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给足了面子

故事:给足了面子

【“许昌大儒慕甲荣”连载之135】

给足了面子‖老家许昌

文‖蒋晓云


(接上期。欲欣赏“许昌大儒慕甲荣”连载之134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我要拼一把

程焕采的父亲很没有颜面,气呼呼的,连家也没回,就去了他舅舅家,非要程焕采跟着舅舅去学做生意。晚上看见程焕采放学回来就挖苦他,并逼他不许再读书,程焕采不依,今天早上看到程焕采去书院,就把他锁进了屋里,还大声吼道:“还有脸去学校,我可丢不起这人!”

慕甲荣进到他们家,程焕采就听出了他的声音,听到父亲那样对待慕甲荣,他一着急,撬开窗户跳了出来,非要跟着慕甲荣回书院。

程焕采的父亲没想到儿子会有这样的表现,用手指着程焕采的脑袋瓜说道:“你呀你呀,真不让我省心!你去吧,我以后再也不管你的事了!”

故事:给足了面子

程焕采给父亲做了个鬼脸说道:“你等着,我一定能考中秀才,我不会让你再在别人的父亲面前丢人的!”慕甲荣看到程焕采父亲唠叨这些话的时候,是面上含笑的,他也释然地笑了。

在村里,程焕采的父亲再次碰见了那个弟子的父亲,他这一次不再感到自卑了,他腰杆挺得直直的,一脸的从容说道:“我给我儿子正名啊,他们可不是挑剩下来的渣滓,慕院长说了,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你懂吗?是因为他们看我儿子是可造之才,我儿子诗词写得好,让他在诗词方面发展更好,你知道吗?我儿子说了,他一定能考上秀才,知不知道?哼,我是秀才的父亲啊!”

程焕采的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塌蒙着个眼,慢条斯理,一副不屑的样子。那个父亲气得手有些哆嗦,嘴角向下撇着说道:“哟哟哟,还因材施教,还秀才呢,秀才的父亲,是吧?我等着瞧,你儿子考中了秀才,我儿子就已经考中进士呢!哈哈——哈哈——笑话!”

故事:给足了面子

程焕采的父亲看着他的背影,傻愣了一会儿,对着围观的那群人说道:“呵呵,呵呵,告诉你们呀,潇湘书院的慕院长我是真服气,他对不同的弟子进行因材施教,这个因材施教好啊,我儿子说了他能考中秀才,这我相信!”

围观的群众看着他,在默念着“因材施教”,虽然不懂,但他们听出了潇湘书院的慕院长厉害,他们就告诉自己的邻居、自己的亲戚,还有自己的孩子,三天时间书院里增加了三十多个弟子。

慕甲荣看到短短几天时间弟子增加这么多,极为高兴。他在想:一个书院能不能办起来,靠的是什么?是弟子。没有弟子哪来的书院?有了书院没有弟子,那就成了空壳。凭着多年的教学治学经验,师资力量固然重要,但对一个由衰败到兴盛这个过程,那是极其不容易的,其实更不容易的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兴盛起来,这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更是一种手段和策略。这种手段和策略,是他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中悟到的,那就是——家访。

故事:给足了面子

一次家访,三天时间带来那么多生源,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思考。家访是教师与家长的一种沟通,是一种不宣传的宣传。家访是一种对弟子重视和关爱的表现,但也不排除是让一些家长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说它是沟通,是宣传,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消除人们的很多误解,趁此可以宣扬出书院的教学理念。

在这个长幼有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礼教熏染下的人们,认为老师能亲自家访,那可是一种屈尊,是给足面子的一种表现。面子有时候比金钱,甚至比生命都重要。

弟子程焕采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可能没想这么深刻,但他觉得一个堂堂院长能亲自到他家去,就是种骄傲和荣耀,不然他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地到处宣扬,儿子将来一定能考中秀才。之所以断定能考中秀才,是因为书院对他儿子进行了“因材施教”这样的特殊关照。虽不是特殊关照,但他可能就是这么想的。

故事:给足了面子

他能这么想,所有的家长也会这么想,无形中,他成为书院的代言人、播种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说,书院这么快就招来了这么多的弟子。可见家访是如此的重要。

当慕甲荣意识到家访重要性的时候,他立即召开书院的骨干老师会议,把自己的想法宣读下去,并且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决定书院的老师分包弟子,利用闲暇和假期对每个弟子一个不漏地进行家访,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弟子,给予帮助或免除学费。就这一项决定,就在当地方圆百里引起了震动。

家访中,梧桐书院的老师禹发达很有感触。杨松林上课经常迟到,禹发达找他多次谈话仍然不改,禹发达对他很不满,他家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杨松林。

(自己是文曲星转世,一定能够考取进士,他就为这一天的到来拼命地学习,他曾经一度他把这看成是他人生唯一的目标……精彩故事,明天继续。)

故事:给足了面子

【作者简介】蒋晓云,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在起点中文网发表长篇历史小说《褒姒传奇》;长篇历史小说《窑变》入选《中原实力派文丛》,201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被评选为“中国钧瓷优秀图书”,许昌市、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人物传记《许昌大儒慕甲荣》,被评为“建安区第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小小说创作成绩突出,在《百花园》、《小小说出版》、《参花》、《奔流》、《郑州日报》、《河南科技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小小说《心中有盏灯》入选《2015河南小小说年选》,中篇小说《伐桂》获得首届师陀小说奖新人佳作奖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