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查医生援鄂日记

新年第一天,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上海医疗队奔赴驰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疗小组也随队抵达武汉,仁济医院呼吸科专家查琼芳医生便是其中一员。在抗疫前线,紧张繁忙的援助工作中之余,她每天用讯飞语音发回一段日记:

援鄂医生语音日记:

第十八天:

我们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2月11日,援鄂第 18 天,武汉阴天。

清早,我从小组群里得知一个坏消息:我们的18床和19床病人先后离世了。这让我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一下子陷入沮丧中。

18 床是位有基础疾病的 89 岁老先生,曾多次联系过他家属,告知预后不太好,家属明确表示放弃对老先生的一切抢救。

但是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没有放弃,哪怕只有一丝丝生机,我们也在竭尽所能,用高流量氧、无创呼吸机等多种救治措施,虽然最后他还是因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而离世。

19 床病人是个 50 多岁的中年男性。在我们接手的第 1 周,他始终处于烦躁状态,甚至动手抓护士的衣服,然而第二周他却进入了抑郁状态。

他会趁护士不注意,拉下他的呼吸机面罩,从而使得氧饱和度下降到 20%多。

此外,他拒绝进食。我曾经多次劝过他,试图鼓起他求生的欲望,告诉他所有医护人员从没有放弃他,他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还曾让我转达对他的关心。

可是当一个人先放弃了自己,丧失了和病魔斗争的勇气,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那么旁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生与死之间的一步之遥再次令我抱憾,

虽然我们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

从朋友圈看到武汉机场的评论:一些医护人员在倾诉机场的办事不力,而机场工作人员在陈述工作有多辛苦。

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我们医疗队大年初一凌晨2点到达武汉机场的时候,武汉机场只有我们一架飞机。

三辆大巴先把我们接到酒店休息,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的行李才到达酒店。行李不在身边,我们也担心过是否会丢失或者被人领走,这里面毕竟带着我们的防护物资和救命医疗物资。

但是,最后我们的行李一件不少。机场工作人员很辛苦,凌晨三四点帮我们把行李全部搬下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今天夜班,我需要在白天多睡会儿,补充体力。

睡醒后的我无所事事,不想看书,也不想刷微信,不想让自己的心情再起起落落。自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以来,我就跟居委会大妈一样,严防死守这里的每一个陌生人员,有空就会盯着不远处的方舱医院,观察那边的动静。

方舱医院距离我们居住的酒店很近。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后面,两道黄色的隔离栏隔出了一个区域。清早开始就能看到穿着自己服装的人员在区域里散步。

6 点准时接班,今天值夜班的是三位女性,我是其中之一。我们重症病房,20 多名医生里只有 4 位女性。今天是第一次 3 位女性同时值班,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两名是呼吸科的,另一名则是中医,没有重症科医生。中医出身的周医生最紧张,我最坦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我们三个人在办公室门口合影一张,留作纪念,发个朋友圈——三名女将值班!给关心我们的人报个平安。

盼今夜无殊。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这是写在《查医生援鄂日记》封面上的一句话,体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守卫人民健康的强大力量。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查医生与医疗队队旗合影留念

这本由上海仁济医院主编,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撰写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广泛关注。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启程,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参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查琼芳随队出征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第一小组,在紧张繁忙的援助工作之余,她每天发回一段日记,以抗疫一线医生的视角,记录大疫之下中国的举国之战。

这本书收录了查琼芳从1月25日至3月31日撰写的67篇日记。

在此致全部援鄂医生以最高的敬意!

祝大家节日愉快!

医生援鄂日记 | 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更多好书,尽在"医学界书店"——专为中国医护提供正版精品好书。

本文来源:《查医生援鄂日记》

本文编辑:清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