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

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需求分析是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只有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才能知道該如何去設計產品,才能將用戶和流量最終轉化成企業的收入。

1 產品不同階段研究對象不同

分享一些一直在用的用戶洞察方法和技巧

本答案作者:Jesse 美團點評資深產品經理

說一些在我們團隊過去/現在實際用過的方法,有的方法適用於偏大型的產品(依賴部分工具建設),有的方法適用於小範圍研究(主要是我做一些孵化創新項目時會用的),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沒有刻意對這些方法做科學的歸類:

#1 產品發展不同階段對研究對象的選擇

  • 產品/功能早期 MVP 時:優先花時間在種子用戶/重度用戶(我們內部喜歡用 KOL 這個詞來指代)身上的研究。一個產品是由種子用戶核心人群決定的,產品規模的增長可以理解為種子特徵用戶的泛化過程。理解這些用戶是誰、在什麼場景/動機下選擇了產品、又因為什麼原因持續使用,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 產品/功能早期大眾階段:重視低成熟(或低留存)及憤怒的用戶,前者的障礙往往是被忽略的機會,後者的聲音往往是致命的問題(“憤怒的用戶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 產品/功能晚期大眾階段:重視低滲透用戶,尤其關注該類用戶需求的現有滿足方式,一般而言這個階段的產品是需要考慮通過創新找到新路徑。

#2 用戶洞察方法和技巧

(下面這些方法是我們一直在用的,針對不同階段的問題選擇會有所差異,同時也需要結合一些基礎建設、時間投入差異對待)

a. 目標用戶觀察/訪談:

  • 在業務 MVP 期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滿足於簡單地發問卷調研或者打電話調研,而是要融入到目標用戶的場景下,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一些重度用戶進行深度訪談。對於這個階段的 PM 來說,“體感”比什麼都重要。具體的方法可以是“觀察目標用戶當前的解決方案與決策過程”、“前往用戶的場所去觀察/感受周圍的影響”。

  • 舉幾個例子,我們在過去的一個項目中曾經以一個寫字樓用戶為樣本,花兩天時間觀察/統計這個樓用戶吃飯的選擇(因為吃飯是剛需,選擇方式非常容易枚舉,如果想讓他們多點外賣,第一步需要先搞清楚不點外賣的人都在怎麼就餐),在他們等電梯的空隙和他們聊天;也曾經跑到建材城和商鋪老闆聊天,看他們平時怎麼吃飯、手機常用的 App 等等;或者就是付費和目標用戶聊天,瞭解他們的關注點及認知,我們約過不同的用戶閒聊,甚至還進入到他們的家中,其實很多用戶(尤其是下沉市場用戶,你拿 100 塊錢是可以瞭解很多信息的)。我聽說過一些成熟的公司為了更好的理解下沉用戶,產研團隊被放到一些五六線城市工作一個月。

b. 成為“使用者”:

  • 在做一些“生產工具類”產品時(例如商家端、騎手端產品),“成為使用者”是一種洞察需求的有效技巧,同時這也可以是一種增強 PM 同理心的方法。

  • 我們商家端的同學會被安排到商家實地生產環境工作,配送端同學在入職後需要作為騎手去接外賣送餐。當你發現高峰期後廚忙成狗以後,也許會意識到多一個點擊的設計也許是沒必要的。其實方法 b 和方法 a 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 C 端 PM 最需要解決的是“認知到用戶不止是自己”,而 B 端 PM 最需要解決的是“我怎麼才能成為目標用戶”。

c. 基於某個主題,研究/觀察【個體用戶 session 行為軌跡】:

  • 當產品已經迭代到一定階段,需要在此基礎上挖掘更細分的需求點時,PM 個人經歷的侷限性會被放大,這個時候對個體行為客觀的觀察往往能提供新的發現。當然,研究這一次場景的行為需要結合這個用戶歷史特徵做回溯,這樣刻畫該用戶/場景會更加立體。

  • 這個研究建立在產品數據工具基建完備的基礎上,至少需要客戶端埋點完善,數據工具具備提供“追溯一個用戶在一次會話中所有行為時序描述“能力。這也是目前我們正在迭代的需求洞察方法,相比用戶訪談,這個方法會更敏捷、不受地域限制、以及能夠修正用戶主觀表達中的偏差。但在有了基本工具後,團隊需要磨練研究的方法,這個是需要因業務不同而做適配的。

d. 聚類用戶,研究/觀察不同聚類用戶的行為路徑:

  • 這個方法和方法 c 有一些相似處,不同點在於方法 c 更適合基於某個主題(比如研究用戶不下單原因)開展研究,而該方法重點在於對用戶分層,然後通過尋找差異點判斷提升機會。

  • 繼續拿用戶不下單舉例,我們可以基於經驗認知嘗試對用戶做聚類,然後看這一類用戶在主流程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些顯著差異,從而幫助我們修正認知。

e. 基於反饋/客訴識別需求:

  • 這個方法應該比較普及,但需要注意的是“反饋”不一定來自內部,尤其可以多關注社交媒體上的聲音;而“客訴”往往是在“服務缺陷”時產生,很多時候非阻礙性行為用戶是不會投訴的。最後,用戶反饋/投訴的是問題,不代表解法,依然需要回歸到實際場景去理解問題。

f. 分類/枚舉場景:

  • 這個方法在我看來如果用的不對會產生很大問題,很多 PM 喜歡坐在辦公室憑空引入因素進行分類/枚舉,看似完整實則非常容易導致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分類標準有錯誤呢?所以這個方法我更傾向於是對需求洞察後的歸檔整理,用於識別“程度”問題,以及避免有明顯邏輯疏漏處。

g. 同業競品研究:

  • 這個方法其實是最常用的,也是大家都熟知的方法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要完全固化你的競品,隨時都要關注是不是有新的解決方案出現;其次不要只關注對方做了哪些迭代,更大的意義是洞察這些迭代背後是否有未識別的需求。總之,避免把“競品研究”變成“看看 abcd 公司的功能有哪些”。

以上主要是個人關於“洞察需求”的方法總結,但多說一句,從我觀察/面試的經驗來看,更普遍的現象是大量 PM 缺少“洞察需求”的意識,多數仍停留在“優化結果指標”或者“揣測需求”的階段。這個現象除了個體問題以外,還一個原因是團隊普遍沒有形成“對洞察需求”的循環機制。

如果這個答案對你有啟發或幫助,可以點擊這裡給他點贊評論交流 。

2 靠觀察

方法是窮舉用戶路徑

本答案作者:張大毛 嗶哩嗶哩產品經理

當然是靠觀察,至於如何觀察,我有一個蠢辦法——窮舉用戶路徑。

想達到一個目的,有哪些可行的路徑,畫一個粗糙的腦圖或流程圖窮舉之,往往就能發現盲點。發現的盲點有兩種可能:一是整個互聯網世界都沒有給出好的解決方案,另一種可能(99% 的情況下)則是自己沒能瞭解到真正順暢的路徑。

譬如我最近面臨跨城市搬家的問題,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同時完成大件物品搬運和寵物託運的解決方案。花了很長時間窮舉各種選項,本地搬家公司不接長途單,專車託運成本又太高,最後並沒有發現可以提供類似完整服務的現成方案。對於搬家公司來說,這就是一個新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當然僅僅窮舉是不夠的,靠蠻力做成的事情都不長久。如果是公司級別新業務,要考慮是不是利基市場、有沒有標準化、產業鏈如何分佈等等;如果是微觀產品調整,要考慮是否阻礙核心業務、產研投入與業務產出是否匹配、與核心目標是相關等等。

坦率講,現在這個階段,指望自己福至心靈突然發現藍海的概率已經極低了,在試圖「發現」用戶需求之前,先窮舉、觀察別家的解決方案,往往更有效率。

如果這個答案對你有啟發或幫助,可以點擊這裡給他點贊評論交流 。

3 按產品用戶量這條線性維度

評估每個階段所適應的方法

本答案作者:曾斯婕 前豆瓣產品經理

方法很多,可以按產品用戶量這條線型維度來評估每一個階段所適應的方法:

  1. 用戶量為 0,項目啟動階段,最適合的方法是做競品分析,結合目標用戶訪談,看哪些滿足好了哪些沒滿足好。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判斷新產品定位。有一種情況是,整個市場都很新或者沒做起來,沒有強有力的競品。此時可能需要慎重判斷為什麼競對沒有發展起來,是否真的要投入這個市場。

  2. 活躍用戶量在 1w 以內(數字我隨便說的,不同行業不一樣,大概理解為早期種子用戶),可以嘗試微信群或者其他“小論壇”密切交流的方式來獲取一手反饋信息,小批量試錯,數據分析輔助參考。如果業務方向做出重大轉向,這一階段可能是最後機會。

  3. 活躍用戶量較多的平臺型產品。數據分析是首推的方法了。遇到數據上無法理解的行為,可以單獨做用戶 session 的觀察,或者定性研究。如果有強有力的競品,自然也需要觀察行業動向,知己知彼。不過這一階段,運營和市場的同事應該會對競品比較敏感,積極提需求了。

如果這個答案對你有啟發或幫助,可以點擊這裡給她點贊評論交流 。

4 常規的用戶研究分為定性和定量

具體的研究方法是深入訪談、問卷調查等

本答案作者:Kris 廣聯達產品經理

常規的用戶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類,具體的用戶研究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深入訪談。找典型目標用戶聊天。它是產品經理瞭解用戶的最佳途徑,做訪談需要與用戶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共情、共鳴、共話題。提前深入瞭解你的產品以及你的用戶群體是必要的。用用戶的語言去交流。

  • 焦點小組。由一名主持人和一組用戶(通常不超過八人)在一個主題下進行的訪談。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可以一次性拿到更多類型的用戶信息,但是我們需要注意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

  • 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需要注意設置問卷的技巧和經驗,結合具體情景,自仔細設置問題。調查的結果是為獲得解決方案獲得了一種途徑,但不是解決方案本身。問卷調查的大綱,題目的設計,題目的順序和文案都是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

  • 可用性測試。讓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做記錄。可以發現產品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 留置研究。通過把待測試的產品放在用戶家裡或其它自然的使用環境裡,讓用戶按自己的習慣方式使用產品,然後進行回訪,瞭解用戶對產品的評價。

以上這些方法都是為了形成用戶畫像,讓產品經理腦海裡對目標用戶有非常具象和清晰的認識,進而回答以下問題:

  1. 誰是目標用戶?

  2. 用戶會怎樣使用產品?

  3. 用戶能想明白怎樣使用產品嗎?障礙在哪裡?

  4. 用戶為什麼選用你的產品?

  5. 用戶喜歡產品的哪些特點?

  6. 用戶希望如何改進產品,增加哪些功能?

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

沙龍推薦

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

加入社區

職人社是圍繞個人職業經歷和能力開展交流的實名社區,社區用戶來自國內外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及獨角獸公司,在這裡圍繞專業、職業和行業開展討論,而不是其它。

如果你也樂於分享交流,歡迎點擊這裡快速註冊,30 秒加入社區

。若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繫我們,微信號: ZhirenOps。

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要想洞察和發現用戶需求,這 7 個技巧你需要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