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上週一直在出差做講座,河北、山西、北京、天津轉圈跑,感觸還是比較深,新高三的家長們往往比新高三的孩子們更加焦慮。講座結束後,很多家長跟我說:陳老師,你說的這些能不能寫出來,讓我們平時也可以看看參考,於是決定把平時講座的部分的內容摘出來,分享給所有的家長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1、家長的焦慮會放大地投射到孩子身上

大部分中國的家長都是焦慮的,尤其是高三的家長。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對絕大多數高三考生來說,孩子是第一次當高三的學生,家長同樣也是第一次當高三的家長,孩子沒有經驗,家長同樣沒有經驗。家長應該做什麼往往來自於與身邊其他人之前做過什麼,以及我們根據我們過往的社會經驗總結出來的應該做什麼,但是我們都很清楚地知道一點,就是我們都不確定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是不是最好的,是不是最適合我的孩子的。

心理學上有個很基本的概念,就是焦慮來自於對信息的缺失,也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當我們確定出門左轉100米就是超市可以買到水,我們不會因為口渴而焦慮,但是當我們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水的時候,口渴就會讓我們產生焦慮。

因為家長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而孩子絕大多數情況都知道我只要按部就班去走,大致不會錯,所以家長是比孩子更加焦慮的。

焦慮分兩種,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現實性焦慮有助於我們動員身邊的更多力量去解決問題,但是病理性焦慮則無益於任何事情,反而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不管你的孩子成績如何,在高三這一年,社會壓力、學校壓力、同學壓力、家庭壓力四座大山也會讓他自然緊張起來。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請各位家長謹記:我們是成年人,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一定的焦慮是必然的,但是我們的焦慮會放大地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沒有必要的家庭內耗,消耗孩子的寶貴精力。

2、絕大多數孩子是知道要學習的,沒必要天天灌輸

有個孩子跟我說:“陳老師,每天晚上回家我媽見我第一句話就是:寶貝,今天學習怎麼樣啊?我真的不想回答她,心裡煩的慌”。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各位家長我們也是每天早上6點出門去上班,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到晚上十點多回家,開門你愛人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工作怎麼樣啊?“,我們心裡是什麼感受?

家長對孩子說的最沒用的話就是: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啊!要不然你就會怎麼怎麼樣....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這種教育思路叫危機式教育,典型的就是我上學的時候我媽媽跟我說的: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自己上馬路上拉黃包車去!

各位家長可以問問你自己的孩子,當你用這種方式跟他溝通的時候,他真的相信嗎?真的會怕嗎?

上面我提到過,在高三階段,四個方面的壓力會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自己要學習,所以,我們如何每天還是在給孩子用這種傳統的方式灌輸學習動力,除了讓孩子煩,進而拒絕跟家長溝通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嘗試和孩子聊一下學習以外的事情吧,高三的生活學習是主旋律,但並不意味著只有這一種旋律。

3、學習動力的缺失原因大部分情況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

我一直非常推薦一部日本電影,叫《墊底辣妹》,我認為這部電影值得所有高中階段的孩子看一看,不僅僅是電影中充斥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講清楚了一個關於學習、升學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明確的目標的重要性。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電影中的主角沙耶加成績極差,卻因為一個陰差陽錯的原因,定下日本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學為自己的目標,在高三一年的複習過程中,她的媽媽、老師不停以各種方式去明確、強化她的目標,哪怕在過程中有數次她已經放棄了,但最終還是重新把目標拾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個目標對她作用,那就是所有行為的動力來源。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我問過很多新高三的孩子:你有沒有想考哪個學校?想學那個方面的專業?這個時候優等生和普通生的差別就出來了:重點校的優等生往往目標明確且清晰,而普通生的回答往往是:“啊...我還沒想過了,考哪兒算哪兒吧”,我們可以深入地想一下,到底是因為沒有目標成績不好,還是因為成績不好沒目標呢?

關於目標的樹立和明確,這是個既簡單又困難的事情,簡單是在於其實樹立目標一分鐘都要不了,困難在於後期需要不斷地重新強化,重新明確,這是個需要堅持不懈的過程。

最後說一句,目標感的強弱與父親這個角色有很大的關係,父親陪伴得多的孩子往往目標感要強一些,母親在塑造孩子目標感上有著天生的弱勢。

4、家長要當孩子的“垃圾桶”,而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轉移焦慮的對象

在很多次講座上,我無數次地強調:高中階段的家長,儘量做到“多聽少說”

“傾述”本質上是一種轉移焦慮的方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心理垃圾”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強烈的傾述慾望,學生有,家長同樣有,但是很多時候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更多的是家長在傾述,孩子在傾聽。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典型的一個場景,孩子帶著沒考好的成績回來了,媽媽看到成績後氣不打一處來,然後就開始:平時叫你好好學你不聽,你看這就又是這樣了吧,你這個成績還是這樣高考可怎麼辦?讓你去補習班肯定也沒好好聽課,哎呀這個錢真是白花了......(後面省略5000字)。

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家長在把自己的心理垃圾傾倒給了孩子,把自己的焦慮轉移到了孩子身上,脾氣好的孩子也就是默默聽著,如果孩子脾氣也不好,那自然是火星撞地球,嚴重地影響了家庭關係,導致親子溝通之間出現嚴重的障礙。

陳老師的建議是,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儘量使用“瞭解型”的溝通方式,也就是在溝通過程中儘量多去了解,而不是多做評價和假設,舉例來說:

孩子:媽媽,這次考試沒考好

媽媽:哪科沒考好啊?

孩子:數學和物理,都比平時差好多

媽媽:那你覺得就是不會呢,還是這次沒發揮好

孩子:這次沒發揮好,好幾道計算題都出了低級錯誤,但是確實也有些不會做的,但是也有幾道題好多同學都沒做出來,我做出來了

媽媽:你看,媽媽也沒法給你講題,你有沒有什麼辦法下次不範這樣的錯誤了?

孩子:嗯,我覺得我可以.......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直是以瞭解者的姿態在與孩子溝通,你會發現孩子會說出很多內容,只有我們讓孩子說得多,我們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問題在哪裡,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5、成就動機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來源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現有成績還是現有興趣?

這不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絕大多數家長會認為應該先有興趣,才能有好的成績,但是實際上,如果孩子學習過程中沒有成績,沒有成就感,他是不可能對學習產生興趣的,也就不會有我們所謂的“自驅力”。

我們總是害怕孩子驕傲而不敢表揚孩子,殊不知,驕傲就意味著你有成績,意味著在這件事情上有成就感,意味著孩子對這件事會有持續的興趣和動力。

我的孩子言言今年5歲,一直堅持在提前學習數學,現在能做到100以內的加減法,在幼兒園裡他明顯比其他孩子對數字更加敏感,常常因此得到表揚,只要涉及到數字的事情他都會很有興趣,也會很主動地去做,同時每天晚上的數學學習對他來說也不再是苦差事,開開心心地就能完成,這就是成就感反饋出來的學習動機。

對小孩子這樣,對高三學生來說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很多找我諮詢的家長推門坐下就開始說:

“陳老師,我家孩子的這個英語,他就怎麼都學不好,給他找補習班,買各種教程,想盡了各種方法還是沒有效果,你說他怎麼就是怎麼都學不好呢?”

我跟家長說:您稍等一下,我問您一個問題,如果您的孩子天天說您:“媽媽,你做的紅燒肉真是太難吃了,讓你上網查了也不行,問了姥姥也不行,你說你做的紅燒肉怎麼就這麼難吃呢?怎麼就怎麼做都做不好吃呢?”,那家長,您還想做紅燒肉嗎?

很多時候,我們一邊打擊孩子的成就感,一邊希望他能喜歡這件事情,這確實有點太為難孩子了。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高三這個階段,孩子真的非常需要學習上的成就感,大到年級排名,小到每天的作業,作為家長來說應該儘量給予或者幫助孩子找到他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強化學習動力。

舉例:

今天真辛苦,比昨天睡得還晚了10分鐘,看得出來你最近的努力!

今天完成作業比昨天快,效率又提高了!

這次總分變化雖然不大,但是數學有不小的突破,如果下次英語也穩住發揮,你就上去了!

6、科學餵養、注意安全

嗯,科學餵養這個說法,其實在高三來說還是挺貼切的。

作為家長來說,你已經無法再幫孩子解決物理問題,畫出數學圖形,翻譯英文閱讀,我們所能做的直接影響孩子的,餐飲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了。

市面上有很多暢銷的“高考食譜”、“狀元食譜”之類的書籍、文章,很多媽媽們趨之若鶩,但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平時吃什麼,高三還吃什麼,高三吃什麼,高考就吃什麼,唯獨需要注意的就兩點:乾淨衛生,營養均衡。

此外關於生活方面還幾個小點:別提減肥的事情,早餐一定要吃,上午要帶個小糕點在10點左右吃了防止第三第四節課餓了低血糖犯困,中午一定要午睡(別說孩子習慣不習慣,睡了就習慣了),晚上如果要額外自習可以吃點宵夜,有條件的話每天吃一點點水果對抗疲勞很有作用。

另外陳老師要特別重點說一下的就是安全問題。

我陪孩子戰高三——新高三家長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六件事

環球優學每年都有近萬高三的輔導學生,而我幾乎每年都能聽到幾起同樣的事情:某某校區某某同學在高考前打籃球摔折了手、踢足球摔折了腿、騎電動車摔壞了腰...在考前出現這樣的情況,能正常發揮的可能性非常小,考出來的成績大部分都是不滿意的,就算達到了平時水平也會覺得如果沒這事興許能考更高...

所以陳老師的建議是,運動可以,但是儘量做些沒有激烈對抗的運動,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跑步之類的,籃球、足球這樣的運動在高三儘量少參加,大學四年有的時間打到想吐。交通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要不停地提示孩子這一點!

以上內容是我的系列講座《我陪孩子戰高三》中的一部分,近期我考慮把這一系列講座都錄製成視頻放上來,但是由於內容比較多,還沒想好以什麼形式來展示,大家如果有想了解的關於高三升學、家庭支持、學習動力、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