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作為封建社會最後掙扎的那一批人,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開展的洋務運動,是晚清洋務派為大清王朝作出最後一次續命的活動。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後,清廷的內部終於開始審視自己,一些相對開明的大臣開始打出了“自強求富”的旗號,主張局部學習西方,來挽救清王朝的頹勢,其中,就包括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武器來充實清軍戰力。也正是這個機會,讓當時的很多新式武器,第一次展示在了中國人的面前。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1884年,當時洋務派的首腦人物李鴻章接受邀請,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一場武器發佈會。作為清朝新軍的創建者之一,李鴻章對所謂的洋槍洋炮並不陌生,當時清軍已經組建一定規模的洋槍隊,並且洋務派也在國內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進行武器生產。所以此行的李鴻章,並不是衝著普通武器來的,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馬克沁機槍”。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1883年發明的馬克沁重機槍,改變了傳統槍支一彈一換的特性,讓機槍可以高強度連發,達到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從誕生起,馬克沁就成為了戰場上當仁不讓的寵兒。它的首次出場就能讓50餘人的英軍在非洲大陸上打敗5000麥塔比利人的進攻,上演了現實版的斯巴達勇士軍事奇蹟,用子彈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馬奇諾防線”。而後來的一戰中,德軍更是用馬克沁機槍在索姆河戰役大敗英軍,讓英軍聞之色變。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李鴻章對於這樣的“神兵利器”自然是非常向往。在這場展會上,李鴻章也第一次見到了馬克沁機槍,在打量完這個龐然大物後,好奇的李鴻章詢問展會方馬克沁機槍的性能如何。展會方便給李鴻章展示一次馬克沁的實戰模擬。瞬間500發左右子彈的射速,讓見慣了大世面的李鴻章連聲直呼“太快”,甚至直接稱呼其為“賽電槍”。

但是馬克沁機槍昂貴的價格還是讓李鴻章望而卻步。當時戶部主事翁同龢與李鴻章私怨頗深,經常藉故剋扣軍餉,清政府的庫銀又主要用於修建頤和園,在入不敷出的國家財政下,李鴻章根本拿不出錢對馬克沁機槍進行大規模採購,只帶回了一挺作為樣本。

李鴻章首次見全自動機槍,先沒問價錢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令人心酸

1888年,金陵機器製造局根據李鴻章帶回的樣本仿製出了第一挺馬克沁單管重機槍,這也是中國生產的第一代重機槍,但是在性能上還是稍顯不足。1895年左右,馬克沁機槍開始少量裝備於北洋軍。而在日俄戰爭後,清政府終於認識到了機槍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於是向德國訂購了144挺馬克沁式水冷重機槍,用來充實軍備。

但是馬克沁最終也沒有挽救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結局。腐朽的清王朝最終被民眾和自由的革命洪流所淹沒。而直到抗日戰爭時期,馬克沁機槍才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常備武器之一,成為了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