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對你的人生觀有什麼影響?

甯迷


人這一生,會經歷兩個家庭。


一個是出生和成長的家,一個是長大成人後自己組建的家,第一個家就叫做原生家庭。


一提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錢沒錢。


對於家庭來說,錢固然重要,可比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圍”。


有兩種家庭:


一種是爸爸喜歡讀書,媽媽喜歡旅遊,閒著沒事兒就帶你去看山看水,你喜歡體育就叫你打球,你喜歡音樂就帶你學鋼琴;


另一種是爸爸喜歡打牌,媽媽喜歡看電視,打牌輸了罵你一頓解氣,電視看得開心就忘記你在做作業。


你選哪一種?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烙下深刻的烙印,然後在未來的成長過程裡,逐漸清晰的顯現出來。


沒錢不可怕,如果你有溫柔體貼的媽媽和以身作則的爸爸,沒錢根本不是事兒;


怕的是,家庭富裕,卻沒有絲毫精神補給。


因為原生家庭帶給孩子最重要的,是為人處事的方式,和認識世界的途徑,誠然,金錢確實會起到一些作用,但比金錢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


影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之前有段話在微博上很火:


“一直覺得家庭氛圍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因為知道往正確的方向跑,所以總是過得很幸福,總能交到不同的朋友,然後從不同人那裡收穫到更多的溫暖和愛。


那麼在湊合、冷戰、吵架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呢?


“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他們不夠幸運,所以沒能享受更多的保護和關愛,卻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冷漠的暴力。於是,變得又獨立,又沒有安全感,表面上無憂無慮,內心裡千瘡百孔。


原生家庭對人生觀的影響,完全是兩個極端。


一種會帶來坦然和充足的愛,餓了找媽媽,累了就回家,從來不害怕,因為有爸爸。


一種會帶來埋怨和無奈,一方面感謝父母讓自己提前擁有獨立自由的人格,另一方面又真的心疼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影響婚姻觀和愛情觀


幸福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堅定不移的相信愛情


就算單身,就不會喪失對愛情的期待,更不會隨便將就;


就算分手,也不會失去愛一個人的能力,始終對婚姻懷著最美好的想象和希望。


如果是在吵架和家暴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對愛情和婚姻缺乏信心


就像某位網友說的:


“我爸媽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東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鏽鋼的。那時我就想,以後一定不要生孩子,不要讓孩子過和我一樣的日子。”


他們把一切親密關係拒之門外,哪怕遇到喜歡的人,一想到家庭和父母,也會默默告訴自己,“算了吧”;


如果戀愛失敗,就覺得自己沒辦法再相信任何人了,明明年紀不大,卻失去了愛別人的能力。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愛情觀最大的影響就是,只有體會過愛的人,才會有勇氣相信愛。


發給你什麼牌

只管打好它


特別喜歡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對原生家庭的解釋: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懂得接納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學會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也就學會了創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愛,那就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愛;


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太多的錢,那就自己努力賺錢;


如果原生家庭讓自己變得自卑,那就一點點學著變得自信。


所謂成長,本來就是用自己的好,彌補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愛,去彌補那些缺失的愛。


不管發給你什麼牌,努力打好它,就等於做對了人生大部分事情。


育才有道


原生家庭的好壞可以影響人一輩子的心理和性格,雖然真的難以改變,但也不代表它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命運,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與原生家庭,但可以通過後天的調整,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懷抱善意,心存陽光,做一個開朗善良的人。


知心可意


原生家庭對我的傷害太大,關鍵是誰之錯,誰造成了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