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并由此影响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与流行观点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场大灾难不可,这才是你要特别留意的,也正是这时才极可能发生暴涨暴跌现象。”------乔治.索罗斯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索罗斯

一、童年坎坷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与此同时,大量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1930年,经济危机持续蔓延,整个欧洲笼罩在纳粹德国的恐怖阴影之下,这一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婴,父亲为其取名乔治.索罗斯,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毅、处世精明,这样的性格对于幼小的索罗斯影响深刻,从小学会了自尊自爱、坚定刚毅。

1947年,二战结束的第二年,索罗斯17岁,整个欧洲沉浸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躲过了纳粹的屠刀,恐怖的阴影依旧弥漫在犹太人的心中。此时的索罗斯开始思考人生,在父亲的支持下,踏上了开往瑞士伯尔尼的火车,在伯尔尼短暂停留后,又去了伦敦。

在外游行的这些日子里,索罗斯过得穷困潦倒,让他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1949年索罗斯考入伦敦经济学院,在这里,他选修了社会主义理论学家哈洛德·拉斯基的一些课程,也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不过,这两个人的理论并没有得到索罗斯的认同,直到遇到了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奇·伍恩 ·海克、哲学家卡尔 ·波普,这两个人使得索罗斯走上了理性之路。卡尔 ·波普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对索罗斯影响深远,书中说:“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可能的命运。其一是成为“封闭”社会,所有人只能有一个信仰;其二是成为“开放”社会,在这里没有讨厌的国家主义和民族战争,各种相互冲突的信仰可以互融。开放社会是不确定和不安定的,它比封闭社会要先进。”

在哲学家卡尔 ·波普看来,哲学理论不应该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发财之路的工具,但在索罗斯看来,哲学的功能恰恰在于此,他不断的创造出金融市场运作的理论,并由抽象转向了实践。

二、与投资结缘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此时的索罗斯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理论,想着能成为一名教授。穷困潦倒的生活只能让他向“犹太人救济委员会”求助,这期间,索罗斯还去做过铁路搬运工、室内游泳池侍者、销售手提袋的工作,终究现实让他明白,所得的学位对他毫无帮助,因为他必须去谋生。

经过自己一番毛遂自荐,索罗斯得到了一家投行的培训生工作,开始接触金融市场。哲学家的天性让他对这份工作非常着迷,并且很快成长为在黄金股票套汇方面很有专长的交易员,真正体会到了金融市场的神奇、买和卖的狂喜。

天性不安分的索罗斯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现状,他渴望更广阔的的世界。

1956年,索罗斯26岁,带着在交易中赚取的5000美元报酬和一位亲戚交付的1000英镑投资款,索罗斯来到了纽约,在朋友的介绍下,索罗斯来到F·M·梅叶公司,成了一名专业从事黄金和股票的交易商。

1960年,索罗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股价上涨,不动产业务也呈现增长趋势,而安联公司却在它的资产价值中进行抛售股票套现,于是索罗斯写信建议他人买入,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听取了他的意见,购买了大量的安联公司的股份,这件事让安联公司的董事们很不高兴,给索罗斯的上司写信告知:“索罗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事实上,正是索罗斯的敏锐,安联公司的股价翻了三倍,让投资人赚的盆满钵满,索罗斯自此名声大振。

1963-1967年,索罗斯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工作,并做到了研究部主管。几年间,索罗斯利用自己的创造的理论,为公司赚了很多钱,成为了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的关键人物。索罗斯的天性不安分,就像当年离开伦敦来到纽约,他并不想永远给别人打工,他要创造自己的事业。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华尔街

三、华尔街封神

1973年,索罗斯和好友罗杰斯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起初只有三个人,索罗斯是交易员,罗杰斯是研究员,还有一个秘书。此时的索罗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市场研究,他订阅了很多商业期刊,每天金融机构的调研报告,运用他那“哲学式”的思维思考着、注视着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

索罗斯认为:“从根本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他非常信奉的一句话就是“你越是能把自己努力限制在一个抽象领域,你越是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得更好”,索罗斯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够及时的运用到金融市场中实践,实践的终极思想根源就是“感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在初期的攻势使以色列军遭受大量战损,以色列急需补给军火武器,否则战局将面临崩溃。此时索罗斯,看到了机会,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在如此情况下,美国定会支援以色列武器装备,于是索罗斯基金开始投资那些掌握大量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果不其然,美国尼克松总统决定全面援助以色列,下令美国空军全面启动,代号“五分钱救援行动”,大量重型运输机飞往以色列。这些投资为索罗斯基金带来了巨额利润。

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上下注,才能赚钱。此时索罗斯在英国证券市场也是如鱼得水,在股市上涨到顶峰时,他把英国英镑卖空,这一次让他赚了1亿美元。通过几次成功的买卖,量子基金收益增长了102.6%,资产发展到了3.81亿美元,索罗斯名震华尔街。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四、挑战“英格兰银行”

索罗斯的天才之处在于能够更快的发现长远趋势,敢于去做前人没有去做过的事情。

近200年来英镑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92年的股市大崩溃之后,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金本位制而采取汇率浮动制,英镑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作为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机构——英格兰银行,是英国金融体制的强大支柱,具有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实力。历史以来,从未有人想过也不敢去想与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抗衡,索罗斯却想了,他想证明“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句话有多荒谬。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英格兰银行

1989年11月,柏林墙的轰然倒下,许多人认为一个新的统一的德国将会迅速崛起和繁荣,但索罗斯持有不同的看法。经过“哲学式”的思考,他认为东德重建,必将经历一段经济困难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简称ERM)。这个体系相当于一个“合纵条约”,要想发挥作用,每一个成员国必须站在联盟共同利益的角度采取一致行动,这将是何其难的一件事情。欧洲汇率体系规定,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

在这里,“侠客君”给小伙伴们普及一点“货币金融学”的知识,货币政策的制定面临一个难题:“三元悖论”,制定汇率政策涉及“利益取舍”,所谓“三元悖论”就是认为金融一体化、固定汇率以及汇率政策的独立性三者中,只有两个可能实现,不可能同时做到三个同时实现。对于一个金融开放的经济体来说,政府必须在固定汇率和汇率政策的独立性之间做出选择。当时的多数欧洲货币,均以德国马克为基准,在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之前,英镑与德国马克的汇率已稳定在1英镑兑换2.95马克的汇率水平。无奈英国经济衰退,需要刺激国内经济以维持稳定,英国政府面临两条路,降低利率或者说服德国加息,降息就会进一步使得英镑贬值,难以维持ERM浮动汇率的规定,说服德国加息似乎更行不通,不用说德国自身需要振兴东德的重建,同样面临降息预期,其他成员国也不会同意,似乎摆在英国面前只有一条路,降息并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虽然首相约翰·梅杰多次强调要维持英镑汇率水平,保持其在欧洲货币体系的地位,但索罗斯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此时此刻,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却在不断扩大头寸的规模,为狙击英镑作准备。

1992年9月,投机者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其中包括英镑、意大利里拉等。索罗斯及一些长期进行外汇套利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抛售疲软的欧洲货币,使得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斥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汇率。

英国政府计划从国际银行组织借入资金用来阻止英镑继续贬值,但这犹如杯水车薪。仅索罗斯一人在这场与英国政府的较量中就动用了100亿美元。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做空70亿美元的英镑,并持有60亿美元马克的多头头寸,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又买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做空德国股票。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但世界许多投机者的参与使这较量的双方力量悬殊,注定了英国政府的失败。

1992年9月中旬,危机终于爆发。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却很悲观。这使索罗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成员国最终将不会允许欧洲汇率体系来决定本国货币的价值,这些国家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做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英国财政大臣莱蒙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首先,他再一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一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回流。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达15%,但仍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索罗斯这一次做空英镑获利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成为了最大赢家,甚至被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五、沽空泰铢,败退香港

上世纪90年代,当西欧国家的经济不断衰退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增长,东南亚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很大,经济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过度依赖外贸和贸易逆差过大等结构性问题,连续几年的国际贸易收支逆差迫使泰国政府抛出大量外汇,这些背后的隐患被索罗斯看透了,他认为泰铢明显出现高估,预测泰铢会贬值,于是,他的目光瞄准了东南亚市场。

97年2月初,索罗斯大量抛售泰铢,并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泰铢汇率大幅度变动,引发金融市场动荡。5月7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建立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头寸。从5月8日起,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方式,沽空泰铢,造成泰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沽空行为持续到7月份。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铢已跌至1美元兑32.63铢的历史最低水平。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顷刻间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

在大肆沽空泰铢后,索罗斯又把枪口瞄准了香港。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7月21日,索罗斯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两家涉嫌投机港币的银行提出了口头警告,使一些港币投机商战战兢兢,最后选择退出港币投机队伍,这无疑将削弱索罗斯的投机力量。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据说此举使索罗斯损失惨重。

中国政府也一再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于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无疑是一种强心剂。当索罗斯听到这个消息,意识到做空港币的希望渺茫,也只能鸣金收兵。

在亚洲市场的战役,虽败退香港,但索罗斯无疑还是成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之路

香港中环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