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深厚,連稱呼也千奇百種,當中很有多原有稱呼已被世人逐漸遺忘,而有的則被影視工作者經常搬上屏幕。

諸如我們在清宮劇中常常聽到的,臣妾、奴婢、本宮、哀家等,然而這些稱呼有何起源,到底存在著什麼區別,是什麼樣的女人才可以自稱本宮,哪些女子卻只能謙卑的自稱奴婢呢?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何為臣妾?從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官臣們娶的小三(小妾)。其實不然,從出土的甲骨文透露的古代資料參考,漢字"臣"猶如一隻閉上的眼睛,古代的一些閉眼圖騰是表示對主公順從的意思。

而在西周時期,臣並非是指對朝廷效命的大臣,而是指男性奴隸,女性奴隸則叫妾。

根據先秦時《書·費誓》記載:"逾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大體是有惡人翻過城牆,偷牛竊馬,還利誘帶走一些男奴隸女奴隸,故此被判處刑罰。

春秋戰國過去之後,華夏民族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分散在荒山野嶺的部落逐漸減少,百姓建起城牆聚居,而舊時代的奴隸制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這時候,一些男性又稱為人臣,女性則叫人妾,結婚的女子則成為臣妻或臣妾。通常只有身份低於對方的人,才會對高階層的貴人,自稱臣妾。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然而臣妾一詞就這樣被歷代沿用下來。清朝時,很多嬪妃、貴妃跟皇后也會自稱臣妾,但她們只會對皇帝、太上皇、太后等高於她們身份的人使用,以表自己的謙卑。

不過這一類妃嬪們也可以同時自稱本宮,本宮的稱呼,其區別不像臣妾是由奴隸衍變得來,本宮多數只有皇族人才可以自稱。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一般情況下,處在皇后地位的女人才能夠在後宮裡到處自稱本宮,平時在跟其他妃子碰面聊天的時候,偶爾吐露幾聲,本宮怎麼了,怎麼的,而妃嬪們只能低頭表示尊敬。

具體來說,本宮是指一個宮殿的主人,只要在自己的宮殿裡,任何嬪妃都可以自稱本宮。但是出到自己的宮外,就不能這樣自稱了。

因為後宮三千佳麗,是由母儀天下的皇后管治,從另一面來說後宮的女主人就是皇后,所以她能在後宮任何地方自稱本宮,以彰顯自己的地位,同時警告其他地位低於自己的妃子,注意點言行。

而妃子們一般不敢在自己的宮殿外自稱本宮,如果這樣叫的話,就表示著整個後宮裡自己才是女主人,這要被皇后聽到,可能會被判處"以下犯上"的罪名。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然而能自稱本宮的人,不止皇后跟嬪妃,其他皇族成員也能自稱。比如太子,當他長大離開自己額孃的寢宮後,就會入住東宮,這就等於有了自己的個人宮殿,故此太子可以在家裡自稱本宮。

公主們長大後也可以受封一座宮殿,所以她們也可以使用本宮稱號。

其他皇子跟未成年的公主因為從小被安排跟自己的母后同住,所以未能自稱本宮,而當一大群皇子們長大後,如果未成功入選太子就會與本宮無緣,他們通常會搬進"西所"或"東所"居住,這些府邸的規模並不上宮殿,所以沒有本宮一說。

有宮殿的人可以自稱本宮,在一些武俠小說裡,某些高人也能如此稱呼自己,比如移花宮的宮主邀月可以稱本宮,靈鷲宮的天山童姥也可以這樣自稱。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在清宮劇中,皇后可以同時使用"臣妾"、"本宮"這兩種稱呼,但用途均不相同。像:"臣妾做不到呀",一般是對皇上或太后訴苦的時候,在憐卑自稱。

表示自己的身份很低微,是一個女奴隸,還能彰顯對方高於自己的地位。而當皇后面對其他嬪妃的時候,就會自稱本宮,以打壓各路有小算盤的妃子,同時還宣誓自己在後宮裡的主權。

而其他妃子、貴妃等,回到自己的宮殿則只能對身邊的太監、宮女自稱本宮,身為她的侍從們則只能自稱奴婢。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奴婢一詞,通常只使用地位低下的僕人。早期該詞語是指代一些被人奴役的男性或女性,這些人沒有自由,只有終身被主人奴役驅使的命運。

後來,有些窮苦家庭為了生存,又把兒女賣給有錢人家當僕從,故此也叫奴婢。具體來說奴婢的來源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是窮人賣身成奴,

二是在戰爭期間,因打仗失敗受捕的士兵或敵國百姓,

三是有罪行的人,其因犯罪而被貶低社會身份,終身為奴。這一類人比較廣泛,小在平民家庭,大到王孫貴族,有些人可能是千金小姐、或者又是大臣女兒,其父母一旦犯下大罪,禍連家屬便從此成為別人府中的奴婢。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古代的奴婢跟奴隸差不多,都身不由己任由主人處置。有時候還會成為"貨物"讓人隨意買賣。《後漢紀·質帝紀》有寫:"或取良民以為奴婢,名曰'自賣民',至千人"。

可以說,古代奴婢是封建社會最底層的人,跟牛馬羊差不多,動不動就被主人送人或賣掉。而臣妾在後來通常是指官臣的妻子,或者是皇后、妃子們的謙虛自稱,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民間的奴婢制在秦朝時就已經存在,一般犯下大罪之人會被判給官奴。

這種奴隸非在主人家中服侍,而是被指派去官方成立的工場幹粗活,諸如挖礦、燒窯、搬泥磚等等。窮人奴婢一般會賣身給富產階級成為他們的家奴。

而在律法方面,奴婢也沒有任何保護,主人可以肆意殺害自己的奴婢而不會被判罪。到了明朝之後,奴婢制度慢慢被廢棄,衍變為長工。

不過,皇宮裡的宮女仍然會自稱奴婢,太監則自稱奴才。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綜上所述,敢自稱"本宮"者,一般都是皇族中人以及妃子之類能嫁給皇帝的女人,所以能自稱"本宮"的人大概有:太子、公主、妃嬪、貴人、皇后以及武林宮主。

其中論身份地位高低者又屬皇后最高,太子見到皇后要下跪叫額娘,嬪妃不敢在自己宮殿以外亂稱本宮,只有皇后才可以自稱到處自稱本宮。

而"臣妾"除了指官臣們的妻妾之外,還經常被後宮三千佳麗所使用,一般都是在皇帝或太后面前自稱。有時候某些妃子也會對皇帝自稱奴婢,但真正的奴婢是太監、宮女以及貴族、有錢人府中的僕從。

其實在深宮中並非"本宮"這一稱號最大,在上頭還有一個"哀家"壓著。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在皇宮中,有時候本宮見了哀家都得低頭跪安。因為能自稱哀家的女人,一般都是太后或皇太后。

在古代戲曲中,哀家一詞常常是指死去老公的皇后,本來是叫本宮的皇后,當皇帝一駕崩,就瞬間變成了哀家,順理成章的又淪為了太后。

而跟哀家呼應的稱謂是"寡人",通常只有九五至尊能自稱寡人,以謙虛的表示自己創下功德很少,如三國的曹操就經常喜歡自稱寡人。

然而皇帝稱寡人是為了謙示寡德,太后稱哀家,就是表示自己是一個失去丈夫的可憐女人。可見在古代,一個稱謂代表著很多重意義,通常還是某階層的人以來表示謙虛的所用。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哀家雖然在皇宮被太后所用,但民間用的女人也不少,平常百姓家,如果有婦人死了丈夫,也會用哀家一詞。

該詞的起源可參考文獻《禮記.雜記上》:"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由此可見,古代若死了父母或爺爺奶奶者,則會自稱為哀子或哀孫,而死了相公的婦人就自稱哀家,這裡多有表示悲傷憐哀之意。

另外,公主有時候也會自稱哀家,比如古代小說《五虎平西》中有一段關於公主的自哀心聲:"想哀家今已是二九之年,姻緣注就,慮恐配著本國之人,不合哀家之意,常常思起,愁煩不過,偏願終身孤獨,再不想與那狄青夙有良緣之份,哀家一見此英雄,是心中所願,奈非父母媒灼作合,哀家實是打算不來,難以言說,喜得師傅前來說合"。

另外還有廣為人知的粵劇《帝女花》,該作品背景故事說的正是明朝晚期的長平公主,她那一年才15歲妙齡,就被皇帝許配給太僕兒子周世顯。

古代皇宮女人:臣妾跟奴婢有哪些區別,敢稱本宮的女人什麼地位?

然而在該粵劇中,長平公主多次自稱自己是"哀家",可是她當時才15歲丈夫又沒死,故此這個"哀家"只能是表示憐哀悲傷之意,實屬跟地位無關。

結語:

嚴肅點論地位高低排列的話,估計是本宮排在最前,分別為:本宮、臣妾、哀家、奴婢。第一者指的是宮殿的主人,而能夠擁有一所屬於自己的宮殿,可見身份之高貴。

臣妾指大臣的妻子或皇妃們謙虛之用,哀家是女人用來形容自哀的稱謂,而奴婢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底層人士的自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