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谈房地产“三稳”,意味着什么?

在4月10号召开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央行金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基调是

“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其中稳预期尤其重要,要求下一步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

这三稳的基调,尤其是对稳预期的要求向我们普通人释放了什么信息呢?我讲一下自己的浅见:

稳,就是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大涨和大跌的后果很多人都可以预见:

:楼市会涨这一思维,对我国居民来说已经习惯了十年了,每次经济下行,就大力刺激楼市,重新拿出房地产这一夜壶,屡试不爽。

在居民杠杆率不高的前提下,城市化进程还在快速推进,这招还算好用。杠杆率高了,不但有金融风险,还会打击实体经济。然而在楼市的几轮大涨后,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甘肃、重庆、福建、江西的杠杆率均超过了60%,而浙江竟然达到了83.7%。房地产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小。

跌不跌?这无疑是令中国人情感两级分化的敏感话题,中国的居民占比较高的资产里房地产是最大头,软着陆没先例,硬着陆太惨痛。银行贷款抵押物都是土地和房产,被房地产绑架的金融体系被推上了赌桌,因此2019年上面推出了非常聪明的LPR机制,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在信贷层面上进行了切割,促进实体经济而不刺激楼市。

然而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打乱了缓步挤泡沫的节奏。今年的1-3月,需求侧销售量不乐观,供给侧土地成交额也创历史新低,3月内房企破产110家超过同比,失业率虽然没有准确数字,但是应该不会好看。

既要稳房价,又要扩大消费,还要经济稳中向好,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未来无法预知,但是对于频频发出的警告我们还是应该听进去,抓紧筹码,保留体力,“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