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寫韓愈山水詩

山水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重頭戲,幾乎每一位詩人都有山水詩作品。翻開《唐詩三百首》或《千家詩》,絕大部分詩歌當中都有關於風景的描述:提起李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床前明月光”“飛流直下三千尺”;提起杜甫,我們就會吟詠“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提起王維,我們也會想起“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對大自然的描述和讚美是中國詩歌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如何學寫韓愈山水詩

因此,我們寫作時就可以從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營養,學到技巧。尤其是韓愈的山水詩,更是提高風景寫作技能的寶典

詩歌的語言是跳躍式的,講求靈感的銜接,而不講求畫面的連接;講求神合,而不講求形合。山水詩也是如此,畫面之間並不是完全對接的,很多時候都留有空白,是一幅心靈上的路線圖。例如王維的《觀獵》,本來的主場面在“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筆法忽然一改,到了“新豐市”“細柳營”,在這一處停留沒多久,又“回看射鵰處”,目光到了天際線。

如何學寫韓愈山水詩

然而,文無定法,詩也無定法,一些敢於突破的文學大家能另闢蹊徑,開闢出新的文學園地。例如韓愈,他用寫散文甚至記敘文的路子去寫詩,照樣寫得詩意盎然。這種寫法,嚴格來說,就是“以文為詩”。

撇開“以文為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功能,我們且從寫作的角度來學習一下韓愈的山水詩,看他怎麼將詩情畫意與嚴格的散文佈局結合起來,最明顯的莫過於他的《山石》。這是韓愈遊惠林寺時寫的作品,全詩佈局很嚴謹,一五一十地按照時間順序和旅行路線來寫。

如何學寫韓愈山水詩

先看時間順序。通讀全詩,我們能看到一個明顯的時間路線圖,從“黃昏”開始,到“夜深”“清月出嶺”,一宿之後,便是“天明”,時間線索很清晰,算得上是一篇嚴格的遊記文章。

再看旅遊路線。第一站是古寺,在古寺吃晚飯,住宿,黃昏見蝙蝠,觀壁畫,晚上看月亮,靜臥;第二天一大早登山,觀景,見落葉在溪,古樹十圍,體會涼風吹衣的爽快,最後昇華主題,感嘆人生重在悠閒自由,何必受世俗拘束。

時空上的佈局,秩序井然,不講究跳躍,似乎和詩的調性不搭配。然而,這卻是一首千年傳頌的好詩,奧秘何在?就在於剪切畫面的時候,韓愈沒有記流水賬,而是有選擇性,有側重性,甚至有意無意地對畫面有所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