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無問西東》裡,沈光耀母親的那段話,曾讓不少觀眾感同身受——

"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

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當時在影院看到這裡,不少觀眾當場流淚。在中國,許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私有物品,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希望孩子實現自己當年未實現的遺憾,讀研讀博出國留學,光宗耀祖事業有成……真正能像劇中沈母這樣,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的,真的少之又少。

沈母希望孩子不要去戰場,不是控制她,以孝道之名來綁架他,而是提醒他珍惜自己的生命,表達自己作為母親的擔憂。這才是和孩子正確溝通的方式。而當沈光耀還是決定成為一名戰時飛行員的時候,沈母懷著擔憂與悲痛,依然尊重了他的選擇。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只有這樣的母親,才能培養出沈光耀那樣優秀的孩子。

《無問西東》講的是清華大學的歷史,其中穿插了四代人物的故事,沈光耀那一代,正面臨抗日戰爭,校區遷移,國立西南聯大成立,老師與學生在戰爭中依然不廢學習與科研,沈光耀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學習,又在危難之中參加了飛行員的選拔,走上了保家衛國的道路,最後殉國。而沈光耀的母親,痛失愛子,卻也理解他的選擇。那一幕裡,她鬢插白花,雙眼含淚,為已故去的沈光耀的兩位同學奉上兩碗茶水,以便趕路。

作為沈光耀的母親,她哪怕對他心懷無限擔憂,為他的受難要承受半生悲痛,她依然尊重他的選擇。這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母親,也是一個真正從心底裡理解和關愛兒女,與兒女心貼心的母親。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電影《無問西東》播出後,沈母的形象得到了網友的一致認可,網上對沈母皆是讚歎,她的舉手投足都是典範,連飾演沈母的演員米雪,也因這個角色的成功,再度被網友爭先討論。在如今的中國式家庭裡,像沈母這樣既能親身教導孩子,傳達關愛,助他成才,又能給予信任與尊重的母親,其實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控制就是指責,雖然是以愛之名,卻做了很多違背初衷的事,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正確教育孩子,從父母的改變開始

有些問題,往往到成為問題,甚至難以挽救的時候才被人意識到。在中國,教育孩子的最大目的,就在於"提高成績"。學習好似乎成為家長們的一致目標,來做心理諮詢或聽心理課的家長,也多是為了"孩子不寫作業"、"成績上不去""總愛玩手機"這些事情而來。

甚至很多家長在面臨孩子厭學、抑鬱、自殺、溝通障礙等事情的時候,才會想到自己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但其實這些事情早早就在錯誤的親子溝通中醞釀了,等它成為問題展現出來,往往已經晚了。

我在做心理方面工作的時候,曾遇到不少家長為孩子寫作業問題而苦惱。有一次,一個家長分享了這樣一段經歷:

孩子寫作業不專注,一會兒摳摳橡皮,一會兒咬咬鉛筆,一會兒又要去上個廁所。小張作為媽媽,在一旁看到這些忍不住生氣,經常為此批評孩子,但效果卻很一般,孩子依然如此,並沒有什麼改善。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小張後來意識到自己的方法可能有問題,開始嘗試著改變。她再看到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時候,強忍住自己的怒火,用溫柔的語氣問:

"兒子,我看你寫這個字擦了又寫寫了又擦,媽媽感受到你想把它寫好,可是卻好像做不到,你似乎為此很焦慮,是嗎?"

孩子當場哭了。他說:

"媽媽?我真的很想寫好它,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寫。"

小張一瞬間感受到了兒子的無助,忍不住抱住孩子,也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長久以來,她都過於關注"作業沒完成"這個事情,而忽略了兒子努力的過程。

孩子還告訴她,自己之所以有時候不寫作業,就是因為寫了也挨吵,不寫也捱罵,乾脆就不寫了。

從此之後,小張終於轉變了對待孩子的方式,把更多的關注點留在了"理解孩子"身上,開始走進孩子內心,從那以後,孩子沒有了父母一味地指責,也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當寫作業這件事不再變得恐怖後,他竟然慢慢喜歡上學習了。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許多家長都埋怨孩子沒有自覺性,殊不知正是家長的"無知",讓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是否健康成長

前段時間上映了王子文主演的一部情感勵志類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女主和曾經大火的《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一樣,大學期間也曾十分優秀,畢業後直接結婚,成為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主婦,突然間經歷婚姻的破裂,從而刺激自身成長,恢復人生的主動權。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但這劇女主的設定和《我的前半生》最大的不同,在於女主還有一個幾歲大的兒子。這個古靈精怪的兒子叫豆豆,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果果。果果是個從小沒有媽媽的女孩子,記憶裡的媽媽已經模糊了面容,爸爸拉扯她長大,在電視劇第四集有這麼一個小片段:果果因為想念媽媽而傷心,豆豆就提議幫她在牆上畫一個媽媽,兩個小朋友開開心心地動手創造,整個畫面特別溫馨和諧。然而爸爸突然推門,看到了牆上的畫,立刻怒不可遏。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在爸爸看來,孩子在牆上亂畫是極其破壞"規則"的舉動,但在孩子的眼裡,她意識不到這個行為的真正"錯誤"在哪裡,她會下意識地覺得:她在牆上畫媽媽這個行為是會惹爸爸生氣的,如果這個事情不是被豆豆解開誤會,她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就會封閉內心。

爸爸為了孩子在牆上畫畫而動怒,但大人們看到的結果往往是具有欺騙性的,他會下意識忽略孩子行為的原因,和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而這才是最重要的。果果為牆上的媽媽而重拾快樂,但卻被爸爸劈頭蓋臉一頓吵的結局,把這一切都打破了。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電視劇把這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場景完整呈現了,因此我們作為觀眾可以直接看到前因後果,但實際生活中,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耐心每次都去探尋孩子的內心,由此可以想象父母錯過的那些重要的原因會有多少多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也會越拉越長。

還沒有結婚生子的朋友也可以回想,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被父母、大人誤解、挫傷、拒絕甚至掐斷夢想的經歷,而這些又有沒有在內心構成隱痛,哪怕已經成年,也依然在持續起影響。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長大成人,其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但每個階段都需要父母的正確陪伴和引導。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成功教育自己的子女,對父母來說亦是個成長學習的過程。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總結到最後,最好的教育依然是"愛",不是控制,不是指責,不是借愛之名的強制安排,而是由愛而生的關懷和理解,就如《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母親一樣,這樣一來,父母的擔憂和期待,孩子是能真正感受到的,從而才能把愛反饋給父母,而非叛逆和逃離。

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夫妻配偶之間,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不安和彷徨,也體驗過驚喜與快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前央視著名主持人王小騫四十歲之後才“意外”有了愛情結晶,這位在《正大綜藝》、《萬家燈火》、《家園》等節目中擔任主持工作的才女由此卻搖身一變成為親子教育專家。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大齡媽媽有大齡媽媽的後發優勢,心思縝密的她寫了一本《媽媽知道怎麼辦》,這本書剛一推出就好評如潮,入選樊登讀書年度50本書單,孩子拖拉怎麼辦?注意力不集中又該怎麼辦?不順著就哭怎麼辦?不好好寫作業又該怎麼辦?

那都是因為沒有找到“養育”的本質!

這本書被樊登、俞敏洪、王芳、王凱(凱叔講故事)、馬東聯袂推薦,6大養育模塊、23個科學理論、56個核心方法,讀完這本書,相當於重裝了父母的養育操作系統。

寶寶在牆上畫了媽媽,爸爸看到後怒了,央視女主持:丟了養育本質


噹噹與頭條做活動,本人榮幸擔任好書推薦官,給大家申請了最低的活動價,原價128,現價59,價格非常實惠,隨書還附贈原價59的王小騫:孩子必聽世界經典寓言故事56節課程收聽卡,還附贈價值129的《給孩子的大師藝術課》,非常物超所值。想了解一下的新晉寶爸寶媽們,點擊下方橫條可以享受此項優惠。#423頭條知識節# #我是薦書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