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技術是下一步發展的利器,關鍵是要研究如何合理應用!

農業生物技術是以農業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農業應用為目的,以現代生物技術為主體的綜合性的技術體系。農業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生物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將成為推動世界農業跨越式發展的主導力量。

農業生物技術是下一步發展的利器,關鍵是要研究如何合理應用!

農業生物技術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一)生物技術作物

生物技術作物是指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和基因重組技術引入其他生物或物種的基因而培育出來的作物,這種作物也叫基因改性作物或基因重組作物。

生物技術作物最初實現商品化是在1996年,全球的種植面積僅為170萬hm2。而2008年,生物技術作物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25億hm2,種植的國家有25個。截至2008年, 全球生物技術作物累計種植面積達到8億hm2,距首次4億hm2大關僅用時3年,而突破4億hm2大關用了整整10年。

目前中國種植的生物技術作物包括棉花、番茄、楊樹、牽牛花、抗病毒木瓜、甜椒等。

(二)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直接利用生物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或生物活體作為農藥,如以蟲治蟲,以及人工合成的與天然化合物結構相同的農藥。

生物農藥具有生產原料來源廣泛、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對環境兼容性好等特點,已成為全球農藥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我國生物農藥主要品種有Bt殺蟲劑、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病毒類農藥、真菌類農藥、植物生長調節類農藥,大宗產品仍以井岡黴素和Bt為主。

農業生物技術是下一步發展的利器,關鍵是要研究如何合理應用!

(三)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人工培養某些有益的土壤微生物而製成,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細菌肥和鉀細菌肥等,它們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改善植物營養,刺激植物生長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中活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提高作物產量。由於其本身的生產成本低、用量少、無毒無害、不汙染環境的優點,國內外都在積極研究、開發和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生產微生物肥料的工廠超過300家。微生物肥料的年生產總量達到400多萬噸。

(四)食用菌

食用菌是指真菌中人類能夠食用的那部分種類的統稱。據統計,我國目前食用菌的生產已經由1978年的5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1600多萬噸,年產量已經佔到世界總產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2006年全國食用菌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出口創匯11.2億美元,在國內農業產值的排序中,食用菌僅次於糧、蔬、油、棉、果,居第六位,成為農業中一項新興產業。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目前全國食用菌產值超千萬元人民幣的縣達到500多個,億元以上的達100多個。

農業生物技術是下一步發展的利器,關鍵是要研究如何合理應用!

(五)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指在離體條件下,把植物的一小部分組織或器官,如一個莖尖、一小塊葉或 一小段莖,接種於玻璃容器裡的培養基上,使它們重新形成植株的一種方法。

組培快繁的商業性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蘭花工業,80年代已被認為是能夠帶來全球經濟效益的產業。全世界組培苗的年產量呈逐年快速增長的趨勢,每年的產量超過數十億株,美國Wyford國際公司、印度American Hybird Seeds種子公司等每年的產量達到數千萬株。據估計,全球植物組培苗的貿易額約佔生物技術產業年交易總額的10%,約150億美元,並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

可能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並不僅僅有這幾種,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瞭解的技術應用,但僅從這幾方面的作用來看,生物技術所帶來的優勢就已經不可估量了。所以在我們農業發展的路上一定不要忽略科技所帶來的改變,還要緊隨科技發展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