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韓先楚在任職時多次和毛主席說不,但毛主席一直很喜歡他

紅4方面軍主力於1932年秋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僅1個半月後,那些犧牲者的遺孤以及留下來的紅軍子弟,重新組建了紅25軍。

紅25軍堪稱‘兒童軍’,軍部機關的工作人員和警衛人員大多十七八歲,戰士們的年齡多在13歲至18歲之間,十二三歲的娃娃兵有數百人之多,最小的娃娃兵只有8歲,全軍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五六歲。

紅25軍長征出發前,在河南省羅山縣鐵鋪鄉何家衝進行整編,撤銷師一級建制,軍直轄223團、224團、225團和手槍團。軍長是程子華、政委是吳煥先、副軍長是徐海東、參謀長是戴季英、政治部主任是鄭位三。

作為4支紅軍長征隊伍中最小的1支,紅25軍在與中央長期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卻能獨立作出北上抗日決策,主動策應全局,在長征中孤軍北上,最先到達陝北,為黨中央和紅1、2、4方面軍落腳陝北奠定了基礎,使中國革命柳暗花明。

紅25軍是4支紅軍長征隊伍中唯一兵員不減反增的隊伍,出發時2980餘人,最多時達到4000餘人,到達陝北時還保留了3400餘人,加上長征途中留在鄂豫陝根據地的紅74師發展的2100多人,兩部合計5500多人,創造了紅軍長征的一大傳奇。

紅25軍也是4支長征隊伍中唯一犧牲了主要領導人的隊伍——軍政委吳煥先在長征途中的一次血戰時中彈犧牲了。

我軍首次授銜時,曾在紅25軍戰鬥過的開國將軍多達97名,其中大將1名(徐海東)、上將2名(韓先楚、劉震)、中將6名(陳先瑞、張池明、李耀、張天雲、林維先,梁從學)、少將88名(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等)。

本文要說的紅25軍中走出的一代悍將韓先楚的故事。

開國上將韓先楚在任職時多次和毛主席說不,但毛主席一直很喜歡他

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生於1913年,在吳煥先的引導下入團入黨,所以韓先楚視吳煥先為一生的革命導師。

1933年,他參加了紅25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

在紅25軍長征期間,韓先楚多次擔任開路先鋒,因負傷導致左臂左肩落下永久殘疾,又曾率部救下徐海東,“為鄂豫皖保住了一個大將名額”(徐海東語)。

吳煥先曾這樣盛讚韓先楚:“唯楚有材,先楚為例!”

1935年9月,紅25軍到達陝北和劉志丹領導的陝甘紅軍紅26軍和紅27軍會師。兩軍合編而成紅15軍團,軍團長是徐海東、政委是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是劉志丹、政治部主任是高崗。

紅15軍團共7000餘人,下轄第75師(由紅25軍改編)師長是張紹東、政委是趙凌波;第78師(由紅26軍改編)師長是楊森、政委是張明先(後崔田民代);第81師(由紅27軍改編)師長是賀晉年、政委是張達志,參謀長是李宗貴,政治部主任是張樹才。

兩個月後的直羅鎮戰役中,韓先楚再立大功,戰鬥結束後被提升為紅15軍團75師224團團長。

1936年春,韓先楚率團隨東征紅軍渡河發兵山西,他以麾下的2個營配合山西遊擊隊包圍石樓縣(今為山西呂梁市所轄)城,控制黃河渡口,以一個營牽制了敵5個團的兵力,以配合主力作戰。

行進間,突然前方槍聲大作,見有約1個營的敵人將我軍一部壓制在路邊溝裡。韓先楚立即命令部隊跑步前進,發起攻擊,將敵擊退。當他衝至近前時卻大吃一驚,因為他看見了毛主席——原來那是毛主席的指揮部。

毛主席就此認識了韓先楚。

之後,韓先楚又率部在雙池鎮附近打了一個沒有上級命令的勝仗,戰績輝煌,遂升任紅78師副師長,一個月後又升任紅78師師長。

這個晉升的速度,夠快的了。

1937年8月,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了,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韓先楚擔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9月,115師首戰平型關,殲日軍1000餘人,韓先楚參加了這次戰鬥。戰後,他奉命在平型關、繁峙一線繼續抗擊日軍。

不久,韓先楚調到新組建的八路軍689團任團長。

1938年4月初,日軍集中3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實施“九路圍攻”。八路軍129師主力和韓先楚的689團在涉縣武鄉以東的長樂村截擊日軍2000多人,迅速實施了包圍分割。這時村外的1000多日軍掉頭反攻,韓先楚率部阻擊,他帶領全團與日軍進行了5次白刃戰,終於守住了陣地,保證了長樂村戰鬥的勝利。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在觀察所看到這一情景,拍手叫好並表揚了韓先楚。後來,山西武鄉縣在長樂村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牌,還專門請韓先楚題了詞。

1939年,韓先楚升任八路軍115師344旅副旅長、代旅長,1940年4月,韓先楚擔任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成為了我軍在抗戰中獨當一面的人物。

1946年2月,韓先楚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副司令員。5月,他指揮3個師發起鞍海戰役,全殲鞍山守敵,迫使海城守敵第184師師部及552團在師長潘朔端率領下宣佈起義,開創了東北國民黨軍戰場起義的先例。

黨中央和毛主席專門發電表揚鞍海戰役打得好。

10月,韓先楚率4縱主力,從新賓日夜兼程迅速開到新開嶺,包圍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有“千里駒”之稱的52軍第25師,開創了東北戰場我軍一次作戰殲國民黨軍一個整師的戰績,再次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電報褒揚。

1947年9月,韓先楚升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司令員,在秋季攻勢中,韓先楚採用“掏心”戰術,指揮部隊急行軍120公里,奔襲威遠堡,全殲國民黨軍第116師。在冬季攻勢作戰中,率部配合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新5軍。

1948年3月,韓先楚率3縱作為主攻部隊攻克四平。

遼瀋戰役開始後,韓先楚率部在兄弟部隊的協同下,首戰攻克義縣,殲國民黨軍暫編28師等部近萬人。

1948年10月,攻打錦州的戰鬥打響了。韓先楚任司令員的3縱負責攻擊配水池和大疙瘩這兩個錦州外圍的主要據點。這兩個據點互成犄角,分別由3縱的7師、8師負責主攻。當攻打配水池時,敵人的闇火力點和倒打火力點突然射出密集的子彈,衝鋒的戰士紛紛倒下,傷亡極大,主攻營600多人只剩下26人,前進受阻。

韓先楚心裡著急,趁著天黑冒著敵人的炮火,強忍著胃病發作的疼痛,由警衛員背到7師前沿指揮所。通過深入火線的近距離觀察,他判斷其後方有便於敵人傷員後送和彈藥前運的交通壕,於是指揮一個連從側後插過去,切斷了這條敵人的“命脈”,從而迅速拿下了這兩個據點。

韓先楚準確的辨析力和細緻的洞察力,是促成這次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到戰場前沿去,就不能正確判斷,勢必會延誤戰鬥進程,造成更大傷亡,對全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攻克了這兩個主要據點後,韓先楚指揮部隊首先迅速突入錦州市內,指揮所部及時跟進,指揮部隊穿插分割,迂迴包圍,激戰至15日,攻錦各縱隊勝利會師,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第6兵團司令盧浚泉被俘。

錦州戰役結束後,韓先楚率部趕赴遼西,參加殲滅廖耀湘兵團的戰鬥。攻擊開始後,敵我雙方都處於運動之中。韓先楚根據形勢,要求部隊發現哪裡有敵人就向哪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哪裡集中。

這一措施充分發揮各師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很快就殲滅了廖兵團的指揮部和新6軍軍部。乘敵人指揮混亂之機,韓先楚率部向敵縱深攻擊,又殲國民黨軍新1軍軍部及50師一部。經過4晝夜的激戰,全殲廖耀湘兵團,並活捉了兵團司令廖耀湘。

在東北戰場,韓先楚的部隊攻無不克,所向無敵,被稱為“旋風部隊”。

“旋風部隊”的稱謂始於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在調離東北時情不自禁的一句話:“在這裡,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出任東北行營主任後也在日記中寫道:“韓先楚是很難對付的‘旋風司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他的部隊。”

衛立煌接替陳誠經營東北戰場時也說過“這支部隊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

廖耀湘被俘虜後當面對韓先楚說:“韓先生,三縱……解放軍的‘旋風部隊’就是閣下指揮的,領教了,領教了!”

1948年12月,三縱改編為第40軍,韓先楚任軍長。1949年2月下旬,韓先楚率40軍隨南下,解放武漢與長沙,參加了消滅白崇禧集團的衡寶戰役和兩廣戰役。

兩廣戰役勝利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