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石公《六韜.三略》犬韜.戰騎

本篇主要講述騎兵作戰的十種戰機和九種落敗的原因。

武王問太公曰:“戰騎,奈何?”

武王問太公說:“如何用騎兵作戰呢?”

太公曰:“騎有十勝九敗。”

太公說:“騎兵作戰獲勝有十種良機,九種容易導致失敗的方式。”

武王曰:“十勝,奈何?”

武王說:“十勝是怎樣的呢?”

太公曰:“敵人始至,行陣未定 ,前後不屬,陷其前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

太公說:“敵人剛剛到達,行陣還沒有定下來,前後部隊無法做到互相連貫,我方攻擊他們的先行部隊和左右兩翼,敵方一定會敗陣逃跑。”

“敵人行陣整齊堅固,士卒欲鬥,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暴如雷,白晝而昏,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

“敵方行陣穩固,士兵作戰士氣高漲,我方騎兵不停夾擊敵方左右兩翼,時而奔馳,迅疾如風,猛烈如雷,從白天到黃昏,不斷改旗易幟、更換服裝,讓敵人疑惑恐慌,就能打敗敵人。”

“敵人行陣不固,士卒不鬥,薄其前後,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

“敵方行陣不穩固,士兵沒有士氣,我方迅速貼近他們的前後軍隊,衝擊左右兩翼,敵方必定軍心大亂。”

“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後,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

“天色黑了,敵軍就要回營,軍隊都驚恐不安,此時以我軍兩翼部隊攻打敵人兩翼,迅速佔領敵軍後方,逼近敵營大門,讓敵軍無法退回營壘,就一定會潰不成軍。”

“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絕其糧道,敵人必飢”

“敵方沒有險要地勢可以固守,我方騎兵長驅直入,阻斷他們的糧食補給運輸道路,敵人一定會飢餓難以作戰。”

“地平而易,四面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亂。”

“作戰地域開闊平坦,可以望見敵人,就用戰車和騎兵猛烈攻擊,敵方一定會散亂敗逃。”

“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後,其將可擒。”

“敵方奔跑離散,士兵散亂,我方騎兵可以從兩翼包抄,衝擊敵方前後部隊,便可以擒獲敵方主將。”

“敵人暮返,其兵甚重,其行陣必亂。”

“敵方日暮時分返回軍營,士兵眾多,他們的行陣一定會混亂不堪。”

“令我騎十而為隊,百而為屯,車五為聚,十而為群,多設旌旗,雜以強弩。”

“讓我方騎兵十名組成一隊,百名組成一屯,戰車五輛為一聚,十輛為一群,大量插上旌旗,中間配備手持強弩的士兵。”

“或擊其兩旁,或絕其前後,敵將可虜,此騎之十勝也。”

“能夠攻擊敵軍兩側部隊,也可以襲擊前後部隊,敵方將領可以被俘獲。這就是騎兵獲勝的十種良機。”

武王曰:“九敗,奈何?”

武王說:“九種失敗的情形是怎樣呢?”

太公曰:“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陣;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

太公說:“但凡騎兵攻打而不能攻克敵方陣營,敵人佯裝逃走,以戰車騎兵攻打我軍後方,這就是騎兵的敗地。”

“追北逾險,長驅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絕我後,此騎之圍地也。”

“追擊逃跑的敵軍,越過險阻,長驅直入不停歇,敵人埋伏在我軍左右,切斷我軍後路,這就是騎兵的圍地。”

“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四面高中間低的地帶)、頓於地穴,此騎之死地也。

“前去作戰不能返回軍營,深入敵營不能全身而退,就叫做陷入天井,困在地穴之中,這就是騎兵的死地。”

“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也。”

“全軍進入口狹窄,出口卻十分遙遠,敵方能夠以微弱兵力攻打我方強盛兵力,這就叫做騎兵的沒地。”

“大澗深谷,翳薈林木,此騎之竭地也。”

“山澗深谷,草木茂盛,這就是騎兵的竭地。”

“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高山;三軍戰於兩水之間,敵居表裡,此騎之艱地也。”

“左右兩側有河,前方有丘陵,後方有高山,全軍在兩河間作戰,前後都有敵人圍追堵截,這就是騎兵的艱地。”

“敵人絕我糧道,往而無以返,此騎之困地也。”

“敵方斷絕了我方糧草通道,讓我軍有進無退,這就是騎兵的困地。”

“汙(通“窪”)下沮澤,進退漸洳(低溼地帶),此騎之患地也。”

“身在窪林沼澤,進退兩難,這就是騎兵的患地。”

“左有深溝,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進退誘敵,此騎之陷地也。”

“左有深溝,右有土坑土山,由高到低如同平地,這種地形前進後退都容易招致攻擊,這就是騎兵的陷地。”

“此九者,騎之死地也。明將之所以遠逼,闇

(àn昏庸)將之所以陷敗也。”

“這九個方面就是騎兵的死地。明智的將領懂得遠遠地避開,昏庸的將領不知道迴避因而導致全軍敗亡。”

讀黃石公《六韜.三略》犬韜.戰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