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在黑产边缘的网络贷款

说到网络相关的企业,可能想到的公司就是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等等,这些巨头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各个角度服务着我们的生活,吸引着网络上绝大多数的流量。这些公司运营的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却有着同一个特征,他们都在做现金贷款业务。不止是这些企业,凡是国内的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大抵都正在或计划配置自己的网络现金贷款业务,比如苏宁、国美、微博、小米,数不胜数。现金贷比其他所有行业都赚钱,比传统贷款公司赚钱、比做P2P赚钱、比做实体经济赚钱、比做电商赚钱、比做社交更赚钱。

如果说网络诈骗受害者多数是老年人,现金贷款的骗局上当的大多是年轻人了。发布各种各样的鸡汤文章,忽悠年轻人提前消费,是很多公司的营收之道。这种套路国外流行的比较早,大多数美国人都习惯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银行也利用这种利息赚取稳定的收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民众信用卡拖欠率正在上升,2019年第一季度,18岁至29岁人群持有的信用卡余额中约有8.1%逾期90天或以上,为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比例。老年人的拖欠率也在缓慢上升,但仍低于最年轻的借款人。银行对逾期账单收受的利息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我不想对这种透支未来的生活模式做过多评论,这种争论是没有结论的,年轻人从最早的贷款买房,到贷款对买车,很多地方还推出了贷款买手机等业务模式。不可否认,“现金贷”能够解消费者燃眉之急。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年轻人为了满足虚荣,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地去透支了自己的未来。由于信用不足,很多女大学生选择了裸贷的方式,她们低估了人性恶的一面,给自己带了巨大的伤害。

同时,这其中滋生的乱象也不容忽视,尤其遭人诟病的是“现金贷”暗藏畸高利率。虽说有些放贷机构宣称“低利息”甚至“零利息”,可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运营费、逾期费、滞纳金等折算下来,利率水平往往可达400%甚至600%。此外,粗放经营模式下坏账率居高不下,对借款人突破法律底线的暴力催收,都搅扰着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黑产组织永远盯着攻击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所有人。除了违规的高利网络黑贷款之外, 黑产组织针对贷款者和正规的网贷公司也都有着不同的黑产攻击模式。

针对贷款者,有的黑产组织伪造成头部网贷平台,“指导”借款人下载安装与正版APP相似的山寨APP,这些组织甚至还配备起“客服人员”。在操作借款的过程中,“客服人员”告诉用户,如果想要成功获得借款,借款人需要先向指定账户打一笔1000元的“手续费”,“手续费”到账后系统才会顺利放款,缴纳所谓“手续费”之后,对方又声称银行卡号填错,需要再交2000元的“保证金”以及3000元的“证明费用”。反复多次之后,借款人非但没有获得一分钱借款,反而被卷走了数千元。这是一种典型的“网贷黑产”骗局,即针对网贷平台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有组织的犯罪,从中攫取非法利益,给行业、用户带来潜在威胁或重大安全隐患。

针对网贷平台,黑产钻研网贷的风控系统,研究如何使用假材料通过审核,造成大量的银行坏账。然而随着银行风控体系的日益成熟,从银行中搞到一笔钱骗贷已经越来越难,这时各类小额贷款平台的出现以及P2P市场大量热钱的涌入带来了新的机会。而这些热衷骗取银行信贷的人发现很多小额贷款平台的风控体系简直是小学生水平,对于这些天天研究银行风控体系的他们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深圳的不少人才市场有这样的身份证贩卖生意,一张身份证他们以80-100从务工人员或者小偷手中收来,再以400元一张的价格卖出。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一套1300。如果需要银行流水号和证明,再加五百。至于照片和人脸识别,万能的淘宝会帮你解决。很多小贷平台很多时候为了冲量,风控体系简直可以用小儿科来形容。黑产组织经常会养许多的这种身份,在各个平台进行洗劫,客观上也造成了现在很多P2P市场的暴雷。

网络+金融这种模式是黑产组织的最爱,因为流动在平台上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现金,不管什么样的模式都不能避免被黑产组织盯上,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各类公司,都需要网络安全防护的全面介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