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在黑產邊緣的網絡貸款

說到網絡相關的企業,可能想到的公司就是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美團等等,這些巨頭在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各個角度服務著我們的生活,吸引著網絡上絕大多數的流量。這些公司運營的重點各不相同,但是卻有著同一個特徵,他們都在做現金貸款業務。不止是這些企業,凡是國內的較大的互聯網企業,大抵都正在或計劃配置自己的網絡現金貸款業務,比如蘇寧、國美、微博、小米,數不勝數。現金貸比其他所有行業都賺錢,比傳統貸款公司賺錢、比做P2P賺錢、比做實體經濟賺錢、比做電商賺錢、比做社交更賺錢。

如果說網絡詐騙受害者多數是老年人,現金貸款的騙局上當的大多是年輕人了。發佈各種各樣的雞湯文章,忽悠年輕人提前消費,是很多公司的營收之道。這種套路國外流行的比較早,大多數美國人都習慣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費,銀行也利用這種利息賺取穩定的收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民眾信用卡拖欠率正在上升,2019年第一季度,18歲至29歲人群持有的信用卡餘額中約有8.1%逾期90天或以上,為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高比例。老年人的拖欠率也在緩慢上升,但仍低於最年輕的借款人。銀行對逾期賬單收受的利息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我不想對這種透支未來的生活模式做過多評論,這種爭論是沒有結論的,年輕人從最早的貸款買房,到貸款對買車,很多地方還推出了貸款買手機等業務模式。不可否認,“現金貸”能夠解消費者燃眉之急。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的年輕人為了滿足虛榮,超出自身能力範圍地去透支了自己的未來。由於信用不足,很多女大學生選擇了裸貸的方式,她們低估了人性惡的一面,給自己帶了巨大的傷害。

同時,這其中滋生的亂象也不容忽視,尤其遭人詬病的是“現金貸”暗藏畸高利率。雖說有些放貸機構宣稱“低利息”甚至“零利息”,可名目繁多的服務費、運營費、逾期費、滯納金等折算下來,利率水平往往可達400%甚至600%。此外,粗放經營模式下壞賬率居高不下,對借款人突破法律底線的暴力催收,都攪擾著正常的金融秩序,給社會安定造成了不良影響。

黑產組織永遠盯著攻擊的是整個產業鏈的所有人。除了違規的高利網絡黑貸款之外, 黑產組織針對貸款者和正規的網貸公司也都有著不同的黑產攻擊模式。

針對貸款者,有的黑產組織偽造成頭部網貸平臺,“指導”借款人下載安裝與正版APP相似的山寨APP,這些組織甚至還配備起“客服人員”。在操作借款的過程中,“客服人員”告訴用戶,如果想要成功獲得借款,借款人需要先向指定賬戶打一筆1000元的“手續費”,“手續費”到賬後系統才會順利放款,繳納所謂“手續費”之後,對方又聲稱銀行卡號填錯,需要再交2000元的“保證金”以及3000元的“證明費用”。反覆多次之後,借款人非但沒有獲得一分錢借款,反而被捲走了數千元。這是一種典型的“網貸黑產”騙局,即針對網貸平臺用戶,利用互聯網進行有組織的犯罪,從中攫取非法利益,給行業、用戶帶來潛在威脅或重大安全隱患。

針對網貸平臺,黑產鑽研網貸的風控系統,研究如何使用假材料通過審核,造成大量的銀行壞賬。然而隨著銀行風控體系的日益成熟,從銀行中搞到一筆錢騙貸已經越來越難,這時各類小額貸款平臺的出現以及P2P市場大量熱錢的湧入帶來了新的機會。而這些熱衷騙取銀行信貸的人發現很多小額貸款平臺的風控體系簡直是小學生水平,對於這些天天研究銀行風控體系的他們來說簡直是降維打擊。深圳的不少人才市場有這樣的身份證販賣生意,一張身份證他們以80-100從務工人員或者小偷手中收來,再以400元一張的價格賣出。身份證,手機號,銀行卡,一套1300。如果需要銀行流水號和證明,再加五百。至於照片和人臉識別,萬能的淘寶會幫你解決。很多小貸平臺很多時候為了衝量,風控體系簡直可以用小兒科來形容。黑產組織經常會養許多的這種身份,在各個平臺進行洗劫,客觀上也造成了現在很多P2P市場的暴雷。

網絡+金融這種模式是黑產組織的最愛,因為流動在平臺上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現金,不管什麼樣的模式都不能避免被黑產組織盯上,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各類公司,都需要網絡安全防護的全面介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