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4月25日,蘇州在生物醫藥產業上發出時代最強音:傾力打造萬億級“中國藥谷”!

作為“永遠的朝陽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被蘇州上下視為“不能錯過的機會”。蘇州提出將生物醫藥作為“1號產業”來打造,就是要再造一個萬億級產業,支撐蘇州未來10年、20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江蘇作為生物醫藥大省,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無論是病毒關鍵基因測序、研發檢測試劑盒還是開發疫苗等,都展現了硬核實力。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其實“中國藥谷”一詞並非首次提出,2019年5月,南京江寧高新區的相關報道中就有“建設‘中國藥谷’,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今天,1號君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在江蘇,誰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此外,泰州中國醫藥城則明確到2029年基本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當然,有著“中國藥港”之稱的連雲港同樣毫不示弱。

“寧蘇泰連”,爭妍鬥豔

2019年,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佈了《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權威公佈了全國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2019年度競爭力排名情況。

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寧蘇泰連”全員獲得“好成績”。其中蘇州工業園區進入前三甲,排名第三,且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泰州醫藥高新區、連雲港高新區、南京江寧高新區分別位居第11、14、15,此外,連雲港經開區、南京經開區、崑山高新區和南京江寧經開區也出現在“前50強”榜單中。那麼南京、蘇州、泰州以及連雲港各自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如何?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南京:跨界抱團發展

江寧高新區在生物醫藥產業佈局方面早已下了一步非常精彩的“先手棋”,而今,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正在這裡加速崛起:

2018年,南京的一支原創藥研發團隊堅守了十六年,終於誕生了中國首個原創抗艾滋病新藥;

2019年,挪威科技大學首箇中國創新中心啟用,引入3個國際化創新研發項目,預計3年內實現市場化;

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傑伊•基斯林領銜的楓楊生物開業運營,其首個高附加值、以替代珍稀植物提取物的強抗氧化劑生產菌株已經構建成功,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有望引領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金斯瑞投資7500萬美金建設具有國際先進研發與生產水平的精準細胞治療中心,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家、中國第一家CAR-T技術產業化公司;

投資28億元的紅太陽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將建成華東最大的生命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百姓健康產業展示交易中心及國際人才集聚中心;

正大天晴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基地即將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固體制劑10億粒/年、注射劑1億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左右,利稅5億元……

“跨界抱團發展”是江寧“藥谷”的核心優勢,江寧高新區以“新藥創制+生命健康+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為產業導向,以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生命科技小鎮為核心載體,重點實施機制創新、鏈式發展、融合發展、特色品牌和校友經濟五大戰略,打造生命科學產業高地。

目前,江寧高新區已累計引進總投資億元以上生物醫藥項目20個,集聚和培育各類生物醫藥企業近200家,包括金斯瑞、奧賽康、恆瑞醫藥、正大天晴、康寶萊為代表的生物醫藥領軍企業和高成長型項目;匯聚上市企業24家,其中自主培育上市企業6家。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蘇州:發展速度最快

蘇州醫藥產業發展的速度讓其他地區十分羨慕,該地形成了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崑山小核酸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醫藥產業集聚園區。

其中,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loBAY)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內,14年前的春天,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破土動工,拉開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序幕。

2007年,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舉行開園典禮,首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藥物分析測試平臺建成運行;

2010年,合作伙伴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相關合作項目揭幕、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晉升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2年,信達生物聯手生物納米科技園;

2013年,國內首個以轉化醫學為核心的商業運營機構凱傑轉化醫學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奠基;

2014年,蘇州吉瑪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首家登錄第三版的上市企業;

2016年,百濟神州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2016年美國IPO第一單、東耀藥業與蘇州開拓藥業簽訂委託研究生產合同成為蘇州MAH制度第一單......

目前園區內已集聚高層次研發人才10000多名,自主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400多家,園區內的明星企業有:信達生物、基石藥業、百濟神州等,初步形成了以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生物技術、服務外包及納米技術等為主的研發創新型產業集群,併成為高層次人才研發集聚、交流、合作的創新社區。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泰州:開啟二次創業

揚子江畔,蘇中平原。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2009年,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又稱“中國醫藥城”)誕生於此。

2019年醫藥高新區首批28個重點產業化項目總投資達到85.8億元,涵蓋了抗體生物藥、抗腫瘤診斷試劑、三類醫療器械、5G激光通訊、靶材等產業領域。所有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過110億元,利稅達到15億元。

從2019年公佈的數據來看,此前5年,泰州醫藥高新區內生物製品的申報量佔到全省總量的1/4,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產品申報數佔全省的1/6,疫苗產業集聚度在全國同類園區最高,已經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泰州醫藥高新區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十年來,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形象逐步確立,目前已集聚國內外醫藥企業1000多家,其中包括阿斯利康、武田製藥、勃林格殷格翰等13家全球知名跨國製藥企業;海王集團、石藥集團、邁博太科、大同盟製藥、長泰藥業、蘇中藥業等一批國內知名醫藥企業也先後入駐。

據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介紹,泰州中國醫藥城已經開啟“二次創業”新徵程,根據“二次創業”的發展戰略,到2029年基本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連雲港:群“星”匯聚

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連雲港醫藥產業發展起步早。大約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連雲港龍頭藥企開始進入萌芽時期。

1969年8月,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製藥廠組建,1973年改名為連雲港東風製藥廠,成為正大天晴的基礎。

1970年,恆瑞的前身連雲港製藥廠成立。

1975年,康緣藥業的前身連雲港中藥廠落地。

連雲港豪森製藥公司相對起步晚,於1995年7月成立。

在這裡,群“星”匯聚,“星光”璀璨。恆瑞醫藥、正大天晴、豪森藥業三家企業均為“藥企大牛”,多年進入中國製藥企業研發十強;位於連雲港高新區從事醫藥創新的莫納(連雲港)生物科技是基因編輯工具酶方面的後起之秀,現為國內醫藥巨頭恆瑞醫藥提供部分試劑和耗材……“中國藥港”已成為這個海濱小城的形象名片,甚至有人說:“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雲港”。

近年來,連雲港市生物醫藥製造產業也是快速增長,已形成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小分子藥物等六大特色產業,產值規模逼近千億,未來規劃打造“防—治—養”一體化的大健康產業體系,逐步成為中國醫藥創新的領軍力量。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走向世界級“藥谷”還需哪些努力?

從上述各園區發展介紹、“王牌”項目、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可以看出,“寧蘇泰連”都是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那麼這四個城市能否作為“中國藥谷”走向世界,正是看下個十年如何發展。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成為世界聞名的“中國藥谷”,不妨先向世界知名“藥谷”看齊。蘇州選擇對標波士頓,不只是對“1號產業”下一個十年的期待,還有對標之後借鑑經驗之意。那麼國際上包括波士頓在內的哪些做法值得江蘇醫藥產業學習借鑑呢?

作為全球藥谷的波士頓地區,集聚了全球TOP20製藥企業中的16家、全球前十大醫療設備企業、33家頂級醫院以及最優秀的生物製藥人才。據報道,每年全球開發的新藥中,有6%出自這裡。曾有人言:世界Top20製藥公司大多數不是已在波士頓地區,就是正在進軍波士頓尤其是劍橋的路上。不僅如此,許多初創公司也紛紛前往。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在此之前,杭州、上海等多地的專家學者都曾提出過借鑑波士頓醫藥產業發展經驗的想法。例如,2009年,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刊登《波士頓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經驗及對杭州的啟示》、2015年上海科技報發佈《從波士頓經驗看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源頭創新》等等。近年來,杭州更是多次喊出對標美國波士頓,打造全球一流的生物醫藥創新之城。簡而言之,波士頓是我國多個城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參照範本之一。

其中,上海藥物創制產業化開發中心主任邵黎明認為大波士頓地區生命科學產業的優勢在於:一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為源頭的高校和醫院等研究機構;二是不斷湧現的創新型生物技術初創公司;三是大型製藥企業的研發基地雲集;四是完整而配套的人才資源;五是豐富的風投資源和成熟的投資理念與管理機制;六是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企業提供簡單而高效的行政服務流程,對企業研發投入實行稅收減免等利好政策。

以高校、醫院研究機構為例,大波士頓地區有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高校,還有全美最佳醫院麻省總醫院、婦科位居全美第一的布里根婦女醫院等。不少企業入駐時會考慮到這裡的科研能力,以便於獲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對於初創企業,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範月蕾、王恆哲與毛開雲三位學者認為,大波士頓地區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高校建立的孵化器均擁有獨立的決策權,提升了孵化器的運營效率和對變化多端的市場的適應能力。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此外,法國、新加坡等國在醫藥產業集群的建設上均有可借鑑之處。

里昂生物科技園是法國最重要的生物科技集聚地之一。清華大學於永達和閆盛楓兩位學者對全球範圍內8個典型的生物科技園區通過現場訪談、電話訪談等方式收集一手信息,分析發現:里昂生物科技園在各項評分較高,這源於法國政府、里昂大學以及賽諾菲等公司聯合成立里昂生物科技理事會,園區內集聚了33家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外包,此外吸引了包括歐洲之星在內的10餘支支持中小企業研發的投資基金。

據火石研究院分析,新加坡啟奧生命科學院鄰近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通過政府產業基金和VC/PE的投資以及引入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技術和專利進行商業化轉化,新加坡政府下設的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局,主要職責是促進產業與學術研究之間的聯繫,在園區內部由其各個下屬機構負責對園區產業項目的認證及資金資助。此外,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啟奧生命科學園的公共技術平臺涉及臨床研究、小試、中試、量產等。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但學習他人的經驗也不能生搬硬套,走向世界級“藥谷”,“寧蘇泰連”不僅要學習他人的長處,更要認清自己的短板。那麼江蘇生物醫藥產業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齊?

南京中醫藥大學吳玲霞等多位學者研究分析認為:江蘇作為醫藥大省,醫藥企業長期參與藥品的生產過程,對研發過程的參與較少,這將不利於醫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江蘇省匯聚了大批的醫藥高等院校與醫藥科研機構,科教優勢與開放優勢明顯,技術實力強,但尚未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戰略聯盟機制,因此,科研成果轉化為有競爭力的現實產品的比例較低。

對此,吳玲霞等學者建議醫藥企業應加大高技術投入,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發中心,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建立新型的高水平的新藥物研發平臺。與此同時,聚創新要素,充分發揮企業的研發主體作用,完善“校—企—政”醫藥協同創新體系;促進科企聯盟平臺的建設和建立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為江蘇省醫藥產業引進項目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與配套服務,為醫藥中小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服務,提高創新效率,加快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此外,由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多位專家學者等組成“江蘇自貿區生物醫藥產業專題研究”課題組通過對南京、蘇州、連雲港三地調研發現存在不足之處包括:進口研發用樣品的申報種類繁多,冗長的進口通關流程降低企業的發展優勢;主管部門對實驗用材料查驗時間、基因樣本進出口辦理前期風險評估時間較長;與國家監管部門溝通效率較低,新藥審批速度緩慢;引進國際創新人才政策力度需加大。對此,課題組為未來發展提出加強通關“綠色通道”建設,積極爭取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改革深化,加大引進國際創新人才政策力度等建議。

未來已來,在生物醫藥產業上,誰將最終脫穎而出,誰會絕地反擊、彎道超車,誰又會黯然離場?1號君持續關注!

交匯點記者 丁茜茜 洪葉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公開資料截圖

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