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說,要逃出舒適區,這是因為成人在職場上或者是生活中習慣了一個慣性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但是在這種舒適的環境中工作,我們又很難以突破,逃離這種習慣又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不敢逃離舒適區的成人說自己在舒適區就是在養老。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但是,你們知道嗎?孩子也會有舒適區,特別是在學習上,一旦孩子沉迷在舒適區,就會有這樣的情況:

完成了作業就萬事大吉,既不訂正錯題,也不對答案;

只在學校裡寫作業,回家就時候作業寫完了,不肯再複習;

老師佈置的課外讀物一動不動,看一遍語文書就丟開出去玩;

英語單詞抄完就放一邊,不願意背下來……

最近,鄰居在我們面前吐槽學校和孩子,現在教育部喊著要減負,小學生的作業都很少,到了初中,孩子完全跟不上稍微高深點的知識,放學回家又不願意學習,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書是絕對不會碰的。

鄰居說:“都怪現在的小學,說什麼減負,到最後還不是大人要管,我們這種讀書不多的,怎麼懂哦。”

鄰居家的孩子給了我們一個警醒,大人都忍不住舒適區的悠閒,孩子怎麼可能憑自己的意志來對抗這種看不見的問題呢?因此,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們要注意,孩子是否會因為沉迷舒適區而不肯進步的情況出現。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為什麼孩子會有舒適區?

舒適區,又稱為心理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

孩子形成舒適區的原因:

1.習慣

這和教育部的“減負”有關,現在的小學老師不敢給學生布置太多作業,怕他們的壓力太大,作業做不完。於是孩子們在最開始接觸學習的時候就習慣了這種輕鬆的學習狀態,老師不會佈置太難的作業,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輕鬆學習的習慣讓孩子在上了初中以後就沒有了進取心,這是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以後不適應的一個原因。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2.家長的觀念

很多家長信奉對孩子要快樂教育,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甚至會在孩子回家寫作業的時候勸孩子多休息,多出去玩。只要家裡有一個家長這麼“溺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聽信這位愛自己的家長,在家也不好好學習。

舒適區有一定的積極的作用

亦舒說過:“日子過得舒適是太重要的一件事,過分清苦的生活會使靈魂折墮。 ”

舒適區能調節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小學的學習的時候形成了一個輕鬆學習也能收穫好成績的舒適區,那麼孩子就不會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焦慮。並且,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有了焦慮的情緒,那麼他們能通過回到舒適區學習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舉個例子,當孩子突然有一次成績考差了,他們只要回到課堂上認真聽講就可以調節自己因為成績不好的不良情緒,這是因為他們在舒適區也能夠有一定的成果,所以孩子們覺得這種輕鬆的學習方式可以為自己取得下一次的好成績打基礎。

舒適區的避風港作用同樣也會導致孩子在避風港裡消極對待一些難度更大的問題。因為只要孩子回到自己的舒適區他們就以為自己不會失敗,因為這種想法阻礙孩子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哪怕他們在理智上認為自己應該改變,但是也會因為走出舒適圈太過難受而放棄。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要麼拆掉避風港,要麼控制孩子進避風港的頻率

考門夫人說:“把自己的羊放出來。雖然羊走路很辛苦,然而必須如此。一直懶在一個又暖又舒適的羊圈中並不是很幸福。所以他必須放羊出來,使他們吃草喝水,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的風景。”

  • 方法一:重塑孩子的習慣,讓孩子放棄避風港

這是最直接的方法,在孩子需要改變學習習慣的時候家長可以直接要求孩子改變自己的習慣,但是家長要注意,孩子改變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此,我建議,家長以每週為一個週期,逐漸讓孩子重塑自己的習慣。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第一個禮拜,讓孩子在放學回家的時候複習半小時課堂上的知識,第一個禮拜家長最好每天都盯著;接下來第二個禮拜,讓孩子延長到45分鐘,然後可以減少陪在孩子的身邊,盯著孩子讀書;第三個禮拜,不盯著孩子複習,要孩子自己認真學習,最後一個禮拜鞏固一下孩子的習慣。

家長在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玩手機,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在認真學習,而家長在娛樂,孩子會分心,同時也會討厭這樣的家長。家長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最好拿著書或者處理公事,和孩子一起進步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 方法二:允許孩子留著自己的舒適區,但是要和孩子約定好頻率

在孩子和家長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這是雙方各讓一步的做法,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每個禮拜的作業在什麼時候可以完成,留一天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

首先,每天的作業要完成,如果孩子週末要出去玩,就要提前做完作業,家長主要作為一個監督者,讓孩子集中時間做完作業,再允許孩子出去玩。

為何孩子會有學習舒適區?多半是沉迷避風港,2招帶娃走出舒適區

方法二可以和方法一結合,在孩子沒有形成習慣的前期,可以和孩子約定不必每天都要複習和預習,可以學習三天休息一次。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壞習慣,最終,孩子是要習慣在上學的時候多花時間學習,週末才可以允許他們玩樂。

結語:

盧梭說過:“重要的是,開頭就要習慣於在不好的地方也能睡覺,這是以後不怕遇到壞床的辦法。一般地說,艱苦的生活一經變成了習慣,就會使愉快的感覺大為增加,而舒適的生活將是會帶來無限的煩惱的。 ”

舒適區是孩子進步的攔路虎,在很多時候,家長要為孩子做的事情是做一個好示範,而不是縱容孩子自暴自棄。讓孩子走出舒適區就是在教他們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在將來的很多時候,孩子必須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時候,走出舒適圈的經驗就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