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上市公司燃料電池板塊“秀肌肉”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社會資本投入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上市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擁有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能夠持續展開研發投入的資金實力、市場拓展上的資源協同力量,對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目前涉足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上市公司有近200家,基本各個環節都有公司涉足。整體來看,現階段有些上市公司/新三板企業如雄韜股份、伯肯節能等燃料電池板塊已經對其公司盈利性產生一定影響,而大多數上市公司投入佈局階段,尚未對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整個產業鏈條仍較為薄弱,但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力量的投入,將有助於加快推動產業的發展。

本文梳理了近一個月內26家已發佈2019年度報告的上市公司在氫能和燃料電池板塊的最新進展及接下來的戰略規劃,發現從下游燃料電池汽車到中上游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從氫氣製取、儲運、加註到加氫站,每個重要環節乃至一些非常細小的管閥件等都有上市公司參與其中。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值得期待:

燃料電池汽車/自行車/叉車

1、上汽集團——2019年啟動 400 型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開發,力爭在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雙極板、密封結構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方面,公司繼續擴大上汽大通燃料電池客車 FCV80示範規模,2019年底累計銷量已超 400 輛,同時加快研發G20FC燃料電池轎車。

2、*ST 海馬——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和困難的經營態勢,公司2019年推進汽車經營業務轉型,加快拓展燃料電池汽車業務成為公司的一個重要選項。公司規劃2020年啟動籌建科研加氫站;2021年,規劃啟動氫燃料電池車輛示範運營工作;2025年,規劃分批投入總量不低於2000臺氫燃料電池車輛在海南全島範圍內實現商業運營。加氫站建設方面,規劃於2025年前,聯合合作伙伴在海南全島建設運營5座加氫站。

3、中國中車——2019年,公司旗下子公司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取得以下成果:7月,中車株洲與重慶一家公司簽訂了超3000萬元的批量供貨合同,供貨產品為燃料電池空壓機用高速永磁電機。同年12月,佛山中車四方研製的國內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高明上線載客開跑。同期,中車時代有2款燃料電池客車進入第32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一款車型的燃料電池由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提供。2020年4月16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和蘇州中車氫能動力在大同市簽訂氫能產業合作協議。

4、宇通客車——在產品類型方面,公司已擁有國內最完備的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產品型譜,其中包括6-18米純電動客車、8-18米混合動力客車、8-12米燃料電池客車。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獲得15款燃料電池客車公告。2019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22090輛,其中燃料電池汽車232輛,收入6.92億元,補貼佔比13.41%。

5、永安行——共享型氫能源助力車樣車已在2019年底試製完成,目前正在完善儲氫和制氫的技術流程以及氫能源助力車的安全測試,預計2020年下半年將試投放100-500輛進行商業模式驗證,公司已將該項目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推進。據悉,永安行共享型氫能源助力自行車從研發到試製成功歷時兩年,全車重量約30公斤左右,續航總里程目前是60公里,未來將達到100公里。

6、宗申動力——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等多種方式,完成了在“電機、電控、電池、增程器、無線充電、核心零部件材料”等產品或業務的佈局。在氫能源業務方面:公司完成氫燃料電池分佈式發電和叉車應用場景演示;電機、電控、CVT等多款產品完成樣機試製。

氫燃料電池/關鍵部件/材料

7、德爾股份——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在氫燃料電池和氫燃料加註設備方面的進展,主要涉及氫燃料電池、氫燃料加註設備和氫氣傳感器三方面業務。在氫燃料電池方面,公司自主研發設計開發的100 kW燃料電池電堆均採用金屬雙極板和高性能膜電極組合(MEA)與公司自主開發的窄流道雙極板設計技術相結合;製造上採用衝壓成型和層壓裝配技術,在提高電堆性能的同時兼顧了批量生產和成本控制問題。據高工氫電瞭解,德爾股份關聯公司英飛騰,作為氫電叉車代言人,可提供完整的氫燃料電池系統,並應用於物料搬運行業。

在氫燃料加註設備方面,去年6月,德爾股份與日本龍野公司達成技術合作之後, 目前已經成功完成35MAP系列產品相關技術消化,並且完成了針對氫燃料物流搬運車輛的場內加氫的配套技術自主研發。公司正在全力投入下一代70MAP高壓氫燃料加註設備的研發,也已經取得了數個大型項目的合作意向;氫氣傳感器方面,報告期內,德爾股份的子公司南方德爾已獲得日本新瀉株式會社氫氣傳感器系統專利的使用權。

8、漢鍾精機——公司製冷產品主要應用於商用中央空調和冷鏈物流行業;空氣產品主要用於工程機械等氣源動力行業;真空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半導體、鋰電池、醫藥化工等行業;熱泵主要應用於集中採暖、工業制熱等行業;渦旋產品可用於新能源汽車的空調及制動系統。目前公司正積極研發儲備用於新能源汽車的渦旋壓縮機、用於氫燃料電池的空壓泵及回收泵等,對2019年度業績尚未產生實質性影響。

9、欣銳科技——公司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公司和科研機構共同合作申報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課題,承擔課題中的大功率,高效率DC/DC設計與工藝優化的子課題開發工作;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和科研機構共同合作申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燃料電池乘用車整車集成及動力系統平臺開發”項目,負責項目中燃料電池用DC/DC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

10、合康新能——公司子公司合康電子新佈局了燃料電池系統的新方向,依靠在新能源行業的行業積累及技術沉澱,開發了燃料電池DCDC及燃料電池控制器(FCU)兩款產品。FCU實現對燃料電池系統(也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精確控制,通過調配氫氧供應在燃料電池內部進行化學反應為車輛提供電能,經逆變器穩定電壓輸至電機,實現車輛電能至動能轉換。

11、東灃科技——本報告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虧損,業績變動主要原因之一是:報告期內,因戰略轉型,公司在東莞投資建設東灃新能源裝備產業化基地,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陶瓷纖維等項目研發及生產,導致公司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2、威孚高科——一方面,威孚高科加強與戰略投資者德國博世公司就氫能汽車新業務推進新一輪戰略合作;另一方面,威孚高科於2019年4月通過現金購買股權方式取得丹麥IRD膜電極公司66% 的股權。2020年工作重點是要在推進現有業務系統開發的同時,推進氫燃料電池產品研發。公司將以氫能燃料電池測試中心全面啟用為契機,建立從核心材料開發、關鍵部件研究到系統集成測試的能力,加快推進相關產品的研發進度,將產品推向市場。

13、中鋼天源——報告期內,中鋼天源研發中心正式併入子公司南京研究院;與英國拉夫堡大學開展了氫燃料電池項目的研發;與北大合作的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項目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南京研究院進行放大實驗。中鋼天源在年報的下一年度經營工作計劃中提到,在同中鋼新型合作開展的燃料電池石墨雙極板項目的基礎上,在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及分佈式能源裝備、優化燃料電池雙極板材料性能及流場結構設計方面繼續對外開展合作研究、組織產品中試並推廣應用。

14、隆盛科技——資料顯示,隆盛科技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行業,主營業務為發動機廢氣再循環(EGR)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9年,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燃料替代以及燃料電池等的核心零部件產品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佈局和拓展。在燃料電池領域,公司針對上海捷氫、博世定向開發的氫氣切斷閥、氫氣噴射閥、EAC空氣壓縮泵定子及空氣軸承部件等,均進入到小批量A階段樣件交付階段,並將在2020年進行進一步的設計優化。

15、龍蟠科技

——近日龍蟠科技對外發布了“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4億元,其中部分資金將用於新能源車用冷卻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目前已經向公司採購氫燃料電池冷卻液或簽署合同的客戶有聊城中通輕型客車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6、鵬翎股份——鵬翎股份主營業務為汽車流體管路和汽車密封部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公司與國內某氫能源汽車廠家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該氫能源車型的整車密封條項目定點給公司密封件事業部。

17、飛龍股份——報告期內,公司展開電子水泵項目開發:該電子水泵項目與國內主要新能源車企建立供貨關係,與國際多家知名企業展開合作;填補國內燃料電池冷卻泵需求的空白,為國內不同功率燃料電池提供冷卻需求;生產線佈局在 10W 級無塵車間內,實現自動化生產和過程全追溯。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18、新奧股份

——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國內生物化工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公司聚焦天然氣清潔能源及能源技術服務等主業發展,並立項研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天然氣現場制氫技術。報告期內,公司已建成天然氣現場制氫裝置並持續運行試驗與優化、完成6kW SOFC系統平臺整改與外觀升級改造、6kW SOFC的系統設計和運行情況的總結、25kW SOFC型發電模塊系統高溫循環工藝的模擬計算和6kW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調試,並申請“一種 SOFC 發電系統原料氣處理裝置及方法”等專利 6 項。

19、潮州三環——報告期內,公司申報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堆工程化開發”項目成功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該項目的目標是解決SOFC單電池和電堆的一致性和壽命等技術難題,形成SOFC單電池和電堆工程化技術,實現批量生產。

供氫系統/儲氫瓶/加註設備/壓縮機/管閥件

20、伯肯節能——供氫系統/減壓閥/空壓機方面,截至2019年底,公司的燃料電池供氫系統經過10多年研發,已經量產供應上汽等下游企業,2016年73套(以70兆帕為主)、2017年110套35兆帕(另外還有若干套70兆帕)、2018年119套(全是35兆帕)、2019 年221 套(全部 35 兆帕);燃料電池供氫系統用減壓閥產品已經研發生產出來,已用於量產;公司的空壓機樣機已具雛形,距離量產更進一步。

21、厚普股份——公司一直積極持續加大對氫能領域投入力度,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在氫能方面獲得13項專利,多項氫能加註設備關鍵部件率先打破了國際壟斷,並已實現批量生產或批量銷售。報告期內,厚普股份全資子公司安迪生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槍與加氫質量流量計率先打破了國際壟斷,均已批量生產及銷售;此外,安迪生還研發出了國內首臺用於加氫機的檢定裝置——壓縮氫氣加氣機檢定裝置。

22、普發動力——2019年,公司加大對氫氣壓縮機產品的開拓力度,獲得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加氫站用液壓活塞式氫氣壓縮機》。同年11 月,公司還取得國家防爆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頒發的關於往復式氫氣壓縮機防爆合格證書。普發動力2019年取得首個銷售訂單,供應廣東佛山世界首條有軌電車加氫壓縮機設備。為了擴大氫能版圖,普發動力還通過整合公司業務及資源,在哈爾濱、佛山兩地設立子公司佈局氫能產業。

23、京城股份——報告期內,在氫能應用領域,公司積極開拓目標客戶市場,在氫燃料電池車用高壓儲氫氣瓶以及氫系統佔領市場份額;加快與國內知名整車廠對接步伐,使多款搭載公司生產的高壓儲氫氣瓶以及供氫系統的新型車輛取得產品公告。同時,積極承接北京市科委氫燃料電池汽車課題研究項目,為未來在氫能產業鏈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4、中材科技——報告期內,氫燃料氣瓶方面,率先研發完成國內最大容積320L燃料電池氫氣瓶,並投入市場形成銷量;開發取證燃料電池車用及無人機用35MPa氫氣瓶20餘種規格;成功掌握70MPa鋁內膽碳纖維複合氫氣瓶關鍵技術;啟動投資氫氣瓶生產線技改項目及站用儲氫容器生產線項目。

25、江蘇神通——江蘇神通主要從事新型特種閥門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2019年,公司向南通神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資500萬元。通過該項投資,公司規劃佈局氫能源行業,主要面向氫燃料電池、儲氫系統及加氫站等氫能源產業領域所需的特種高壓閥門產品開展研發、設計和生產。

26、上海電力——報告期內,公司全力推進氫能發展。一方面,組建氫能工作團隊,開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氫能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完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氫能運用研究專題報告;另一方面,積極參與上海市氫能基礎設施規劃與佈局研究,承擔上海市加氫站整體建設規劃研究任務,推進與在滬優秀氫能企業合作發展氫能產業的前期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