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最近的熱播劇《小歡喜》,主線雖然是高考時期的家庭關係,但裡面也講了這樣一個劇情:黃磊扮演的方圓,四十五歲了,在準備升職的時候突然被裁,然後陷入了人生的中年危機。

劇中的方圓被裁和現實中的普通人一樣,首先是向家人隱瞞,不告訴孩子和妻子,後來為了不被孩子發現,每天還要假裝出去上班,實際上卻只能在商場或超市閒逛。

方圓從十幾集被裁,一直到現在三十多集了,還沒找到工作。我不知道在大結局前,方圓還能不能找到工作。

但是,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身在職場,我們如何避免職場中年危機,為此我們能做些什麼?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明白,你為什麼而工作?

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他對人們那對待工作的態度是這樣描述的:

想過儘可能舒適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天性,如果一個人從事某項繁重的工作和他不做所獲得的報酬沒有任何差別的話,那麼他就會粗心馬虎的應付差事。

換而言之,亞當斯密堅信人是為了錢而工作的,他主張只要是人們為了錢而工作,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顯得無關緊要。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而《你為什麼而工作》作者 [美]巴里•施瓦茨 恰恰相反,他認為:

當人們將從事的工作視為“職業”時,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更加的享受自己工作。人們會更加專注是自己的提升和進步,認為沿著這個軌跡不斷升職,能獲得更高的薪水,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通過以上兩點,我是想告訴大家,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我們是為什麼而工作,如果是為錢工作和為情懷工作是有很多不同的操作的方法的。

如何避免“中年危機”的具體方法:

為了個人價值而工作

塑造個人品牌

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領英創始人寫過一本書《聯盟》,解讀了互聯網時代,未來職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其中說到,不妨將僱傭關係看做一個聯盟:一份由獨立的雙方達成的,有明確條款的互惠協議。在聯盟中,僱主和員工建立的關係基於他們為對方增加價值的能力。

這是一種合作的價值:企業需要告訴員工“只要你讓我們的公司更有價值,為我們就會讓你有價值。”

就像我們很多人的簡歷上寫著在大公司做過不錯的成績,跳槽出來小企業,薪酬是會上漲很多的。就算不是在大公司工作,在小公司裡面做得不錯,有成績和結果,在簡歷也會加很多分。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而提供價值是雙方的,員工則是告訴老闆,“如果公司幫助我的事業發展壯大,我就會幫助公司發展壯大。”

這就是一種雙贏,通過這種聯盟的形式,彼此投資這段關係,並承擔和追求更高回報的風險。

就像我自己一樣,我從來不覺得我是打工,我的每一份工作是為自己而工作的。

我把我的每次任務,當成一個項目來做,每個項目完成,就為我自己加上5—10分,久了同事相處下來。

看我部門完成效率高,出活也好,也開始對我個人產生了信任。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久而久之,我就在公司裡面塑造個人品牌,別人提起多多這個名字,就是靠譜。教給我們部門的事情也放心,這就是個人品牌的力量。

通過個人品牌的塑造,讓和我合作過的同事和領導都覺得我們靠譜,這樣我們即使離開這家公司,也能有更多的選擇。

就像現在我離家我第一家公司都已經2年了,但是,老闆娘依然邀請我回去上班,這就是認可,對你人品以及工作能力的認可,當越來越多人認可你的時候,你的個人品牌就在不斷的擴大。

通過技能組合,提升核心競爭力

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想不被有被裁的危機感,就得通過各種方式去積累到一定的資產,然後在資產上做文章。

那麼首先最簡單的就是通過自己的技能去賺錢,然後積累原始資金了。

就簡單的做服務員都是有門檻的,這得行動自如、手腳麻利,笑容好,才會更容易錄取。要知道還是有很多沒法行動自如或者手腳麻利,所以這也是一個門檻。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從技能的深度來說:

由於掌握的深度不同,也會對我們的收入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技能的選擇上,我們要儘量選擇那些能通過積累帶來改變和飛躍的技能。

這世界上有些重複技能是很難積累成長的,就像開車,通過5年的時間積累,將車開得很好,但是很難有突破,別人開1年80分,你開5年90分,這樣收入很難提升。

所以在選擇職業技能的時候,要去打探行業薪酬的頂峰,他們的薪酬是多少,可能就是你的職業天花板了。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從技能的廣度說:

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比較少存在單一技能工作的情況,大多數是組合就業。所以我們在選擇技能組合的時候,儘量選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技能,進行組合學習。

比如:你是講師又經常接觸到外國人,那麼你的技能需要組合的可能就是:演講培訓+英文+ppt製作技巧+專業知識+整合知識的能力。

其實,被組合的技能越多,門檻就越高,技能擁有者就越少,我們的競爭者也就會越少,掙錢就相對容易很多。

這就是資源和技能整合之後的稀缺性。也能幫助你快速賺錢和升職,同時也會越快的擺脫被公司的裁掉的焦慮感。

單純為錢而工

做一些副業,發展其他收入

在不久前的另一部熱播劇《少年派》裡,張嘉譯扮演的林妙妙爸爸其實也遭遇過中年失業。

沒有了工作,張嘉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頹廢,但後來他找到了新的事業有了收入來源後,雖然還是沒工作,但陰影也都煙消雲散了。

因為對很多人來講,工作能帶來的安全感無非就是錢,那麼在中年到來之前,能找到其他的額外的途徑。

比如擁有一份副業,發展其他能賺錢的技能,或者做點小投資,開個花店或小飯館,都能降低工作對自己的重要性。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比如自己擅長畫畫的,可以下班在網上做做畫畫兼職老師,或者在兼職平臺接畫畫的單也可以的。

像我身邊做兼職同事,自己下班就在網上接單,一個月就接單4單,也能有1000—2000的額外收入。

這2000塊用於基本的生活,還是足夠了,所以正職業的工資,可以用來學習、投資啥的,這樣也能有更多的自由。

並不一定要全職上班,才能有錢賺。

像我大學室友喜歡自由職業,自己考了一個教師資格證,由於喜歡小孩子,加上英語不錯,於是就專門去做小學的英語補課老師。

由於專攻這一項,講課越來越好,從最開始的50一個小時,漲到了200一個小時。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同時,由於她輔導的很多小孩子英語成績有明顯提升,很多家長口口相傳,她每天上課都忙不過來,甚至一些家長加價邀請她去給她孩子上課,這就是精益求精的力量。

久而久之,她就形成了自己的口碑,至少在這個範圍內,還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所以,日常把自己的特長練好,說不定也能成為自己吃飯的本錢,即使面對中年危機也不怕。

學會用風險盈利,創造“睡後收入”

可能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奇怪,有些老闆當“甩手掌櫃”啥都不做啥都不管,但是他還有錢賺,其實他的收入可能大部分就是來源於風險和收益概率產生的資產性收入。

不管我們是不是老闆,我們都可以學習通過風險和收益的博弈去盈利,這都是可以行得通的。

風險盈利就是在我們擁抱風險的前提下,儘量控制風險,從而去增大盈利的概率。投資風險對於每個人是不同的,瞭解的信息多一點,風險自然就會少一些的。

有個很簡單的判斷風險的方法,叫做風險等價轉化。

比如:我們想投資一個小眾商品,我們確定他的潛力無限,未來會被普及,同時價格會上漲很多。

那我們就保持這個投資的槓桿不要動,其實這個風險最後就變成了最後會不會普及上漲的一個判斷風險了。如果你後期覺得失誤,就降低槓桿就可以了。

《小歡喜》黃磊被裁:中年危機,從來不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就像我身邊的做互聯網的朋友覺得未來幾年做小視頻會大火,所以就去洽談了一些做小視頻的公司,去做做投資,看看他們的資源行不行,是否有潛力打造網紅,如果發展得好,可以追加,不太好的話,可以做其他的操作。

建議大家嘗試的領域最開始先從熟悉的領域試水,這樣失敗的概率會小很多。

如果是陌生的領域,可以將無法判斷的事情,通過一些類似的條件轉化為自己熟悉的事情,當我們轉化為比較熟悉的事情之後,也會更加容易去做風險判斷。

總結一下,我們如何在職場危機前做好準備

1:塑造個人品牌

2:通過技能組合,提升核心競爭力

3:做一些副業,發展其他收入

4:學會用風險盈利,創造“睡後收入”

最後:身在職場,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人到中年被裁的遭遇,也從來不只是中年人才應該考慮的事,而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做好應對準備的。每天問問自己,如果被裁了我還能做什麼,這樣才不會有它真正變得可怕的一天。

做好長遠的準備,即使哪一天真的沒工作了,也依然能坦然面對。

我是@多多職場說,90後互聯網人,4年管理經驗,曾任上市公司主管,專注職場,個人成長,思維迭代,2019帶你職場躍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