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樂寶媽媽發現最近孩子經常抓自己的耳朵,精神狀況不佳,而且總是又哭又鬧。寶寶還不滿6個月,沒辦法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家長找不到原因,也很是困惱。

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發現樂寶的耳朵出現流膿症狀,而且還伴有異味,這才急匆匆地抱著孩子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樂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而患病原因竟是因為媽媽經常採用錯誤的餵養姿勢——在寶寶躺著的時候給他餵奶!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一、中耳炎有什麼症狀表現?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患病的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嚥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歲以內患過中耳炎的寶寶約佔62%,而3歲以內患過中耳炎的寶寶佔比高達83%。由此可見,中耳炎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來講,真的是一個極易容易感染的疾病。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下任何一種症狀,家長就應該儘早帶寶寶去看醫生:

1. 撓耳朵

如果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其實就是他在用行動告訴你“我的耳朵不舒服”,家長要考慮寶寶是不是患上了中耳炎。

2. 發燒

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出現的發燒,寶寶的體溫可升至37.8~40℃。當寶寶吃了退藥燒,溫度卻持續不退時,家長要儘早帶寶寶去耳鼻喉科檢查。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3. 左右搖頭

耳朵裡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當父母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時,要想到他可能是耳朵不舒服。

4. 頻繁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5. 耳朵積水、流膿

急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內會積水,鼓膜腫脹。鼓膜穿孔時,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幹皮,父母就要格外注意了。

6. 聽力異常

由於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因此中耳炎可能會造成寶寶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如果家長髮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就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二、如何有效避免寶寶患上中耳炎?

1. 積極預防感冒

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因此,預防寶寶中耳炎,必須做好寶寶的冬季防寒,積極預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2. 使用正確的餵奶姿勢

有的媽媽在哺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喝奶;或在用奶瓶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嬰兒來不及吞嚥而嗆咳。這些錯誤的餵養方法,均會使乳汁逆流入寶寶的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餵乳姿勢,母乳親喂時應該抱起寶寶,使用奶瓶餵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3. 調整睡姿

仰臥和側臥的睡姿可以增加寶寶睡覺時的吞嚥動作,從而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4. 注意擤鼻涕的方式

大人給寶寶擤鼻涕的時候,千萬不能同時使勁捏著兩個鼻翼,應交叉單側擤鼻涕,防止細菌與病毒逆向擠到鼻後孔,到達咽鼓管從而引發中耳炎。

而且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

5. 避免頻繁清理耳朵

一些有潔癖的家長可能會經常給寶寶掏耳朵,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適當的,經常掏耳朵反而會提升寶寶得中耳炎的幾率。

萬一寶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家長也不用太著急,只要治療及時,耳痛症狀一般一兩天就會緩解,而徹底治癒一般只需要約一週時間。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雨滴醫生說育兒#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