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辩证:“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被很多方粉引来和方方的批评者对攻,方方的批评者一般也都绕过了这句话不与争论,可能也认为这话没有什么不对,很在理,个人怎么也抗拒不了时代呀!

何谓“一粒灰”呢?是一把闪着幽光的刀,是一粒呼啸的子弹,是一片崩裂的弹片?或者是一句话,一篇文章?明的,暗的?有形的,无形的?一种病毒?都有可能。

何谓“时代的一粒灰”呢?鸦片战争算是一个时代吧!这场战争有有刀有枪有炮,不管是什么,这一粒灰是谁扬起的呢?英军?清军?

”落在个人头上”,“个人”又是谁呢?英军士兵?清军士兵?三元里抗英百姓?无辜百姓?应该是他们“个人头上”了。

”就是一座山”,刀砍枪击炮轰要人命,要了命当然就是压上了一座山。可能还不仅仅是”个人头上”,后面还有家破,父母妻儿各奔东西。对于双方的每一个人,结果肯定完全一样。

但战争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死伤了军人和百姓,开放了口岸,割租了香港,赔偿了银子。

依照方方这句话的逻辑,早知如此“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成了山,清军将士和百姓为什么要去以命相搏呢?

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医护驰援武汉。按方方的逻辑,肉眼看不见的病毒这“一粒灰”,也会像”一座山”,危及医护自身的生命,为什么他们依然要去武汉以命相搏呢?就让武汉的人和病毒自生自灭吧!

”灰”和”山”相比只有大小之别。”时代”和”个人”相比,除了大小之外,还含有正义与否、公平与否、是与非,还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的舍与取。故而,这是另一种辩证。

“一粒灰””落在”“头上”变成”一座山”,”灰”是主动的,“头”是被动挨打的。如果”头”主动出击,是不是可以避开这“一粒灰”呢?或者干脆用水灭掉这粒“灰”,不要它扬起来,自然也落不到“个人头上”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去战胜疫情,似乎又是一种辩证,一种积极的辩证。

这两种辩证不函于方方这句话的语义和逻辑之中。因为方方的语义和逻辑强调的是个人的渺小与孱弱,归于利己主义是必然的。方方的辩证逻辑,毫无疑义地背弃了我们中国人忠义孝悌的传统道义,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辩证逻辑。

因为关于个人与国家、祸与福、生与死的辩证关系还有一句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何其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