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历史上

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刘邦不算,他老爸能娶个小妾,他自己还是管着十里地面的亭长)。因为明朝后面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清朝,所以围绕着明清两朝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而这场争论过后双方也都各自有了一个新名字:明粉,清粉!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这次我们聊的是清粉一直用来攻击明粉的一个明朝制度——两京制。众所周知,明朝最开始是在南京建立的,所以南京才是明朝正统的首都。但明成祖(太宗皇帝)朱棣靖难之役后成功打败朱允炆并登基称帝,但他的老巢在北平就是北京,但这两个字,大家懂的),所以朱棣就力排众议将首都迁到了北平。但朱棣在离开之前却没有取缔南京的领导班子,也就是说南京和北平一样都有一套六部制度(兵,礼,户,工,刑,吏),而这个情况也一直从明成祖时期持续到了明朝灭亡。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上面一段说的是明朝独有的两京制度的形成原因,接下来就直入主题,说说南北两处都各有一座都城,为什么南明却还是那么乱甚至短短几十年就被清朝灭亡?(明朝灭亡后几个皇室宗亲建立的流亡朝堂,巅峰时期与清朝划江而治,后来被清朝所灭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为什么崇祯皇帝(明朝最后一任正统皇帝)在李自成打进北平城之前不前往南京而死守北平,最后导致不但他自己以身殉国,就连两个儿子也没逃出去。

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二个看法。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第一,东林党误国

东林党指的就是文官集团(说到这儿笔者就想起钱谦益这个混蛋,气得我牙痒痒),崇祯上台时因为大力整治阉党(太监集团)以至于东林党趁势做大,明朝末年虽然崇祯有心杀贼但朝堂早已被东林党腐蚀得根基全无。早在李自成打进来的前两年,就有人提过让崇祯放弃北平前往南京,但却被东林党坚决制止,甚至提出了天子如果逃跑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第二,猪队友陷害

崇祯皇帝虽然比较死板但绝对不是没脑子,之前东林党不让他走纯粹是因为他们感觉北平不一定守不住。退一步说,假如北平真的守不住,笔者相信只要有机会崇祯还是会走的,就算他不走起码也要安全地将自己的儿子送走。

但问题在于李自成这一次是有备而来,他竟然暗地里买通了当时北京城外的三个总兵,以至于李自成都赶到北京城下了崇祯才知道,那会儿就算是他想走也已经晚了。可怜崇祯煤山自缢,却有一半的东林党都笑呵呵地开城投降了。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随着崇祯皇帝的殉国以及他两个儿子的下落不明,正统的明朝皇室宣告灭亡,但在同年南明朝廷就建立了起来,而且临时国都正好是南京。这下就到了主题,南明朝廷明明有完整的领导班子和半壁江山,怎么就那么乱呢?

这个其实还得提到前面说的东林党,当时崇祯死后,最有权力继承的是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但东林党一派却死活不同意,因为这个福王是当年“国本之争”的失败者,如果立他岂不是打了众人的脸,因此他们主张立桂王。但福王毕竟是最正统的,结果还是在一干人等的拥立下继位,史称弘光帝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但弘光帝是被武将拥立的,因此与文臣不和,所以这个政权从建立开始就有问题。果不其然,随着满清大军南下,东林党果然没有任何抵抗的就开城投降,而弘光帝则在出逃的路上被抓,弘光朝灭亡。

弘光死后,南明又先后出现了隆武帝和绍武帝,但这二人不但没有趁着清朝陷入剃发令的泥泞中主动出击,反而互相攻伐指责对方,因此被满清回过身来全部消灭。这二人死后之前的桂王被迫上位,是为永历帝,永历帝本来是有希望的,但还是那句话,东林党误国。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永历上位得到了之前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余部的支持,但在作战当中南明朝廷却看不上这些曾经的起义军,双方互相拆台的过程中又一次让清朝找到机会,最终永历帝也被叛徒吴三桂追到缅甸后杀死,自此,正统的南明朝廷灭亡(后来郑成功在台湾还沿用南明国号)。

另类明朝史:大明南北两处各有一座都城,南明为何还是那么乱?

其实说到底,尽管明朝有两京制,尽管南明最开始有半壁江山,但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灭亡,

乱,不过是一个开始。究其根本,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南明内部纷乱不休,文臣武将打一开始就在争斗,一直争斗到结束,简直就是用明朝国运宣告,生命不息,内斗不止(文官误国,此言不假)。

说到这儿,笔者仿佛明白了岳王爷(岳飞)当年为什么而死了,言尽于此,相信各位老哥明白笔者的意思。

参考资料:《经国雄略》 《南明史纲》 《明史》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