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況!基金子公司試水投資非標組合產品

有情況!基金子公司試水投資非標組合產品

“雙25%”比例限制之後,一度停擺的基金子公司非標業務如今有了新“玩法”。

近日,一家基金子公司發行了兩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第二期的資產管理計劃總募集規模不超過1.5億元,該系列資產管理計劃總規模不超過5.1億,分別受讓4個不同應收賬款債項目,其中,25%的資金用於海棠灣壹號項目的開發建設,25%的資金用於補充興堰投資流動資金,25%的資金用於補充播州國投流動資金,25%的資金用於補充成都建發流動資金。

第三方銷售渠道人員稱,兩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標的並無差別,只是有別於過往單一項目的模式,此次採取組合投資的方式,分別對接多個非標項目。

2018年10月22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對集合資產管理集合設定了“雙25%”的比例限制,即:一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同一資產的資金,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淨值的25%;同一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的全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同一資產的資金,不得超過該資產的25%。

因此,這一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被業內視為符合資管新規的非標投資新嘗試。

有情況!基金子公司試水投資非標組合產品

信託銷售人員聚集地

“除了‘雙25%’比例規定,資管新規還規定,同一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的全部資管計劃投資非標債權類資產的資金,不得超過全部資管計劃淨資產的35%,允許前述指標達標前,可以新增非標債權投資,但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前應當達標。”一家基金子公司高管補充道,正因為有了各種約束,基金子公司的非標業務儘管仍在開展,但規模很難再做大。目前業務佈局重點在PE和“固收+”的項目,“固收+”的項目是以固定收益產品做底倉,再加上期權投資。據其透露,一些在固收加期權投資策略上佈局早的基金子公司,規模已經超過千億。

“這類投資非標組合的產品在市場上發行也有挑戰,因為投資者只要不認可組合中的其中一個項目,就不會認購。”另一家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說,現在基金子公司新項目很難開展,主要精力都在維護存量產品,同業交流中也沒有發現好的對策,希望基金子公司行業在政策層面未來能有利好支持。

“是否開展非標業務也需要看各家公司的資源稟賦,比如銀行系基金子公司,註冊資本金比較高,資本計提對他影響不大,或者本身風控能力強,還能從市場上或者股東方處拿到優質項目,更適合開展非標業務。”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說,現在公司整體戰略規劃朝著主動管理方向轉型,如FOF、MOM及ABS及其他固定收益產品。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產品備案月報(2019年4月)》顯示,基金子公司今年4月份資管業務管理規模繼續下滑,不過,降幅明顯放緩。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基金子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4.89萬億元,較3月份的4.91萬億元減少200億元,降幅為0.4%,而3月份的降幅為6.48%。

有情況!基金子公司試水投資非標組合產品

作者:陸 慧 婧

來源:中 國 基 金 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