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歌剧院

上音歌剧院是普利兹克奖大师包赞巴克先生在中国的首作。歌剧院总建筑面积3万平米,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由1200座的歌剧厅,4个排演教室、 一个交流报告厅,相关配套用房和地下车库组成。

上音歌剧院


歌剧院地处上海历史上原法租界的中心区域(汾阳路,近淮 海中路 ),这里不仅是商业轴线与人文轴线交界处,也是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汇集地,并保留了原法租界地段特有的法国梧桐树等。

上音歌剧院


设计围绕歌剧厅布置了9个较小体量的功能空间,如排演教室,售票厅及入口接待大厅等,全部控制在18米的高度以下,充分考虑建筑的高度及体量与淮海路的周边建筑取得尺度上的统一,强化了建筑与自然和城市的互动性。

上音歌剧院


歌剧院的主入口面向交叉路口打开,由左, 右,上三面向内凹的斜墙围合,形成一个三维内向空间,中间为玻璃幕墙,公众被自然而然的引入室内。充足的光线通过幕墙进入观众大厅,同时可以从室外看到丰富的内部空间,室内与室外的过渡自然而成。

上音歌剧院


二层大厅主入口层的楼板伸出室外,将立面分割为上下两层,同时作为一个观景平台将室内与室外再一次联系起来。

上音歌剧院


建筑立面材料为UHPC外墙挂板和GRC挂板,色调和尺度与周围历史街区建筑呼应,现代的建筑风格也起到对历史起承转合的作用。部分立面采用UHPC镂空挂板,后面为玻璃幕墙。光线通过镂空墙面与玻璃幕墙在室内产生透明与不透明的过渡,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上音歌剧院


建筑几个体块之间采用玻璃幕墙内凹处理,一方面在立面上形成虚实对比,使5个体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玻璃幕墙部分多为交通空间,通透处理能为室内公共空间带来充足的自然光,减少能量消耗。玻璃采用了低反光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光污染问题。

上音歌剧院


休息大厅中会发现一系列水彩、色彩的变化,就如同畅游在音乐中,伴随时间和旋律的变化,感知不同体验。包赞巴克先生认为,人们是在运动中探索建筑,这和欣赏音乐是类似的。在时间的点滴推移中人们体会音乐起伏,而在上音歌剧院则是色调的变化。

上音歌剧院


体量相对较大的歌剧院观众厅被周边小体块围合,处在歌剧院建筑的中心位置。台塔做到34米,观众厅的高度控制在24米。这些较高的体块都相对街道做了后退处理,最大的减小了对街区的影响。

上音歌剧院

所有的楼座都略微向舞台侧倾斜,使得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楼座座席可以看到乐队指挥,甚至乐队,并能更清楚的看到舞台,这使所有座位上都能得到完美的听觉享受。

上音歌剧院


上音歌剧院的座椅被设计为蓝色,具有声学作用的侧墙和后墙设计为深木色。楼座的存在将被弱化,同时微带金色的木质感又形成一种对比, 你会注意到有美丽木材质感的楼座层层跌落,具有一种现代的特别的雕塑感。

上音歌剧院


建筑整体在周围环境中不是一跃而出,跳出环境,而是与自然结合,充满内涵,显出内敛而谦虚的态度。无论从功能,声学,技术,建筑美学上都会体现出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上海文化地图上的新地标。

上音歌剧院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猪猪建材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