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根據最新報道,蘋果已將8個代工廠集體搬家,從中國搬到印度。早在8月初,印度當地媒體就曾報道,蘋果從中國向印度轉移6條生產線,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預計在未來1年時間內,將為印度當地創造近6萬個工作崗位。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媒體用了“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的說辭,真的可行嗎?

  • 其實,全面開啟印度製造,這個還是言之過早,根本不存在的。印度那邊早就佈局是事實,但規模可能很長時間內都上不去,幾百人是工廠,幾萬人也是工廠,這就是關鍵。

一、不得不正視,蘋果代工鏈遷徙印度已成趨勢

根據報道,蘋果3家主要代工企業都申請參加與生產掛鉤的印度激勵計劃(PLI),該項目目標是促進印度境內智能手機產量的增加。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據悉,富士康已申請在該計劃中投資約400億盧比(約合5.42億美元),緯創和碩分別承諾投資約130億盧比(約合1.76億美元)和120億盧比(約合1.62億美元)。

可以看出,蘋果知道穩定的經營環境,完整的產業鏈很重要。蘋果今年市值和出貨量都創了新高,能穩定出這麼多貨的就一家是不可能的。

  • 蘋果已經慢慢開始扶植大陸代工企業,避免把雞蛋都放在臺企一個籃子裡,立訊慢慢會接一些iPhone的訂單,apple watch和air pods基本都是立訊和歌爾在做。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我認為:在當今風雲變幻的時代,蘋果公司肯定會做這種選擇,說直白點就是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 我們要知道,上面是冷戰時期,下面是中印,主要根本原因都在於美國。身處在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陣營,蘋果公司必須兩邊下注。

至少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蘋果是不得不採取多邊下注策略,將蘋果代工鏈做遷徙,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各方面的壓力。

二、全面開啟印度製造,轉移成規模的智能手機產能?做夢

大概在2014到2015年間,蘋果就曾派團隊去印度考察,看看有沒有可能從中國轉移一部分產能到印度去,以便降低蘋果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 團隊轉了一圈得出結論:印度的代工廠可以做個插頭或者包裝,但僅到喇叭、耳機、小型機械部件這一層,印度就完全不行的。

何況,印度媒體說,這將會向印度轉移成規模的智能手機產能,真的是做夢。

  • 其實,從2017年開始,蘋果就摁著緯創、富士康到印度去搞組裝,印度也確實開始生產iPhone,從老SE、6s、7、XR、新SE到11,都有模有樣。

可惜的是:一方面產能爬坡極慢,到現在印度新SE的產能也就每月4萬臺左右;二是多數印度組裝所需的iPhone元器件依然來自中國,印度本土企業還在圍著包裝材料和插頭打轉。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 印度只是人口夠多,高端人口素質也確實很高,在硅谷有一席之地,但說到產業化規模化生產,它的下層人口素質實在太低,不僅無法學會在流水線上操作各種機械設備,尤其做精密零件加工。

在這方面,印度種族制度下的低素質人口,跟中國的普及式教育培養出來的產業工人真的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另外,工業是個資本增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最恐懼的就是不穩定。投資額龐大、已投入資本無法短期回收、土地設備等資產的調整折損極高,這些都導致工業資本急需穩定的外部環境,這方面印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的。

三、中國想掙更多的錢,必須要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路

可以說,這種中低端製造業會越來越多奔向印度和東南亞,一家兩家可能搬遷失敗,但大趨勢一定是奔向這些地方,與其一味嘲笑印度人如何好吃懶做,或東南亞人不肯加班,世界上除了中國他們找不到第二家像我們這麼好用的人口紅利,還不如面對現實,想想我們如何才能產業升級。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在產業鏈裡,代工廠其實沒有科學理論需求,不產生新技術,不貢獻技術革新等。

  • 代工廠對一個社會的唯一正面作用就是佔用生產人口, 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穩定,由於社會穩定的需要,代工廠可以肆無忌憚地把生產人口收入水平壓到最低,其給所在國家的納稅也是壓到最低。

中國人想掙更多的錢,必須要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道路,這也是我們的既定國策,守著幾個代工廠念念不放,那就是短視了。即便出於各方面原因短期有需要,我們也可以培育自己的,至少還能把剩餘價值留在國內。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 說真的,我對印度的營商環境抱有疑惑的,不過對於一個“有望”實現初步工業化的人口超大國應當保持警惕,既然印度在進步,我們國內的供應鏈就能原地踏步嗎?比亞迪已經成為手機代工巨頭,小米的黑燈工廠建設投產,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國內手機代工企業的發展。

我一直認為,供應鏈的發展,尤其是手機廠商競爭是一個非常好的循環,供應鏈零件與技術的進步會推動手機的迭代發展,而手機廠商的競爭與推陳出新,也在反過來倒逼供應鏈的進步,國內如此,印度呢?

最後的話:印度終會崛起,蘋果也遲早要搬

我們要做的是,趁早做打算,在“中國製造”被取代前樹立“中國品牌”,多多開發更多的工作崗位。畢竟電子廠的苦大部分人都吃不了,你不能指望當下出生的人還想去電子廠工作。

蘋果8個代工廠搬遷,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真的可行嗎?

你也不能指望靠中國市場,蘋果就不搬走的。

  • 也許,我們也會像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但我們也會有100個蘋果那樣的企業,因為到時候搬到印度、東南亞的,也不只是美企日企,還有中企。

因為接下來會是中企要取代美日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不是幾十年後我們還在靠電子廠給我們掙錢的。

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