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這是當年知青的駐地,現在的房子洋氣了許多。

記憶中的青林鄉很少下雨,四周是除了山還是山,方圓十數公里中,連個水庫和池塘也是沒有的,因為這裡的山是存不住水的,一旦下雨,便都經山隙流了下去,雨停不久,便立即恢復了原狀。

其實,青林下雨的時候還是多,之所以覺得很少下雨,這只是當知青時的感覺,其中蘊含的是我們對雨的期盼,因為如果下雨,便就不出工了,可以在家躲懶,在那沒個週末的時日,唯有這雨天是我們放假的日子。

雨天時,不僅可以在家靜心的看書,還可以去山民家中烤“疙瘩火”,還可討來那銅製的水煙壺,咕嚕咕嚕地吸上幾口,如老菸民狀的享受一番;或者拈一把“蘭花煙”,按在那碩大的煙鍋中,學著山民們吞雲吐霧,當然,一頓劇烈的咳嗽是少不了的,那玩意兒,著實有些嗆人。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下鄉三年後,不知是何原因,生產隊在下邊給我們新修了房子,地點就在從一隊趕場時,從那陡坡下來與我們交匯的地方,此地喚作陸家坪,是大片綠色中一塊稍大些的坡地,再向下走一點,便是公社所在地黃壩河了。

房是三大間,中間房中堆放著生產隊的一些農具,也是滿滿當當,當時陳大已進廠走了,我和劉新民一人一間,很是寬綽。

山鄉建房都是在坡地上刨個平坦些的地方,靠山之處用石塊壘起來,如同一個長長的三角形,牆是在尺寬的夾板中放些石頭,用黃泥夯實而成,窗只有一個,但那將及屋頂處卻留有很大的空隙,這便是房屋的主要光源了。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不知是設計問題還是地勢的原因,一場暴雨來襲,那山水排洩不及,直接進了屋來,清晨睜眼時,屋中竟成“澤國”,於是,趕緊“電告”隊長尋求幫助。

這“電告”很有些特別,那時家家戶戶都有一方狀的小箱子,裡面有個小喇叭,一根銅線連接,可以通話,上過的那幾節物理課的印象中,只記得個動滑輪和定滑輪,實在是不知這是何原理,枉背了個“知識青年”的頭銜,所以,我至今只自稱知青,實在不敢當這“知識”二字。

隊長陸天才聞訊而來,一句話極為輕鬆,“修條‘紅旗渠’嘛”,於是,在屋中幾鋤頭便刨成一道溝,然後再將牆壁鑿個穿,那水便順著“紅旗渠”流了出去,高人!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隨後的雨,時停時下,時驟時緩,斷斷續續的下了幾天,屋中是一派的泥濘,於是,鋪松枝,架木板,將中間屋中的農具也鋪在了地上,這狼狽之狀現在想來實在也是搞笑得緊。

等到天晴後,這“紅旗渠”也作為“歷史遺存”保留了下來,以防下次的不測,當時看著這屋中的奇觀,倒是全然沒有責怪誰的感覺,開心如舊,還戲賦一詩,以作留念。

紅旗渠畔好風光,一張書桌一架床;

懶眠卻被鶯呼起,展紙覓句有花香。

說到這紅旗渠,在當時可謂是大名鼎鼎,山民也許不知道西湖,不知道大運河,但一定是知道這紅旗渠的,而且,我們生產隊還以此為榜樣,修過這水渠,起的名字甚是響亮,“東風渠”,當然,這“東風”也是我們大隊的名字。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水渠修在白家梁下邊,是將那巖壁鑿開一道讓水通過,這樣就可將大片原來的河灘鋪上土,變成水田,這是當時美好的設想,可是,如同廣元那飛仙關一樣,實現起來很難,以一個生產隊的力量來說,是一個比中國夢還要大的夢。

修渠過程中也有個驚險的記憶,修石渠必定要用炸藥炸石放炮,隊長讓我去取5支雷管來,我自幼就膽小,不敢放進衣兜中,遂握在手中,又不敢握緊,生怕會在手中爆炸。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誰知交給陸隊長時,竟少了一個,這可把人嚇得不輕,要知道,雷管屬於軍用物資,是從公社武裝部領來,那消耗是個個上報,要有人證明方可了結的。

隊長馬上組織人沿路尋找,山路彎彎,且經過之地半巖半坎,坎下林密草茂,萬一掉落其中,何處去尋!好在人多力量大,終於在一個山坡的路邊尋得,方才大鬆了一口氣。

找到後這隊長才告訴我,雷管掉了可是大事,萬一人啊牛的踩將上去,是會爆炸的,我至今也沒弄懂是否真如他所說,但當時卻真的是被嚇慘了。

知青記憶:家中有條“紅旗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