自己不怕劳累不怕麻烦处处跟着替孩子做。孩子不做,当然就不会做了,生活无能,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依赖性。爷爷奶奶的苦劳,是爱还是害,其结果不是明摆着吗!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欠妥。圣人孟子教导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对孩子的成才做事大为有利!

待人,这是人的处世之本。

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团结别人,礼貌待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和做事顺利成功的基本条件。这些思想品德和行为,必须从小教导和培养。可是看看现在的不少孩子,却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只顾自己,一不顺心,大哭大闹……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怎样,爷爷奶奶就应该认真反思一下。

“孙子比儿子更难教!”孩他爷的告白

总之,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家长粗知此理,但是认识不足。不是在教孩子怎么做,而是替孩子做,或孩子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一切顺着孩子的要求做,成了孩子的奴隶。小皇上、小公主就是这样产生的。养成了这样的思想性格,将来在社会上谁能把你当皇帝,你想称王称霸,谁买你的账!在社会上你能不碰壁吗?这是爷爷奶奶的通病。应该引起注意了!

另外,祖辈与父辈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要取得一致,达成共识,一是可以避免家庭冲突,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二是也使老人们在教育孩子时有处下手,从而不会感觉左右夹击、无所适从。孩子是两代父母共同的财富。其实也无根本分歧,两代教育所缺的也只是沟通。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孙辈,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隔代抚养”是我国当代社会无法回避的国情。既然无法回避,祖辈们就应该努力承担起这份重任。要想隔代教育不再那么难,祖辈们就要突破自己的重重忧虑与种种障碍,多学习新知识,多运用新观念新方法,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再加上自己那份理智的爱,争取做个成功的时尚的隔代父母,努力把孙辈抚育成优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