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音樂是電影的第二語言,當電影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變化等內容用臺詞無力表達的時候,電影音樂起到了“解說”和“畫外音”的作用。作曲家將電影畫面要說但說不出、說不清、不能說,甚至不願說但又隱藏與暗示的內涵體現了出來。電影音樂使觀眾或心潮澎湃,或窒息緊張、或感同身受。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一部愛情片,獲得了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第0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電影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30多年前,城市青年駱長餘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自願來到了三合屯當小學教師,方圓十幾裡出了名的美人招娣暗自喜歡上了他,從此少女的心便不再安寧。由於學校還未蓋好,村裡人給建學校的人送“公飯”,招娣換著樣兒做好飯菜,特意用一個青瓷碗盛好送去,滿心希望教師能吃上她做的飯菜。後來駱長餘終於知道了青瓷碗,明白了姑娘的心事,二人由此迸出了愛情的火花。學校建好了,聽到教室裡的唸書聲,招娣覺得那是有生以來最好聽的聲音。到後來,村裡已經沒有人再聽了,只有招娣還聽,一聽就是四十多年……


“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由作曲家三寶創作電影配樂,三寶原名那日松,蒙古族。三寶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3歲進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系附中,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三寶對於歐美流行音樂有很大的興趣,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影視作品。其音樂優美、熱烈而孤寂,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表現力。


“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中的主題曲《同船共渡》,主要是以竹笛、電聲音樂、交響樂、京胡等等來表現,在影片中前後出現16次,同一音樂主題貫穿了整部電影。雖然都是同一首曲子,但在電影中不同情節出現時在細節表現上又不盡相同,使得觀眾在接受心理上不僅並沒有出現審美疲勞感,反而覺得影片主題在一次又一次的深化和強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有評價說,《我的父親母親》中的主題歌, 是“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

影片開頭招娣和駱先生的首次相見,這時的音樂採用電聲樂器來表現,沒有任何其他樂器的伴奏,只有柔和、單純、乾淨的聲音。這音樂中有一見鍾情的羞澀,又透著欣喜和好奇。伴隨著這樣一種純粹的音樂,載著駱先生的馬車在塵土喧囂中穿過草地和羊群,到達村口,被一群熱情的村民包圍。 躲在人群中的招娣悄悄觀察著駱先生的一舉一動,被駱先生不經意的一瞥發現,柔和的音樂聲中,兩人被擁擠的村民漸漸分開,目光卻仍然留在彼此身上,音樂中的期盼和喜悅被逐漸放大,純淨的電子音樂悠揚地隨著遠去的人群減弱下來。


“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父親被打成“右”派,要到縣上接受調查,原本和母親約好了到家吃蘑菇餡的餃子,結果也沒有吃成,臨走前父親送給母親一個髮卡。這個時候的音樂由絃樂演奏,略帶一些憂愁,當母親知道父親被送走後,母親就拼命追趕父親的馬車,在途中打碎了給父親送飯的瓷碗。

青花瓷碗摔碎了,馬車離母親越來越遠,母親傷心難過坐到地上哭了起來。這時的主奏樂器是板胡,把母親難過卻又表達不出來的心裡話展現了出來。然後絃樂的音色出現告訴我們,這只是短暫的分離而已。

父親送給母親的髮卡,被母親弄丟了,母親一連幾天都在找這個髮卡,這時的音樂運用了絃樂,若隱若現和想象交織在一起。父親走了,把母親的魂也帶走了,母親每天無精打采,直到無意間發現了找了好久的髮卡。

秋去冬來,姥姥找了一位修補碗的師傅,把摔壞的青花瓷碗修好,只為給母親留下一個念想。音樂是從母親打開碗櫃看到修好的青花瓷碗開始的,主奏樂器是竹笛,母親捧著修好的青花瓷碗,眼睛溼潤了。而後母親又坐在紡車前開始紡布,音樂也一點點漸強,母親的耳邊出現了學生們的讀書聲,音樂的力度逐漸加強,母親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她以為父親回來了,她跑向了學校,當母親發現是自己的錯覺時,音樂戛然而止。影片又回到了壓抑失落的風雪天中。


“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父親在臨走的時候對母親說過臘月初八一定會回來的,母親按照約定的日子在風雪裡面等待著。伴隨母親孤獨的身影,音樂纖細而柔弱。MIDI 製作的音樂主題,音色縹緲遊離,旋律緩慢而憂鬱,隨著時間推移,音樂逐漸展開,在片中馬車出現後母親欣喜若狂,此時達到高潮。而當母親發現不是父親後非常失望,音樂也在失望中結束了。

大病初癒的招娣得知駱先生回來了,迫不及待地向教室跑去。琅琅讀書聲不絕於耳,厚厚的 積雪還沒有融化,激動的招娣摔了跤又爬起來繼續跑,終於又見到了朝思暮想的駱先生。伴隨著一連串場景和動作的是京胡和竹笛交替響起,又漸漸融入了交響樂的宏偉和壯闊。在招娣奔跑的過程中,絃樂組音樂低沉柔和、百轉千回, 體現了招娣此時又悲又喜的心情。最後,其他樂器的聲音漸弱,凸顯出了竹笛蒼茫深邃的聲音,伴隨著畫外音“從那天起,父親就再沒離開母親一步”,一個艱辛卻執著等待愛情的女孩形象被逐漸放大。她也許曾經失望甚至絕望,但她終於等到了。這時竹笛的聲音也漸強起來,把音樂推向了高潮。


“一首聽過百遍還想哭的音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解讀


駱玉生最終理解了母親的想法,也同意了母親把父親抬回來的決定。在接父親“回家”的路上,鄉親們和他教過的學生從四面八方趕來,沿著那條母親當年不知走過多少次的小路一路前進,沒有哭聲,只有一支竹笛在空曠的山野迴響,像是害怕驚醒睡去的父親,又像是對過去生活的美好回憶。

片尾曲中又加入了女聲的哼唱,這讓主題曲聽起來更顯得純淨,正如整個影片的基調。 影片主題曲優美婉轉,一波三折。民族樂器的空靈結合交響樂的宏大,使得故事更易於表現。動聽的抒情音樂對影片內容的表現起到了昇華的作用,且吟且唱的襯托和渲染讓 招娣的等待顯得更動人、更煽情。觀眾彷彿和招娣一起享受著駱先生的讀書聲,一起感受駱先生去世的悲傷和痛苦。樂曲與詩意的畫面交相呼應,讓觀眾感同身受,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