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走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急不躁,一切正好

最近在美國有一首很火的小詩:《走在自己的時區裡》

在時間上,紐約走在加州前面三個小時,

但加州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

卻在50歲去世了。

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

最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

而別人卻早已結婚。

奧巴馬55歲退任總統,

而川普卻是70歲才開始當。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時機行動。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非常準時。

《教父》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非常準時。 所以職場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一時的高低和得失。
  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曾有個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老闆會怎麼選擇?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衝沛的年輕人多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不必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

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我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工資1500元,有的同學畢業剛簽約一個月的工資已經達到2500元,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現在大家的工資待遇普遍都差不多,最多是地域的工資差別。

不同職業的職業生涯曲線是不同的,有的銷售員、程序員都是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多賺錢,有的技術專家則是越老越吃香。

一般來講,一個人大概要工作30多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大家剛剛畢業參加工作時候,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起步也都差不多;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或者職業選擇不同,也許很快就能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三十歲就當上了主管、經理等中層管理者。甚至當上了高管。

到了35歲以後,生存和發展的資本靠的就是經驗、人際關係、人脈、口碑等積累,這時候距離就開始拉開了。到了職業生涯中場,每個人都有知識、經驗、能力,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大部分人會變成熟手,可能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稍有成績的人可能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牛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

這個時候,還是需要一點耐心,還是要拿出前兩幾年的幹勁來,穩紮穩打,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

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如果遇到逆境,那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靜靜等待,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非常準時。”

職場上,走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急不躁,一切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