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四月牡丹

五月芍藥

古人評花:

牡丹第一,芍藥第二,

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唐時,

牡丹和芍藥是不分的,

唐人稱牡丹為“木芍藥”。

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時,

曾引用《古今注》對二者做分別。

芍藥有兩種:

有草芍藥、木芍藥。

木者花大而色深,

俗稱呼為牡丹。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單從顏色和花瓣大小,

其實還並不足以區分牡丹和芍藥,

因為長的像,

已經鬥爭好多年。

其實多加觀察,

芍藥和牡丹,

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關於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稈莖的區別

牡丹是能長到2米高的落葉灌木,

芍藥是不高於1米(宿根塊莖)的草本植物。

正因如此,

牡丹又叫“木芍藥”,

芍藥又名“沒骨花”。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葉片葉形的區別

這是區別二者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

牡丹的葉片先端常常再裂;

芍藥的葉片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花期的區別

牡丹比芍藥花期早。

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

而芍藥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

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

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藥”之說。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

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

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

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

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東風一夜輕寒透,

報道桃花逐水流,

莫學東君不轉頭。

--元曲《醉西施》

唐以前,花卉並沒有明顯的高下之分,唐代是這個轉變初發的時期。

《通志略》:“牡丹初無名,故依芍藥以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聞。”就是說牡丹原本出現得晚,是依著芍藥的名頭才被人認識的。

不過這牡丹經歷一場文化事故,倒是突然後來者居上,迅速躥紅,成為唐人爭相讚頌的對象。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相傳唐時武則天冬月遊賞後苑,命令百花齊開,而牡丹獨遲,於是被貶至洛陽。牡丹這種不到花期不綻放的倔強,把“物生有候”的自然規律濃縮得很好,卻被文人墨客看上,拿來作為不畏權勢、傲骨守正的代表。

這不過是一場無甚道理的文化事件,芍藥就從此輸給了牡丹。後人,尤其愛品評花木的宋人對此頗有微詞,也常找些由頭為芍藥翻身,但並未形成更大的潮流,一王一相的稱號也就這麼保留下來了。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去時芍藥才堪贈,看卻殘花已度春。

只為情深偏愴別,等閒相見莫相親。

元稹《憶楊十二》

芍藥殿春而放,別名婪尾春。雖說節氣上已經立夏,但春的尾巴還在很多地方流連,於是芍藥被賦予了惜春餞春的味道。蘇軾曾寫過“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道出這個時節春花凋零、芍藥尤盛的狀貌。

餞別春光別有一番不捨之情,情意也就凝結在這花朵之上,於是人們也用芍藥表達惜別的濃情。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芍藥又名將離、離草。《韓詩外傳》:“芍藥,離草也。”崔豹《古今注》:“古人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芍藥一名將離故也。”

將離和當歸,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名字。離別之時千言萬語說不出口半分,只好贈一隻芍藥,如同折柳挽留,那些深深淺淺的情意、百轉千回的思緒,都被一朵花說盡。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宋代朱熹《詩集傳》解讀說:“士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為贈,而結恩情之厚也。”雖然情人即將別離,但一隻表達不捨的花朵也暗暗道出情深不改的話語,於是芍藥從此也就與定情分不開了。

一隻芍藥,極盡穠麗,承載了情人間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繾綣情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牡丹和芍藥, 人們賞了千年, 也辨了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