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畫作分析中國藝術和西方的結合:佛陀之死高清大圖

看日本畫作分析中國藝術和西方的結合:佛陀之死高清大圖

時代:鎌倉時代(1185–1333)

日期:14世紀

文化:日本

中:掛軸;絲綢上墨水,顏色和金色

尺寸:圖片:77 1/2×74 1/4英寸(196.9×188.6釐米)整體安裝:10英尺10英寸×77 1/2英寸(330.2×196.9釐米)整體帶旋鈕:10英尺10英寸×86 1/4英寸(330.2×219.1釐米)

看日本畫作分析中國藝術和西方的結合:佛陀之死高清大圖

描述:

佛教的基本宗旨在這幅畫中得到了明確體現,釋迦牟尼佛從世俗生活到頓悟,存在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否定導致生活內在痛苦的慾望,擺脫存在的束縛。經過漫長的教學,佛經的金黃色的身體在最後的tr中向西,帶有他開明本性的印記。他頭頂的短捲髮表明他是苦行僧,而長長的耳垂上裝飾著沉重的珠寶,反映出他是王子的出生。顱骨隆起,眉毛之間有一圈亮光,證明了他的智慧。

那些目睹佛陀從塵世生活中逝去的人,在悲痛的程度上展現出自己不完善的啟蒙水平。取得佛性精神啟發的菩薩表現出莊重的寧靜。除菩薩吉祖外,他是僧侶,在比爾山的中央附近拿著珠寶,而這些神靈都是以王子的衣服覆蓋其金色身體的。剃光頭的門徒痛苦地哭泣,多肢的印度教神靈和監護人也已轉變為佛陀的教徒。每個階層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三十多種動物,對佛教理想的不完善的理解都令人悲傷。佛陀之母瑪雅皇后從右上方哭泣而下,連色拉樹的花朵也改變了色調。

解析:小編認為,日本文化的核心就是“吸收”,吸收來自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在這幅畫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會發現,圖中到處都有濃重的中國國畫風,如果小編不說,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幅中國畫作,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國畫的宗教人物像,多是體態安詳,或是威嚴兇橫,如此悲哀的一幅畫作,國內難得一見。而這幅畫中,情緒部分又十分像西方宗教畫,如《耶穌受難》。

看日本畫作分析中國藝術和西方的結合:佛陀之死高清大圖

所以說,日本獨特的文化也是相當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